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设计中新媒体艺术的体验和探索

时间:2022-08-11 08:33:04

会展设计中新媒体艺术的体验和探索

[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展设计的表达方式也随之发展。针对近几年所出现的会展案例,通过分析分类归纳总结了几种出现形式,传统空间艺术与新媒体艺术正相互融合、创造,形成现代会展艺术的一种新形态。

[关键词]会展艺术设计 新媒体艺术 体验 探索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84-01

20世纪90年代,会展业逐渐发展起来,几乎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成为城市对外品牌形象宣传直接有效的窗口。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应,会展设计的角度和创意点要有新意和引人注目。传统的会展艺术设计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平面和三维空间进行构思和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达到宣传产品、传达主题的目的,主要通过展台艺术造型及展板、海报、灯箱广告、影视广告、标语等传统媒介形式加以设计。随着数字信息的发展,触摸屏、LED屏、环幕以及全息投影仪等新媒介的出现,会展设计表达方式悄然变化,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媒体。通过传统会展空间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相互融合、创造,形成现代会展艺术的一种新形态。可以说现代会展艺术设计是一种集收集信息、交流信息、重组信息的过程,使受众受到一种知识、娱乐、体验全方位的综合感官感觉,达到传递信息、宣传产品和品牌的目的。

现代会展艺术设计在与新媒体艺术融合下,其展出的形式大概有这么几类:一种是陈列式,一般是纪念馆和博物馆运用的比较多。其形式采用高科技手段把展项做得非常新颖,但不需要观者参与,没有明显的交互过程,如常见的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的三维动画。[1]

如世博会上中国馆《清明上河图》“动”感十足,惟妙惟肖,这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整高为6.3米,长约130多米,几乎是原来画作的30倍,画面运用动画呈现了北宋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有行走的人、飞的鸟,还有真人解说和背景音乐。由于原画作是散点透视画法,做成3D效果得采用西洋绘画透视原理,并有西式建筑。《清明上河图》有上千的人物而且需要动画,这就需要艺术的功底和娴熟地运用3D的技术以及大量的精力才能完成如此新媒体艺术巨作。

这些充分展现了会展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相互融合,一幅水会流、人会走的《清明上河图》艺术地再现了千余年古代文明,使人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宋代都市文明。

新媒体艺术设计,除了陈列式还有一种“模拟查询”式。就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对现场的真实模拟,使受众利用网络平台感受博览会的真实感,其特征就是参观者通过查询模拟现场,获取相关信息和体验审美愉悦。如北京风能大会,有些客户和专业观众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达现场,不能在特定的现场来参观浏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电子终端技术可进入到大会模拟现场,领略大会的盛况,通过查阅可以了解上下游产业链的客户和一些产品和信息技术。

会展中新媒体艺术第三种表现形态就是“互动式”了,是一种强调观众直接参与的艺术形态,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虚拟环境参与作品的互动,并能根据互动及信息的交换影响作品的过程和结果。[2]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气韵流动的“中国画卷”徐徐拉开,晶莹剔透,美轮美奂,让全世界为之惊艳,陶醉于高科技与中国古典艺术完美结合的魅力。两边的画轴是虚拟的投影,没有旋转只是平移,为了造成旋转的效果,通过不同的线束在不同的状态下发光的原理,用LED灯渐次熄灭和点亮原理,通过人机互动,舞者画出一幅绚丽典雅的中国山水画,是当今新媒体艺术最前沿的诠释。

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人们眼界提高了,审美需求也提高了,相应对会展艺术创意者要求会更高,所以在把握设计基本规律的同时要充分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发挥新媒体的广阔空间优势,[3]发挥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光电技术、虚拟技术优势,使会展展示出现新的生命力。通过新媒体技术中的触摸屏、环幕以及全息投影、悬浮图像等载体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设计者要紧跟科技步伐,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思维创造,运用会展设计基本规律,创造好的会展艺术产品,给观众以全新的体验和互动,从而使信息达到有效传递。运用新媒体艺术创新,更好地为会展品牌服务。

当今世界,新媒体艺术在蓬勃发展,运用在会展设计上的并不多见,前几年国内新媒体艺术在会展设计上运用进展缓慢,这其中由于展览展示涉及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应用,好多设计和制作都是针对性开发,成本相对高,另外以新媒体形式出现的展览展项都是以电子元器件为主,寿命有限,维护费用挺高,还有一个是展项技术的滥用,为了新颖而新颖,脱离展会要宣传的主题和传达的信息。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全面提升了新媒体艺术产业,提高了文化创意内涵,对我国会展艺术设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会展艺术形态的演进是一个永不停步的过程,它在不断地适应审美需求的同时,还要紧密跟进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发展,会展才会有巨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刘景明.新形势 新体验[J].公共艺术,2012(2).

[2]薛兵.浅析上海世博会的数字多媒体艺术[J].数码时尚,2012(1).

[3]江波.现代会展艺术设计与多媒体应用[J].大家,2012(8).

上一篇:高校审美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