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时间:2022-10-17 10:20:55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摘要:语感是一切语文能力的积累阶段,也是进行语文语感培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朗读中进行培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朗读精彩片段,可以训练学生捕捉画面感和想象能力;(表情朗读,可以训练学生把握朗读的语音语调,形成良好语感;同时朗读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可以培养语感的敏锐性。因此,本文主要从朗读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培养 朗读教学

一、培养语感、提升语感水平的重要性

(一)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直觉感知

许多学生在学习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时,往往望文生义,不能敏锐地觉察到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也无法自然地形成语义知识联想。比如语意双关的词语“财富”,很多时候在现代文阅读中题目中,“财富”总是把金钱和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再比如“秋月”仅仅被理解为秋天的一轮月,而不能联想到那种冷寂无边、秋凉心寂的落寞相思之感。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中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感水平就会大大地提高,思考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方式的相结合

描述性语言,在学生的脑中呈现出一种再造的想象,就是阅读心理学上所谓的“表象的因素”,在这基础之上,对言语进行概括、抽象,就产生理性的认识,这就是“逻辑的因素”。而语感则是逻辑因素与表象因素的有机结合,因此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语文课同时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其方法就是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文本的朗读和学习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在阅读时,只有在感知、理解了文章的语言文字基础上才会产生出语感,之后才能发挥形象的感染作用。

(三)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学生在语文课文中感受直觉形象,诱发审美情趣,进行审美鉴赏都必须基于语感。从语感入手对学生进行语文美育,旨在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的形成和确立”(吴济南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语感却是一种心灵感觉,它与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微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出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与性质。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但刻画出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因被排挤,处江湖之远、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之中获得审美体验。

二、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方式也相当多,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快速地、完全掌握课文内容,更多的是使学生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更有助于朗读技巧的锻炼。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都是经典文章,作为范例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朗读与学习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模仿着文章的行文结构,写作方法,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式等等。“既然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本来就是积累,那么就要把积累落到实处,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朗读是使学生直接感受书面语言、培养其语感的基本方式。书面语不同于一般口语,它是经过加工锤炼的语一言,与一般口语相比,书面语更加准确、鲜明、严密,语言更加简洁、凝练、优雅。朗读是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生理心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将文字信息直接转化为声音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地接受书面语一言的熏陶,从而逐步形成对书面语的感受能力。书面语言虽然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但它一也是有声音的,正是这声音使文字活了起来。细心地倾听和品味这声音,你就会发现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和味道。

三、在朗读中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朗读精彩片段、训练学生捕捉画面感和想象能力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描写的艺术形象,产生“内心视像”,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上达到与作者共鸣。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写得很精彩的片断,这些片断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引人入胜,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概括,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精读、诵读这些片断,揣摩与品味语言,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的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二)表情朗读、训练学生把握朗读的语音语调、形成良好语感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各式各样的朗读指导方法,如教师的范读、学生之间的表演式朗读、竞赛式朗读、配乐朗读,还有众多的关于朗读技巧的指导。其实在朗读方面,学生内在潜力是相当大的,要知道学生不是带着一张白纸来学习的,他们对该怎样朗读并不是一无所知,只要这读物适合他们来读,他们就会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发地有感情的朗读。对于低年段小学生应采取一种更灵活的朗读指导策略: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机会大声地自由地朗读。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读物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大声朗读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可替代的非凡作用与效果。

(三)贴近现实生活、培养语感的敏锐性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显然,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泉水”。因为感知不是目的,贴近生活、运用实践才是最终的目的。总之,语感训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感训练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注重了语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洪梅.语感本质浅谈[J].中学语文教学,1993,(5).

[4]宋晓静.谈中学语文语感教学[J].百科学术沙龙,2007,(4).

上一篇: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下一篇:合理利用远教资源、优化小学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