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当代电影场景道具设计的中国元素运用

时间:2022-08-10 09:20:54

论西方当代电影场景道具设计的中国元素运用

今年是奥运会年,也是世界的中国年,这一年集中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好莱坞热映的大片《功夫之王》、《功夫熊猫》充满东方景观,大量的运用中国元素。尤其是《功夫熊猫》的导演布雷克从小就是中国功夫迷,加上数年的酝酿筹备,才把中国元素运用得恰到好处。《木乃伊3》的导演罗伯’科恩也对中国文化兴趣极浓,影片似乎无论是场景设计、道具设计、人物造型还是故事情节,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元素。

一、《木乃伊3》的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是为电影中的人物所创造的典型环境。它要使一切景物元素都必须达到逼真的效果,还原每个场景,使观众真实的感受到电影所营造的空间气氛。场景设计一定要与历史时代相符,要与观众的欣赏水平相符,还要与导演的创作意图相符,也就是说,场景设计要从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来寻找视觉形象,并最终表达故事内容。因此电影中的场景设计应反映故事人物活动的真实空间,同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艺术化的处理。《木乃伊3》在拍摄过程中大量的展示了中国的不同的地域、地貌风情。我们能够看到从高大的山脉到山脚下、从大漠外到香格里拉高山流水、雪域风情,处处细节上都体现了场景设计的艺术化处理。

1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渲染出的氛围既亲切、壮观,又充满悬念,这本该是宋朝才有的东西却出现在秦朝的时代里,时空第一次混乱了。但是渲染烘托出大气神秘的气氛了。

2 兵马俑与帝王的陵墓。为了让影片产生更具影响力、更真实的效果的兵马俑,罗伯・科恩阅读了能够找到的每一份材料,还与所有在墓地工作过的人进行了交谈,力图寻找所有信息,并建造了500个令人们神往的兵马俑,从各个方面看,它们都是能够以假乱真的复制品。

3 长城。西方人认为长城只不过是一项了不起的人类工程,是统治者为了享乐和向别人炫耀的耗时费力的巨型建筑,所以该片用一个烽火台、一小段长城和建长城用的大石块、箩筐、独轮推土车,加上做饭菜的厨具等,着重渲染了长城墙内到处是累死的民工,而且死者伤者就地掩埋,表现修建长城的痛苦和艰难同时也反应了秦始皇对人民的压榨和奴役。岂不知长城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地标,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象征,也是其他任何一个族群无法实现的一项宏伟工程。是用来防守的工程,抵御外敌进攻的建筑,这是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下产生的。

4 老上海等场景。《木乃伊3》的新年上海街头,集中的反应上海当时作为世界六大都会之一的经济、外交、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的面貌。教堂、酒吧、舞厅、餐厅及老人力车等街景,将老上海的魅力再现于观众眼前。影片还把这场追逐战安排在除夕之夜,顺便把中国人过年时的热闹的气氛如红灯笼、红条幅、爆竹、戏曲、杂技、鞭炮和焰火、舞狮和唱戏、外加巨大的霓虹灯招牌等元素也还原到大银幕上,不由让人回忆当年老上海的独特魅力。

二、《木乃伊3》道具设计

不同的电影,道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时可以作为画面中的点缀,有时可推动情节的发展,但无论是哪种道具,都彰显出持有者在电影中超逾常人的介质,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角色意志在现实中的传承。《木乃伊3》的道具以及场景的设置也相当值得称赞的,影片场景制作之壮观宏大、道具制作之逼真、机关构思之精妙等等这些都不难感觉到电影的制作还是用足了功夫的。片中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在银幕上呼之欲出时,与其相关联的道具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观众心灵的寄托,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极品道具。

1 铜马车。车马是古代最主要的劳动生产、战争、政治活动等的陆路交通工具。数千年来,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与装备,其数量的多寡与质量的优劣,经常成为衡量某一时期的社会发达与落后、国势强盛与衰弱的重要标准。秋王驾一辆铜马车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我国的马车的造型特点,并且也反映出了当时青铜的加工水平。

2 兵器。《木乃伊3》在兵器的选用上十分考究,力求最大限度还原秦时战斗风格的独特和精彩绝伦的兵器美学,也再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对武器质地与功用的研究,比如那个射箭的“龙头机关”,这些构思细腻而精密的武器在国产大片里很难看到。龙帝的龙剑,是象征其至高无上地位的兵器,构造精美繁复,其剑身和剑柄中段有镂空的金色龙样图腾,并镶有绿玉宝石,剑鞘同样精美非常,采用与剑柄相同的颜色和考究的图案设置。兵马俑军队每一个士卒的装备武器按其原始的材料构成而打造。以一支长90厘米的弯刀为例,全刀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磨有刃痕的金属剑身、中间连接的青铜图案、牛皮纹质的剑柄以及同样青铜质地的尾端,剧中的弯刀道具全部按此照搬制造,除此外士兵应用的长剑、短剑、匕首、刺枪、短矛等兵器,也都依此精细程度制成。

3 其他。精致的中国古籍和竹简、地动仪、浑天仪、指南针等

三、结语

总之,至于这个美国商业大片,本来就没想弘扬中国文化,宗旨就是娱乐大众,能逗乐就行,只要观众买账就可,《木乃伊3》再次证明了这个简单而粗暴的理论。虽然我们也知道《木乃伊3》是商业娱乐片,但我们依然有着割舍不断的历史文化情结。其实,西方当代电影应用的中国元素只不过是被西化了的中国元素,在西方当代电影中只是一种点缀。当然,在当今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能不让西方人的自我想象来愚弄世界,特别是当我们试图“走向世界”,试图“国际接轨”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还五千年历史文化一个真实的面貌。

[作者简介]杨贵军(1978―),男,黑龙江入,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上一篇:从文学到电影:《莎乐美》的现代性转折 下一篇:小议《木乃伊3》的败笔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