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时间:2022-08-11 12:59:44

创新思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以笔者工作所在的阳信县为例,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当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文化供需矛盾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人才匮乏、资金筹措困难等三大方面的问题,创新思路,从经费多元投入、人才培训培养、资源挖掘整合、拓宽供给渠道、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积极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创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当前阳信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我县现有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854个行政村,45万人口。目前,全县10个乡镇(办)先后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文化大院306个,平均每个乡镇(办)有业余文化演出团体(庄户剧团)3-5个。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近年来,在省市文化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阳信县文化职能部门分批次为各乡镇(办)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文化演出、阅览、娱乐、健身等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免费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工作,定期举办乡镇文化站长、村文化大院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从场所、设备、人员、活动四方面搭建起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平台,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整体薄弱,文化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于阳信县属经济欠发达县,文化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特别在一些偏远乡村,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文化活动场所破旧,文化活动设备匮乏,群众文化活动很少开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文化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二)文化人才非常匮乏,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从总体上来说,阳信县文艺创作、展演及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都非常缺乏,乡镇、农村更是如此。目前,乡镇文化站虽然有编制,但许多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人员专职不专干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相当数量的乡村文化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干部认识存在偏差,资金筹措十分困难。由于乡镇部分干部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认为文化工作只投入不产出,抓与不抓无关大局,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整个县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县区,各乡镇财政状况吃紧,文化建设经费筹措十分困难。另外,部分文化专干不善创新,“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我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发动,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多元投入机制。长期以来,县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县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欠账太多,致使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建设较经济强县十分滞后,这种局面急需大力改变。农村文化是属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启动和引导,带头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近年来,各级财政虽对文化建设多少都有了投入,但面对长期以来的历史欠账和不断提升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标准,政府投入的那一点点资金,总显得杯水车薪。必须在各级政府强化自身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的前提下,积极全面发动,采取冠名宣传、结对帮扶、共建共享等形式,大力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各界对农村文化建设加强资金投入。只有有了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的积极性,才能带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的共识和经费投入的多元机制。

(二)拓宽渠道,积极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乡镇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联挂帮扶单位的作用,坚持常年送书、送科技、送优秀文化节目、送文艺影片下乡,增加优秀文化的辐射面,同时建立完善文化信息网络,通过大力推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展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为农民提供现代科技文化信息,让党的方针、政策在第一时间通过展播电视入村、入脑、入心,还可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形式让社会及市场最新动态信息直达农村,成为指导农业发展、农民生产、农民致富、农村生活的好参谋。

(三)精确提炼,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各地均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更有田野景观、田园乐趣,要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的乡土文化。认真挖掘和甄别留存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源,去粗取精,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雕刻、编制等民间工艺项目比赛,充分利用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来促进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培育一批文化名镇(乡)、名村、名人、名品。

(四)加强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和引进文化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构建合理的县、乡、村文化人才结构,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农村文化人才库,要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鼓励农村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本土文化人才和引进文化人才的聪明才智,让先进文化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启迪作用,形成人人热爱先进文化,崇尚健康文化的良好环境氛围。

(五)勇于创新,全力推进文化资源整合。一方面要引进。既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又要善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形式,创新文化形式,内容上要吐故纳新,形式上要灵活多样,扩大含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和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整合各种惠农资源,适时举办不同类型的音乐、法律、电脑、种养殖及农家小院循环经济方面的培训,满足人们求知、求乐、求美、求富等精神文化需求。由乡镇文化站牵头,联合外界热心人士,组织发动成立村股份制图书室、乡村记忆影像俱乐部、乡村文艺演唱团等组织,借助外力,探索联办共建的新模式,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整合创新。

上一篇:百年娼妓史的斑斓画卷 下一篇:浅谈变压器的节能降耗与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