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11 11:06:43

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丰富情境,充分感知

电教媒体往往通过表现形式出现,如美妙动听的音乐,声像并茂的画面,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等,使儿童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全部调动起来,使儿童从“感性”到“理性”的质变。

从儿童的表象认知的过程起步,形成实物表象,活跃学生的思维。表象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电教媒体为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许多活的源泉。

如:小学教科书中描写我国壮丽河

山,美丽风景的文章《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迷人的张家界》,学生对其不易感受,文中所描述的“石”、“潭”、“沟”、“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了解的不多、不深、不透,即使有课文插图,也无法让学生较为真实地形成表象。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我把从网上下载的图片,明信片上的图片,学生家长到过此地照片等一组组优美的风景图片,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和课文朗读,通过电教老师制作出动感的电影让学生欣赏,使儿童在动画美景,动听的乐曲中入情,通过再现课文中的作家笔下描述的情景内容,一下子变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这时变可以顺利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切身体会到课文所展示的情境。

利用多媒体工具,有情有形,突破难点。电教媒体能将课文的重难点通过画面文字等反映出来,即有情有形。我多采取对比,计划等手段制作直观的课件,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如《回声》一文的课件中,学生在理解了声波与水波之后,对声波与水波还是有些模糊,我借助多媒体能跨越时空缩短距离这一优势,有意识地设计了一组小波纹与声波俩副动画情景同时出现于一个界面进行比较,学生在欣赏比较这一形象直观的画面的同时明白了声波形成的原因。

再如:《刻舟求剑》一文,这一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把宝剑捞上来的原因是课文难点,计算机让课文事情发展顺序设计一系列程序,首先出现一艘船和“那个人”,随着音乐的响起,船慢慢前行,当出现宝剑掉在江里后,问学生:“如果掉宝剑的是你,你会是什么心情?你会怎么办?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那个画面的变化,船和宝剑的位置变化,非常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知道那个人为什么一点也不着急?那个人为什么从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江中,且捞不到宝剑的原因了。结合画面,促使学生在观察中知道那个人不及时捞宝剑的错误行为,从而揭示了捞不到宝剑的原因。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寓意的理解,通过课件展示,它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的,把难得变易了,不仅给予了学生充分想象的自由空间,而且有利突破课文的难点,同时,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判断,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借助电教媒体、陶冶情操,寓美育人

电教媒体总是给儿童视觉上的享受,在儿童面前展现出一个个充满美感,意象广远的情境,激发学生丰富想象。用美育陶冶学生的心灵,在《回声》的教学中,通过展示课文中的优美的画面,清清的小河山,有一座市桥礅,斗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不由自主地与文中描写的小青蛙一样,去感受美,因为儿童是极为好奇的。电教媒体呈现的连续的动态,给学生一个新奇,真切的感受,创设一个“新、美、远”的想象空间,在给儿童展示的时候,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哇,好美啊!”他们如身临其境,好像就是小青蛙怀揣着好奇心,真着妈妈去探求回声产生的原因。因为“新”,儿童便好奇,因为“美”,儿童便愉快,乐于展开想象,因为“远”,想象空间广,使它们易于张开想象,所选择的电教媒体是通过优化组成的,儿童觉得“美”觉得“趣”,精神需要便得到满足,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生物教学生活化

福建省泰宁第四中学 张汉寿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要尽可能地走进生活,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应从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研究身边的生物学问题,激励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喜欢生物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我们身边有许多的生物,在生物教学中尽可能地生活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地取材 挖掘教材的生活点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内的生物学教学素材。例如校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池塘小鱼……都可以搬到生物学课堂中来,让学生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植物动物,感受到真实有趣,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认识到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生物圈。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学习并非枯燥无味,会感到生物学就在他们身边。再如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幺“大树底下好乘凉”?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和查找资料明白:因为树荫能够遮挡太阳光,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需要水...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的多加欣赏与肯定.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 类似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生物的繁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遗传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扦插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食物链的一部分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统易破坏也易恢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殖发育;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捕食关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我们的身边.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糖渍、盐渍食品为什么不会变质?……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 例: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的同学,往往在上午第二节课后,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初一某女生长得很胖,为了减肥,她要求家里炒菜时少放油,而且从来不吃肥肉。结果还是一样,为什么?某同学,为了让他长得高些,他妈妈在他每天清晨去上学时,总是让他喝一杯定购的鲜奶,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你认为他妈妈的这种安排合理吗?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多吃一些奶、蛋、肉?家养生物既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又能从实践中增长知识:蚕吃绿桑叶,为什么吐出来的是又白又细的丝?金鱼是怎样从鲫鱼变来的?为什么花好要靠用心栽?……蚕农为什么给末龄家蚕喷施保幼激素?学生用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解决。

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转基因食品的出现,艾滋病,癌症的攻克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 下一篇:浅谈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