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法”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时间:2022-08-11 10:20:25

“分类教学法”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摘要】我国一般都以班级授课制做为教学的基本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教师制定教学进度时,会很难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之间达到平衡,很难根据班级上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和认知的不同来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教授不同程度的数学内容,才能使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本文谈谈分类教学法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类教学法 职业中专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58-01

由于我国的职业中专学生的生源质量上参差不齐,而且他们的数学基础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而数学基础本来就不强的学生会很难消化过难的数学知识,所以面对如此情况,职业中专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分类教学法进行教学。本文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分类教学法”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一、分类教学法的概念

分类教学法指以不打乱班级为基础,然后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基础知识和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有层次的进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分类教学法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作用

激发中专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能,数学作为一种基础教学的科目,比起别的学科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中专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普遍来说比较薄弱,而且主要导致他们没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就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不足,所以中专数学教学中,更要注重这一特点,引入分类教学法,满足每个同学的不同需求,根据每类学生的特征,对教学目标和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使中专数学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按照中专生的不同需求,培养每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

三、分类教学法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摸底考试,对学生进行分类

中专生入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举行一种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计算题、推理题等内容的数学摸底考试。把全班分为A类和Z类,A类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的学生,Z类为另一部分学生,然后通过之后的课堂提问和课堂表现等等因素,把Z类的中专生再进行细化的分类,分为B和C两类,B类学生虽然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但是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数学逻辑思维等综合的素质不差于A类学生,而C类学生则是在初中时候由于其主客观的原因而导致对数学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而且综合数学水平也没有A类和B类中专生那样好,把学生分成这三大类,有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别的中专生有一定的针对性,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分类教学法,首先要对不同类别的中职生有着不同难度和不同重点的提问,并且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不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不同学生的回答都能有着积极的评价,尽量鼓励C类的学生,以此来建立他们学好数学科目的自信心。以二次函数的最值为例,如f(x)=x2-2ax+a在区间[0,3]上的最小值为-2,求a的植。先讲解此题的解题方法,根据对称轴的位置,讨论如下:

当a

故a=-2;如图(1)

当0≤a≤3时,f(x)=x2-2ax+a在区间[0,3]上的最小值为

f(a)=a-a2,

故a-a2=-2,那么a=-1或者2,从而a=2;如图(2) 当a>3时,f(x)=x2-2ax+a在区间[0,3]上的最小值为f(3)=9-5a,

故9-5a=-2,从而a=11/5,与题意相矛盾;如图(3)

所以a=2或者a=-2。

教师在讲完基本解题方法后,再拿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让A类的学生算出其最大值与最小值,而对B类学生加以一些引导,从解题思路上对他们进行提问,来引导学生探索出解题方法,比如问此函数的划分区间有几种情况等等,对于C类学生就要列出与题目相关的对称轴公式:x=-b/2a,然后根据此函数进行具体解题步骤的讲解,使C类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法。

(三)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

中专数学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实施分类教学,同样不能忽视对学生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在数学课堂之后,教师对于课后作业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给不同类的同学留有不同的课后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以平面向量的作业设计为例,对于B类和C类学生,则要留难度稍低的作业题目,比如a(1,0),b(-2,-1),c(3,1),求a-b+2c,这样的解题方法非常基础,论述如下:a-b+2c=(1,0)-(-2,-1)+2c(3,1)=(9,3)基础的向量作业能满足这两类学生的需求,而对于A类学生,就要增加一些难度,比如把a(1,0),b(-2,-1),c(3,1),求a-b+2c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平面几何图形来进行计算,提升A类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在中专数学的教学课堂上,中专数学教师在实施分类教学法时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想整体的提高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就不能只顾着对优秀学生的教学,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备课、提问、作业设计和课后辅导,只有通过对中专学生的分类,才能了解到不同学生的真正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教学,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发挥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数学潜能,才能为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娟丽.分类教学法在电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2] 和慧梅.浅谈分类教学法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2)

[3] 钱立功.分类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6)

[4] 史丰娟.“分类教学法”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1(35)

上一篇:《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教学的初探 下一篇:关于函数一致连续性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