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8-11 06:52:36

浅谈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摘要]对外贸易对我国GDP高速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与投资、消费一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很明显的周期性;外贸结构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和量;坚持以内为主,强化内外贸一体化观念。应与贸易伙伴合理解决贸易争端;提升产业结构,变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为内需和外需并重的模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扩大对外投资,利用全球资源,从而使对外贸易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健康增长的“发动机”。

[关键词]外贸;经济增长;外贸依存度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28-02

一、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及外贸依存度概况

(一)我国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1亿元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30.067万亿元,增长了近50倍,年均增长超过9%,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1%左右提高到2008年的近4.4%,在30年时间里保持了高增长,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回顾各国(地区)经济发展史,只有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3个经济体在20世纪连续40年保持年均7%以上增速。

(二)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概况

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5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近17%。我国的外贸规模已由世界第32位攀升到2008年的第2位,利用外资也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2008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9000多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累计超过420亿美元。

综合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趋势基本一致,即当经济发生波动时,对外贸易也随之发生波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而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时,对外贸易也往往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呈现出较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三)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依据日本学者小岛清的观点,要探讨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把贸易量的扩大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加以对比更为合适。因此,通过考察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合适。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外贸整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三项。就世界范围而言,在2000年,世界总贸易依存度为25.1%,发达国家为21.8%,发展中国家为35.6%。货物贸易依存度世界为20.5%,发达国家为17.4%,发展中国家为30.1%,中国为21.1%。服务贸易依存度世界为4.6%,发达国家为4.3%,发展中国家为5.5%。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30%以上,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的71.92%。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外贸依存度不仅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水平,也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增长愈发密不可分。

二、我国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国经济30多年的快速发展,外贸发挥了巨大作用。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我国国内的分工与世界进一步接轨,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进一步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率。外贸使国内要素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强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国内市场环境的改善。使国内企业优胜劣汰。同时,外资的流入不但解决了国内投资不足的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和传播。正确认识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积极利用外资,可以使对外贸易成为宏观经济长期健康增长的“发动机”。

(一)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1.在有效需求不足时,进口是对国民经济的漏出,进口的增加将减缓经济的增长,加重进口国的就业压力,对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但经济的增长将会派生出更多的进口需求;而出口则是对经济增长的一个纯拉动,出口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内的就业。

2.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上升,加速通货膨胀,此时国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改善,这时的进口会增大本国的短期供给,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进口产品又分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进口会提高国内的暂时供给,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生产资料的进口能增加国内的长期供给能力,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出口则会降低国内的供给能力,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并不完全有利于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而出口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则会降低国内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导致经济增长的成本提高,且极易导致贸易条件恶化,陷入著名的贸易“贫困化增长”窘境。但另一方面,出口能增加进口国内短缺的产品,通过国际市场实现资源配置,有利于经济增长。

(二)外贸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质和量

经济发展要求外贸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如果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这些目标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对外贸易就能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外贸结构失衡,外贸效益低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因此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是当务之急。

(三)坚持以内为主,强化内外贸一体化观念

我国经济若长期过度依靠“外力”发展,而不加快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生自主型经济转变,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国际比较优势,走开放型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发挥国内市场的作用,以国内市场来支撑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合日趋紧密,全方位的竞争将彻底突破地域的限制,只有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宜尽快转为内需拉动和外需拉动并重的模式,外贸顺差的增长率将会趋于下降,最终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和外贸顺差相似,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根源是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以及国内市场不充分,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三点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着眼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外国贸易保护的主要实施对象,而且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可能会更加频繁。

吴譞薄文宾:浅谈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三、政策建议

外贸的高速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可立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从高污染、高能耗型向绿色节能型转变,着重在外贸、产业、投资等多个角度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具体建议如下:

(一)与贸易伙伴合理解决贸易争端

中美贸易的高额顺差并非由中方单方面采取措施(如提高人民币汇率)所能解决,需要在美方适当调整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双方政府间的协商,才能够逐步达到“双赢”。在目前高速发展的中欧贸易中,欧盟各成员国对我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仍较低。因此,若争取美、欧不断扩大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将有效促进中美、中欧贸易协调发展。

(二)提升产业结构,变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为内需和外需并重的模式

长期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既容易造成国内市场发育不健全,导致国内市场狭小,也会使得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例过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我国应在坚持内外需并重原则的基础上,在保持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共同繁荣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数量优势和价格优势,而在技术和营销管理方面较为落后,附加值也相对较低。一些高能耗产品的大量出口会进一步加重我国能源的紧张局面,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从政策上给予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更多的出口优惠,并逐渐减少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贸易平衡。

(四)适时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我国以往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阻碍了民族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短缺,因此通过优惠待遇吸引大量海外资本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但现在我国资本已相对充足,因此取消外企超国民待遇可以更好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五)扩大对外投资,利用全球资源

我国海外投资过于偏重资源性和战略性,其他产业主动开拓海外新市场的较少。政府可制定支持中国公司跨国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健全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完善海外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以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如家电、轻纺、成衣、食品加工和轻工业企业“走出去”,把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原材料及零部件出口到国外市场,有效地降低制成品出口,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争端。

[参考文献]

[1]Edwards S.The U·S·current account deficit: gradual correction or abrupt adjustment? [N].NBER Working Paper,No.12154,April 2006.

[2]Fung K C·Lau L J.New estim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1,15(1):102-130.

[3]黄亚生.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M].钱勇,王润亮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2.

[4]郑桂环,陈振锋,汪寿阳.中国外贸及贸易税收政策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大伟.对中国和印度利用外资绩效的比较:规模,还是效率? [N].科学时报,2006-05-17.

[6]郑桂环.对中美、中欧贸易平衡的预测和分析[R].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预测研究报告.

上一篇:试论俄罗斯学的研究对象 下一篇:基于鱼骨图法的舟山市船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