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建构学生的思维空间

时间:2022-08-11 11:56:32

数字化学习建构学生的思维空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搭建基于iPad学习终端和EZclick整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就很好地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成为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践行和达成理念的有效途径。我校今年在数学课堂中使用iPad,使我们在研究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呈现。本文以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方向》和《认识路线》为例,谈一谈如何借助数字化学习建构学生的思维空间。

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记录学生思维轨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做”,更应引导学生“想”。

我们借助iPad中的很多工具软件,如思维导图、keynote、docas以及ibooks电子书功能的交互反馈及画批等,都能够使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使用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过程在学习工具上可以留有轨迹,教师可以随时抓取课堂生成的思维火花,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

如在教学《认识路线》一课时,很多环节都有让学生自己画出路线、想法的过程。学生自己绘制路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学生比较哪条地铁线路更好的环节中,教师就抓住了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表达形式来点拨他们,展示出思维的个性化,体现了学法的多样性。

“一对一”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iPad学习工具的使用非常有利于教师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学习工具中的软件和资源,进行多重的组合和合理的利用,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学生在情境和活动中的学习,也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一课中,通过前期调研,教师了解了学情。对于八个方位部分学生是知道的,所以上课之初教师直接借助学生的经验,在复习巩固学过的四个基本方向的基础上直接进入新课。在学习辨认平面中新授的四个方向的环节,教师结合学情设计了两道自学的练习题目。对于已经认识了这部分内容的学生来说,他们自己完成两道题目,在验证结果正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教师的视频演示强化理解,或者直接通过电子书自行巩固和复习。而对于学困生来说,不会做或者做错题目,他们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视频演示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尝试使用方向板找到相应的方位,然后尽可能地去完成电子书中的巩固练习。在此环节,实现了“一对一”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分层教学,给学优生更多巩固复习的时间,给学困生提供了学习的拐杖。最后,通过集体反馈进一步深化认识。

即时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传统教学的内容反馈,是一问一答式的反馈。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及时、高效地关注到全体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EZclick答题器的使用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迅速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目标的理解、达成情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合理地使用预设,从而达到有效调控课堂教学的目的。而iPad反馈交互功能的体现,则是在针对“一对一”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对自我掌握情况的反馈。在反馈的过程中,可以为学困生提供学习帮助,给学生二次作答甚至三次作答的机会。利用学习工具,在某些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学生与工具间的自主学习,节省教师批阅、讲授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教学《认识方向》一课中,教师在电子书中设计了五道把握相对位置的基本练习,一道利用拖曳图标完成学校周边地图的拓展提高题。学生完成以后可以自行核对答案,软件可以直接判断学生的作答。如果选择错误,软件是不提供正确答案的,学生可以清除答案重新作答,直到选择正确为止。这样既节省了教师批阅的时间,也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优秀生可以提高练习的数量与难度,学困生可以有思考、重新作答的机会,通过高效的及时反馈功能落实和巩固了目标的达成,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数字化工具丰富教师评价方式

以EZclick为数字终端的一般数字化教学模式,具有数字生成与评价的显著特点,它可以构成对于教学状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准确定位和科学评价。而ipad学习终端的使用,则丰富了教师的评价资源,使教师的评价更生动、形象、有的放矢,更容易让学生乐于接受。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思维的实际展示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生照片进行评价,甚至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这些丰富的资源都是课堂生成的,通过学习工具,教师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并展示给所有学生,与全体学生一起开展评价和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内涵已从辅助教学的边缘滑入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它已经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选用材料的一部分。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研究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将会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数字教育理解的不断加深,开始向教育的深度融合迈进。

(作者单位:北京丰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上一篇: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深化小组合作 打造课堂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