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诗词散文的作业形式

时间:2022-08-11 10:14:44

浅谈古代诗词散文的作业形式

【摘 要】传统的古代诗词散文的作业形式主要以朗读,背诵,理解文章的内容、技巧为主,夹杂重点词语的解析、探究,重点句式的翻译、赏析。总体而言,侧重知识与技巧,缺少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高度关注。在新课改下,我们应当视野开阔,探究出多样化、趣味性强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对作业和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享受作业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散文;作业形式

传统的古代诗词散文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侧重知识与技巧,缺少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高度关注。那么,如何设计出既能发展学生能力,又倍受学生喜爱的作业类型呢?本出了相应探索。

一、积累型作业探究

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古代诗词散文气韵流畅、文质兼美,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积累素材。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积累型作业,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了《春江花月夜》,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积累与“月”有关的诗文。

二、写作型作业探究

写作能力是语文重要的能力之一。写作对于一个中学生无过多技巧可言,只有多阅读、多练笔才能有较大的提高。而传统教学的一个学期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古代诗词散文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因素展开合理想象,或是对文章的结构技巧进行灵活的迁移、借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古代诗词散文与写作的双赢。如学习了古代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后可以借鉴其文写法,让学生采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两种手法来描写二中校园风光,并兼用两种修辞手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深化拓展,同时结合了高考小作文的考点,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比阅读型作业探究

对比阅读赏析能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归纳、总结,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在设计古代诗词散文作业时,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设置对比阅读赏析型作业。一是横向的对比阅读,拓展外延,增加知识的宽度。如学习了《祭十二郎文》,对比阅读袁枚《祭妹文》,赏析两者在情感、写作手法上的异同。通读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孟子与墨子散文,对比探究孟子“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差别。二是纵向对比阅读,深挖内涵,增添知识的深度。如学习了《夜归鹿门歌》对比阅读于丹对山水田园诗的阐述,探究孟浩然之“归”与现代人心灵的“归隐”。

四、表演活动型作业探究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在设计古代诗词散文作业时,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以各种活动、表演的形式作为作业,学以致用。

(一)朗诵会

古代诗词散文音律和谐,语言朗朗上口,余味悠长,极适合朗诵。我们可以根据此类文体的特点,让学生举办各种主题的朗诵会,吟咏诗韵。

(二)课本剧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设置课本剧表演作业,让学生亲身体会诗文中的彼情彼景。如学习了《长恨歌》,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后把其中马嵬坡之死段落改为课本剧,在集中时间来进行演出,体会杨李之间的深情。

(三)辩论赛

对于课堂上有争议的古代诗词散文内容,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保留延伸其中的争议部分,以辩论赛的形式。如学习了《鸿门宴》《项羽之死》后,学生对项羽和刘邦人物形象的看法不一,于是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确定辩论赛主题:“项羽――我心目中的英雄”“刘邦――我心目中的英雄”。然后给学生时间来交锋对决。学生自会积极主动的搜集资料、合作讨论,学生的思辨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对问题的认识、创新能力也在这种准备与唇枪舌剑的过程得到提升。

(四)读书交流活动与讲座

先秦诸子散文的编排为诸子百家分门别类,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物设置不同的读书交流活动或是讲座。如学习了《庄子》选读,我们可以开展关于“我心目中的庄子”的读书交流活动。同时,我们可根据杜甫《秋兴八首》《登岳阳楼》《蜀相》等诗文来举办“位卑未敢忘忧国――杜甫”讲座活动。

五、审美体验型作业探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高中生三大语文能力的基本理念,即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古代诗词散文经过时间的洗涤和沉淀,流传至今,堪为经典,自有其独到的美。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解读古代诗词散文,让他们体会古代诗词散文的韵律美、情感美、画面美等等,享受审美的乐趣。我们在学完《短歌行》后,可布置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与此相关的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曹操之“忧”,在学习了《论语》选读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观看电影《孔子》,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孔子的仁爱、执着,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情感之美。

同时,我们可以融入美术,为古代诗词散文设计以画配文的作业形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还原诗词的画面美、意境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文内容以及对人物的了解,画一画诗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在体会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陈贵明.浅谈高中语文朗读的方式及策略[J].中学时代2012年04期

[2]李文霞.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J].中学语文2012年24期

[3]陶卫星.朗读――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J].文理导航(上旬)2012年06期

[4]朱晓燕.探索提高诗歌鉴赏教学效率的途径[J].语文天地2012年19期

上一篇: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下的群众文化 下一篇:急危患者转诊,首诊医院未尽相应义务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