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11 04:26:28

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针对目前我国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从目前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结合笔者本人的英语教学经验,提出关于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听力 弊端 策略

一、我国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现状分析

国家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为了解目前我国学生听力水平现状,更好地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笔者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40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

表一

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听力

在问及学习英语听力的动机时,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学生想也不想地说:“当然是为了考试呗!”也有学生回答“学好英语,才能出国读研,毕业后再找份满意的工作”。只有少部分学生回答说喜欢英语。同学们的三种回答现实、功利,符合人类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即人的存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动机虽有异同,却没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别。

表二

英语听力水平的自我评价

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2.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较差。

表三

提高听力水平的常用方式

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可以发现:“题海战术”式的训练,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表1、表2、表3分别呈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水平与方式。三者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联系:出于理性动机学习英语的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往往机械、死板,因此得到的效果也不好;出于感性原因的学生采取的方式较为新颖,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使听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 英语听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基础普遍薄弱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起源不同,因此在发声、词汇、语法、语言习惯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区别。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不出标准的语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发音是学英语的基石,基石不稳,学生日后即使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也很难改善听力水平。教育部要求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农村学生大部分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城市英语师资队伍较强,而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专业配备不全、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大部分因没有专业教师开设不了英语课,即使开了,也少有专业教师任课。此外,在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大部分时间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达到熟悉单词、培养语感的目的,至于发音是否标准,声调是否符合语境要求等细节问题,非专业教师连自己都不甚了了。而且,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逐字逐句去纠正每一个学生的发音。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完全掌握英语音调的变化。例如学生读短句流畅,读长句结巴,不知道何处应该发重音、何处应该省却某些音节。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将使学生原本与生俱来的听说辨析能力受到折损。由于学生在初学阶段没有很好地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导致了学生在交流或听力考试时遇见发音比较复杂的单词会下意识地产生胆怯心理。

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英语中的部分发音汉语普通话没有,比如:发“THE”这个单词的“TH”时不知道要将舌头夹在上下齿之间;发“SKY”这个单词时不知道要将后面的清辅音换成浊辅音。加上启蒙教师的不注意或不专业,致使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小学英语教师发音不标准,对学生今后的听说能力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若这样的学生日后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所教的学生也会重复前面的错误。如何提高小学、初中英语教师的听说能力,将是我国英语教学一项基础性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在此不予赘述。

2. 学生心理素养存在缺陷

学生在交际场合,或者在考试过程中,因为语音基础不牢,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听不懂的单词上,以致对原本可以了解大致意思的语句或语境失去把握。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学生语音基础不牢的原因,也有心理素养的原因。学生在比较重要的场合,要用有限的时间承载较大的信息量,并在大脑中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筛选,然后再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语言的加工和转换。假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容易产生焦虑或紧张的心情,造成出错,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失去信心。因此,就有很多学生,明明会的东西,到了考试脑子就会短路,什么也答不出来。心智不成熟的学生,甚至会因此感到气馁,产生“自己没有学习英语的天分”的消极想法。

3. 英美文化知之甚少

文化是语言的背景,语言是文化的分支。任何语言的发展和成长,都与文化密切相关,英语也不例外。要想准确理解英语,就必须将英语与英美文化融合在一起,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具体的分析。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学生接受和了解英美文化的过程十分漫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下意识地回避我国学生对英美文化知之甚少的问题。越回避,越容易形成“滚雪球效应”;越不回避,越容易改善成功。

中西方人思维不同,语言习惯也不同。在学习英语时,学生能够从字面上把握文章的大意,但这种把握往往浮于表面。在真正的交流运用中,学生常常自以为弄懂了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但却因为不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而无法将语言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英语只有二十六个字母,组合成的单词除了它的本义之外,往往还有一些抽象的含义。西方人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时经常会将单词形象化,这就是他们的一种语言习惯。如“GO”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是“去”的意思,但在“We're all going after the same position.(我们都在申请这个职位)”这个句子里却是“申请”的意思。又比如:“How does the machine go?(这个机器怎么用?)”这个句子里的“GO”又是“运作”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细心观察和留意外国人在口语中的词汇用法,不难发现很多意思都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懂得这点,我们就能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一味地学习难的、复杂的、正式的单词,而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达到“辞要达意”的效果。

