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和洛伐他汀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1 04:39:12

低分子肝素和洛伐他汀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洛伐他汀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符合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7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阴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组还给予低分子肝素6 000 IU每12小时1次,脐旁皮下注射,连续5~7 d,联合应用洛伐他汀40 mg每晚睡前服1次,连服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42.5%),有效20例(50.0%),无效3例(7.5%),无一例进展为AMI,无死亡,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3例(33.3%),有效16例(41.1%),无效10例(25.6%),2例进展为AMI,无死亡,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洛伐他汀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洛伐他汀;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c)-060-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根据其初始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ACS两大类。非ST段抬高性ACS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不稳定,需要恰当的诊治。我院2004年6月~2007年12月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洛伐他汀治疗40例非ST段抬高ACS,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诊断标准[1]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共79例,男50例,女29例,平均年龄(52.3±11.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伴发疾病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休息,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阴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组还给予低分子肝素6 000 IU每12小时1次,脐旁皮下注射,连续5~7 d,联合应用洛伐他汀40 mg每晚睡前服1次,连服2周。两组均监测心绞痛改变时间、CK-MB、cTNT、血常规、凝血4项、肝肾功能及皮肤、黏膜内脏出血情况。

1.3 疗效判定

显效:心绞痛、胸闷消失,2周内未发作,ST段恢复50%以上,T波恢复直立。有效:2周内仍有心绞痛、胸闷发作,但频率减少2/3或以上,ST段恢复50%以上,T波双向或变浅。无效:心绞痛、胸闷稍缓解或未缓解,仍有反复发作,ST-T未恢复或进展为AMI,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7例(42.5%),有效20例(50.0%),无效3例(7.5%),无一例进展为AMI,无死亡,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3例(33.3%),有效16例(41.1%),无效10例(25.6%),2例进展为AMI,无死亡,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治疗组1~4 d起效26例(65.0%),5~7 d起效14例(35.0%);对照组1~4 d起效22例(56.4%),5~7 d起效17例(43.6%),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讨论

非ST段抬高性ACS发病病理基础是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但形成的血栓多数未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血栓成分主要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治疗原则是稳定病变,防止病变进展,减少死亡和发展至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治疗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抗血栓形成,抗缺血治疗。肝素抗凝治疗可以改变疾病的进程,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通过化学或酶促解聚后制成的分子质量为4 000~6 000 D的化合物,其分子质量较小,抗Xa和抗Ⅱa活性比例增加,不易被血小板因子4(PF4)灭活,故抗凝效果更佳。低分子肝素的血浆蛋白亲和力低,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计量效应预测性,且血浆半衰期长,皮下注射完全吸收,临床应用既达到了抗凝效果,又无需监测APTT。应用低分子肝素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出血危险小。Essnce研究将31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NST AMI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用药2~8 d,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死亡、心肌梗死和复发心绞痛发生率在24 h即有降低,在第14天和第30天时,显著降低,且这一趋势在1年随访时依然存在。洛伐他汀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能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肝脏TC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性ACS疗效得到国际公认[2],同时早期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延缓斑块进展或消退易损斑块,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改善心功能,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3]。因此笔者认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洛伐他汀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应用方便,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Faceed J,Hoppensteadt DA. Pharmacolog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J]. Semin Thromb Hemost,1996,22:13-18.

[3]赵水平.冠心病整体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重要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4):379-381.

(收稿日期:2008-12-17)

上一篇:比索洛尔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心律失常190例临床... 下一篇:胃痛灵治疗消化性溃疡6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