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研究硕博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时间:2022-08-11 07:49:34

微博研究硕博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1导师指导频次分析

显而易见,微博研究学位论文的导师指导频次与学位授予单位来源频次基本成正比。这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与各高校中导师对微博研究的关注度是分不开的。以指导微博研究学位论文学生数最多的浙江大学韦路教授为例,韦教授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担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的采纳、使用和社会影响、政治传播、媒介社会学、媒介心理学等,不难看出,丰富的传播学学科背景和对新媒体的极大关注与深入研究是其在国内高校中指导微博研究硕博学位论文学生数最多的原因。同时,在表4中,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三所高校中分别有两位导师指导的微博研究学位论文学生数量均上榜,这与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新闻学专业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信息及通信技术相关专业上强劲的学科实力是分不开的。

2内容分析

2.1关键词频次分析

分析表5我们可以发现,以微博为关键词的学位论文数量最多,高达296篇,遥遥领先于其他关键词。其次是微博文化,也有71篇论文以其为关键词,微博客、新浪微博和公共领域分列榜单的第三、四、五位。从这些词语不难看出,学位论文对微博的研究以微博的平台、文化、传播及其与社会的公共关系等方面为主,这实际上也是学术界对整个新媒体研究的关注点所在。

2.2学科类别频次分析

图6显示,学科类别来源最多的是新闻与传媒学科。微博能够吸引大量新闻与传媒学科的研究生进行研究,这是毋庸置疑也是情理之中的,符合微博研究的客观规律。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分列学科类别频次排行榜的第二、三位,这预示着微博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发对其应用平台、运行机理及传播机制感兴趣的研究生的关注。

2.3专业来源频次分析

分析表7我们发现,微博研究学位论文的作者中来自传播学和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最多,分列前两位,数量均在一百以上,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也名列第三位。这与表6的学科类别频次是基本成正比的,也印证了前述“微博能够吸引大量新闻与传媒学科的研究生进行研究”的观点。

2.4研究层次频次分析

由表8明显看出,微博研究学位论文中从社科角度的基础研究层次的论文最多,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而从自科角度的工程技术层次的论文和从社科角度的行业指导层次的论文分列二、三位。事实上,这里的基础研究(社科)层次主要就是包括新闻学和传播学等人文学科,工程技术(自科)和行业指导(社科)两个层次囊括的也主要是信息及通信技术等相关专业,这也再次验证了“微博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研究的软科学领域可从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政治学等多个研究视角切入进行分析”的观点。

3研究资助来源分析

只有一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作者为张静的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尽管硕博学位论文客观上难以获得研究资助基金,但这也表明目前国内各基金委对于研究生微博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仍十分欠缺。

4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将434篇相关论文的被引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取其频次在十次以上(也即排名前二十)的论文,得到表10。通过分析发现:这21篇论文均是在2010年或2011年发表的,且作者大多将研究兴趣点集中在微博的营销、传播、发展、影响和管控上,尤其有不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展现了对微博的传播机制和影响机理的极大关注,这与微博研究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也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基本成正比,被引频次高的学位论文其下载频次一般来说也会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学术影响力。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均为最高的是来自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刘丽芳的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其下载频次高达16110次,被引频次更是高达117次。该文章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引用率,一方面是由于文章的研究主题契合当前学术界对微博研究最为关注的微博传播特征、传播规律和传播影响这一方向,另一方面是因为文章分析深刻,以公共领域理论、公共政策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新浪微博客的个案研究,对微博的公共话语平台得以存在的条件和实践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微博客在构建网络公共话语平台方面的传播效果,从中得出结论【14】,为微博在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

5结语

(1)对微博的“研究热”正在不断增强。2010年-2013年这四年的微博研究学位论文数量呈现逐年递增之势,且论文的研究质量和深度随着微博自身的不断发展也得到进一步提升。(2)学位论文对微博的研究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微博研究学位论文中既有来自新闻学和传播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也有来自信息及通信技术等理工类专业的,各个专业和学科均从其自身的学科背景和不同角度对微博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和研究。(3)一批有影响力和高水平的高校科研团队正在形成。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暨南大学以及部分师范类高校目前已形成微博研究的高水准和高产出的研究团队,有些研究生导师甚至以微博等新媒体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种现象既有利于高校对微博研究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微博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4)研究领域仍较为局限,有待进一步拓展。微博研究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领域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目前大多数论文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对微博的传播规律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对于微博与社会公共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仍较为缺乏,需要相关研究者的持续跟进。(5)研究质量亟需进一步提高。尽管近几年微博研究学位论文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真正具备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微博研究学位论文仍十分有限,需要努力克服困难提高论文的研究深度。(6)研究需要更多基金项目的支持。目前只有一篇硕士学位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各种基金项目对微博研究学位论文的资助极少,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王国华 杨腾飞 钟声扬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 下一篇:初中班级管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