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儿科医生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8-11 04:56:38

基层医院儿科医生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的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19-01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儿科医生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按出生时间和复苏方法分为旧法复苏和新法复苏两组,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2003年8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4833例和2003年9月-2011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7845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统计资料。结果:旧法复苏组有246例发生窒息,占5.09%,死亡12例,占0.25%;新法复苏组有242例发生窒息,占3.08%,死亡4例,占0.05%。结论:基层医院儿科医生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效果显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学习。

【关键词】基层医院、儿科医生进产房、新法复苏、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本病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掌握正确和规范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直接关系到预防和预后。本院从2003年9月起儿科医生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按出生时间和复苏方法分为旧法复苏组和新法复苏组。1995年9月―2003年8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4833例为旧法复苏组,本组无儿科医生进产房,其中男2532例,女2301例,胎龄最小的32周,体重最低者1150克,共发生窒息246例,其中重度窒息32例,死亡12例。2003年9月―2011年8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7845例为新法复苏组,本组在每一例新生儿出生时都有儿科医生提前进产房,其中男4086例,女3759例,胎龄最小的29周,体重最低者900克,共发生窒息242例,其中重度窒息30例,死亡4例。

1.2判断标准:

新生儿窒息的判断标准采用Apgar评分标准[2],出生后1分钟、5分钟及10分钟,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3方法:

1.3.1儿科医生提前到产科,积极与产科医生和孕妇进行沟通,并与产科医生一起对胎龄、宫内发育情况、羊水、胎儿娩出是否会发生窒息等进行评估;儿科医生应在分娩前进产房,做好复苏准备,一旦发现有窒息可以及时实施抢救。

1.3.2胎儿一经娩出依据新法复苏流程图在30秒钟内完成快速评估,其5项指标:呼吸、心率、肤色、羊水是否清、是否足月+初步复苏(A:保暖,摆正,必要时清理呼吸道,擦干及刺激),如新生儿无呼吸、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就重新摆正(鼻吸气位),在A的基础上使用复苏气囊面罩进行正压通气(B:通气频率40-60次/分,压力20-40cmH2O),30秒后再次评估,如心率仍<60次/分,就在A和B的基础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C: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胸外心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频率在120次/分);经30秒钟后再评估,如心率>60次/分,即停止胸外心脏按压而以40-60次/分继续正压通气,如心率仍<60次/分,应使用药物进行复苏(D:在充分建立通气后使用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经气管导管或脐静脉推注,同时继续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30秒后如心率仍小于<60次/分,可隔3-5分钟再次注入相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如有血容量不足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需进行合理扩容和纠酸治疗;或因孕妇使用麻醉剂引起的呼吸抑制,经脐静脉或气管导管注射纳洛酮0.1mg/kg),直到完成复苏。

新法复苏组7845例新生儿有242例发生窒息,占3.08%,其中重度窒息30例,占0.38%,死亡4例,占0.05%;旧法复苏组4833例新生儿有246例发生窒息,占5.09%,其中重度窒息32例,占0.66%,死亡12例,占0.25%。两组新生儿窒息数和死亡数比较,新法复苏组窒息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旧法复苏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旧法复苏组,从表一可以看出儿科医师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我国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窒息是胎儿宫内缺氧的延续,凡能导致孕产妇及胎儿缺氧的各种因素都可引起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宫内(50%)和分娩过程中(40%),只有10%发生在产后[3],所以要加强围产期保健,特别是孕晚期的监测,在高危妊娠分娩时基层医院儿科医生进产房开展新法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新法复苏有很强的科学性,需要严格按照A、B、C、D、E复苏程序进行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快速评估要始终贯穿整个复苏过程,不断用呼吸、心率、肤色来决定下一步复苏措施,直到完成复苏,力争将新生儿窒息在出生后5分钟内(在可逆性细胞损伤前恢复血流灌注和供氧)即复苏成功。这样可不留远期后遗症,需要注意的是复苏过程中应一直保温和使用纯氧。

4.体会

4.1本院在开展新法复苏前院领导就派儿科医师到上级医院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经培训合格后再组织本院产儿科医生进行理论培训和技能考核,要求人人掌握,从而保障了新法复苏技术的顺利开展。

4.2儿科医生提前进产房,加强与产科医师和孕妇的沟通,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胎儿进行综合评估,在分娩前就可以充分做好复苏准备。并将窒息的新生儿复苏后直接转入儿科住院治疗(儿科已将温箱预热,氧气、监护、配备床边待用),从而降低了窒息后的并发症。

4.3新生儿娩出后儿科医生和产科医生共同进行阿氏评分、对新生儿全面查体,若发现有窒息,儿科医生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正规的新法复苏,使新生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4.4儿科医生进产房对新生儿的救治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使产科医生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产妇的监测和治疗当中,避免因顾及产妇,又顾及新生儿所导致的忙乱发生的产科漏洞,同时也减轻了产科医生的精神压力,更加保障了产妇的安全。儿科医生在产房能及时发现和鉴别新生儿的各种高危情况,使复苏迅速,阿氏评分更客观准确,避免了产科医生对新生儿评估不够准确的弊端(阿氏评分相对较高),保障了新生儿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的救治,减少了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也提高了产科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保障了医疗安全。

基层医院儿科医生提前进产房,加强产儿科合作,保护了胎儿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并积极开展新法复苏技术效果显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学习,但是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薛辛东.李永柏.儿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6.

[2]王秀慧.候玉兰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产儿科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M]-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

[3]定方.新生儿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85.

上一篇:重度下眼睑外翻应用邻位鼻旁皮瓣修复的治疗体... 下一篇: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