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感悟

时间:2022-08-10 10:02:11

在诵读中感悟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本文从"创设情境,营造诵读氛围;品味妙处,激荡学生情感"进行论述。

关键词:诵读教学 氛围 情感

所谓诵读,就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生对课反复吟诵、体味,然后感悟文章之妙的学习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举足轻重。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毫无疑问,诵读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艺术感染、得到思想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营造诵读氛围

创设情境,要特别注重诵读材料背景图片音乐的运用。背景图片音乐是语文诵读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背景图片音乐,为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理解文本作准备。

如:沁园春·雪()诵读氛围创设片断。师:(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问:这一首诗你想用什么感情基调来读?生1:豪放激动的。生2:充满自豪的。师:(再配以朗读录音)问:从停顿快慢上分析,你们有什么想法?生1:“望”“惜”要有较长停顿。生2:“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可用拖音来读。师:轻重处理怎么办呢?生1:“分外”、“多娇”等可重读。生2:“惜”、“略”、“稍”、“只”可轻读,诵读时,可以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气度要雄健的样子。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师: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生1:豪放的。生2:胸怀天下的政治家。生3:想象丰富的。生4:画家。生5:主宰历史的。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当年此诗一发,轰动重庆和全国,我们再来看一步,这首诗还有什么妙笔?生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兼对偶。生2:“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是拟人。生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互文。……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多媒体营造氛围,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语感主要是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的敏感性,这种对语言的敏感,能够直觉地把握语言本身的隐含意义,它是读者内在理性积淀的感性表现形式。在具体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吟诵文本的经典语段,在品词赏句过程中培养语感。美文的语言是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我们在语感训练的体验式学习中,注意抓那些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感悟后分析反思,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语感。

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真正感受到了那个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新课程课标下,朗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文底蕴的重要手段。让诵读之声响彻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呼唤诵读的回归。

二、品味妙处,激荡学生情感

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荡之后,一个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佳点妙处进行探究品位。诵读还是探究文本妙处的有效方法。文本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手法都需要学生在吟诵之中去探究品位。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品味教学片断:1.老师范读,尤其应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如读第2段:“……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在品位教学中,师生探究:师:开头这段作者一下子列举了6位名人,是不是太多了?生:不多,他们或者是传说中的圣君,或者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贤才,他们在成为名人之前,要么经受磨难,要么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要么都不为世人所知……师:这六个人有些什么共同点?生1:他们出道之前都曾遭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吃过不少苦头。师引读:所以振聋发聩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觉得这篇文章的妙处在哪里?生: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显得很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好读易记;师:好,现在我们就大声读一读背一背这一部分。师:文章第三段章法是如何建构的呢?生1:从个人到国家……生2:从小到大……生3:以点到面的思路……师: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师:现在,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把文章读一读,体会个中情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评,可以让学生体验作品流露出的情感,培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让学生通过认真仔细的鉴赏,通过佳句品评,让学生感受着文学作品特殊魅力。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避免单一的说教,努力做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文章中能适合学生自己诵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诵读,老师绝不要担心学生学不会而以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去替代。诵读之声不绝于耳,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总之,诵读教学与现代中学语文教育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在实践中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色,走一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更好地促进初中生发展。

上一篇:构建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教”应简“意”须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