三、英语听力教学理应采取的对策

1. 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固然较难,因为兴趣大部分来自天生的因素,但也有后天的培养。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新东方英语教育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较大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钓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笔者曾经在新东方学校做过助教,在那里,教师是明星,是偶像!新东方的老师英语水平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们却多才多艺。新东方招聘老师,首先考虑的是:这个老师会不会被学生喜欢?她会弹钢琴吗?会唱RAP吗?擅于演讲吗?抑或博闻广见?甚至,她长得漂亮吗?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很多种,比如:我喜欢他,又比如:他太严肃,有点可怕,还有:他猜题特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讲究配合与互动,因此高校在选择英语听力老师时,应尽量考虑他是否有才艺特长,是否具备开朗活泼、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性格。

2. 多途径强化发声训练

在我国,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课业负担都很重,而大学生则具备了较多的自由学习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组织英语角,英语学习俱乐部等活动来改善学生的发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大部分人认为,年纪越小,越容易学好英语,越容易做到发音纯正,声调优美。事实并非完全这样。大部分中国学生,每天说英语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两个小时,而真正和外国人对话的机会就更少。因此大学生即使具备了成年人的质素,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也并没有真正形成成熟的发音习惯。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大学来说,他们在英语听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人学英语或许很勤奋,这表现在他们做过很多阅读训练、很多考试题目上,但很少真正大声开口朗诵英语,这原本是学生听力差的原因之一,但只要我们掌握了灵活的教学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学生继续学好英语的优势所在。

人类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模仿。婴儿从哇哇学语时最容易学会的是“爸爸、妈妈”的发音,这固然因为这两个发音比较简单,也因为从他们出生起父母就在耳边哄诱他们念这两个词,听得多了,自然念得好。在这点上,教师应当对学生做出硬性的规定,每天必须听一到两个小时的英语原声,比如BBC新闻,又或者是娱乐性较强的英文脱口秀节目,再以写出观后感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3.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学生大一时都要接受心理测验,检测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否合格。结果表明,约有三成以上的学生心理出现异常,仅仅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心理素质合格。学生普遍具有厌学心理,部分学生甚至由于自卑、偏激、抑郁等心理因素,选择休学、退学。因此,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能学好英语以及其他学科,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怎样做人,怎样面对现实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到高中,最关键词的是“高考”,最熟悉的词是“应试教育”,最反感的词是“题海战术”。多年来,“分数”是学生的噩梦,却是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以分数来决定一切的刻板教育成规,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校要普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辅导专家,更要重点培养一大批专业过硬并具备了比较扎实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教师。

作为教师,在辅导学生课业的同时,应该适当给予学生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不要布置过重的学习任务,结合学生的精神状况进行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教育。教师上课时更不应该大声训斥学生,一个眼神的暗示,一个自然的微笑,都是让学生专心听讲的法宝。中国人在学英语时最怕“开口说”,他们太害怕“LOSE FACE(丢脸)”,因此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使用“GOOD”、“GREAT”、“EXCELLENT”等夸奖的词汇,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自信。

4.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

在体验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是今后英语教育不可逆转的一个大趋势。让学生亲身参与英美文化活动,主动研究和探讨丰富的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目前高校的一种潮流。笔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举办多元化的英美文化周、大学生英文歌曲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学生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见识。此外,笔者认为,高校还可以利用其它的宣传工具,比如校广播站,或者开设专门的英语无线电发射平台,多播放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英语歌曲和英语故事,让学生在娱乐活动中,掌握更多的单词,注重词汇的发音。专业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英文经典原著和国外的经典影片。大量地阅读和接触,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简介:

林安凡,女,法国普瓦堤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2005年获得“外研社/朗文杯”新概念英语口语大赛江西赛区B组第一名,同年代表江西参加全国赛,获特等奖。论文《绝望的爱与自我救赎――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主题探析》发表于2011年第12期《读者欣赏・文艺理论版》;主编《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时的角色 下一篇:从历史的角度探析政府与市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