创新使用历史图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8-11 01:33:30

创新使用历史图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 图片教学是历史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和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有独到之处。作者对在教学实践中活用、新用图片的方法作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历史图片 “活”用 “新”用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方法和途径。从有效教学的角度讲,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尝试,认为历史图片应“活”用“新”用。

一、精心选择,大胆取舍

1.增补图片,完善知识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课程内容可以取舍选择,可以重新整合构建,不再有固定的重点、难点。因此如果形势需要,可以做这方面的尝试。对《蒙娜丽莎》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教科书是这样评价的: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刻画,它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一种新的审美情趣。这种评价来源于对该作品的鉴赏。鉴于初中生艺术赏析能力较低的状况,教科书补充了一段小字,以帮助学生领悟该作品对人的自然美的一种表达,但对人性的刻画解释不充分。为了省时省事,多数教师都采取“滑过”术,我觉得遗憾,毕竟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能只追求文本,还应追求生本。如果此点不疏通,对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将残缺不全,评价也存在盲区。经过反复研读和思考,我选取了《西斯廷圣母》绘画的图片,同《蒙娜丽莎》图片一起呈现于课堂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赏析并填空(填空突出人和人性),然后引导学生概括:两幅画都很美,而《西斯廷圣母》是对平凡而伟大母亲的生动刻画,是一种人性美。通过增补图片,学生完善了知识结构,师生都豁然开朗。根据教学需要大胆取舍,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实施创新教学,教师需要立足现实,在充分了解学情和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

2.引入图片对比,理解知识。

目前教科书的编写越来越贴近学生,繁、难、偏、旧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然有结论性观点较多的不足。它不利于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教学中如果能在相应的地方引用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尤其是图片对比,设计问题,会使教学走入胜似无声、无师的佳境。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科书是纯结论的叙述,让学生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时呈现两张图片,形成对比。一张是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地图,一张是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地图,问:比较上面两幅地图,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学生一下就被新鲜的图片和问题吸引,问题挑战使思维迅速活跃,顷刻便得出正确结论。无须多言,学生既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掌握了知识,又在对比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结论是他们自己探究出来的,有很大的成就感,对学习更加有信心。

二、独具匠心,自制图片

1.绘制漫画,升华知识。

历史图片除了有形象记载历史事实的功能以外,还可以抽象地反映现实和社会的本质特征,尤其是漫画,比如《时局图》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现实,让人一目了然,不言而喻,而且在轻松诙谐中表达了对这一史实的讽刺。教师可以根据对教材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揣摩,搜集这样的图片,从而为教学服务,提升课堂品位。如果精力和能力允许,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自制漫画。比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我自绘了一张漫画实现对知识的提炼和升华。寥寥数笔勾勒了一只害虫和一只被咬食的苹果,它的寓意深刻而且隽永,抽象地讽刺了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意味着辛亥革命的失败。一节课就在一张漫画的品读中结束,它留给学生的是意犹未尽的思索和探索。自制漫画需要教师有较丰富熟练的学科知识,较高的素质,以及创新的勇气。

2.绘制图表,直观教学。

尽管图片教学的优势是直观,能使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表达具体化,但由于图片(图表)表达占据较大空间,教科书的编写仍以文字表达为主,图片呈现为辅,这就为教师创新教学留出了空间。教师要立足课改,勤于思考,钻研教法,克服单一枯燥的仅从教科书阅读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我认为自觉开发创新使用教学素材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在涉及数据和隐含数据对比的教科书描述时,自制设计图表能使教学直观化,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如在教学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战略决战的条件成熟时,我自制了一张动漫的柱形示意图,用以说明1946―1948年间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敌我力量悬殊越来越小,决战的时机已到,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澄清了对此问题的认识。再比如教学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时,我也自制了一张表格图。在鲜明的数字对比中,学生认识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同时还培养了读图识图的能力,再次巩固了读图的方法。

三、利用插图要素,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的问题都是在静心、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许多的发明创造也是在敏锐观察的前提下成功的,可以说所有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都是在观察与思考中完成的,如亚里士多德发现浮力,瓦特改良蒸汽机。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最重要和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图片要素观察来实现。教科书提供的许多插图都为这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帮助。如在利用教材插图《福特和他的四轮汽车》教学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福特是哪国人。学生们在图片中发现了美国国旗,立刻指出是美国人。在教学第一次工业影响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轮船和火车插图,问: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消极影响?在沉静了片刻后,他们立刻得出结论:带来环境污染,并用图片要素证明了自己的观点:高耸的烟囱正冒着浓烟。还有《新航路开辟》的插图,许多老师都重点利用它教学开辟的新航线,我则还利用图片补充了一个问题: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开辟新航线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请仔细观察与思考。一会儿就有同学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寻找黄金和市场,依据是他细心观察到了这张图上很不引人注意的极小区域零星散布的不同颜色,图片说明这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由此得出结论,我们都为他的惊人发现喝彩。我还在这位同学“大发现”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了一遍世界地图,经总结,殖民地涉及美、非、亚洲地区。以上的学习使学生受益匪浅,阅读教学的效益与其根本无法相比。

参考文献:

[1]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上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主题探究 下一篇:巧设课堂教学主题,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