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实现全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8-10 08:25:45

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实现全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中部,南邻古丝绸之路,北界蒙古国,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5万,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居民1.8万人。阿左旗地形地貌以沙漠戈壁为主,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横贯全境,可利用草场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右旗地广人少,但资源富集。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4种140多处,其中盐、硝、煤、铁、金、钴、石墨、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阿拉善双峰驼和雅布赖白绒山羊驰名中外,肉苁蓉、锁阳、甘草等名贵沙生中药材产量大质量优,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海森楚鲁怪石林、龙首山大峡谷等旅游资源奇异独特。

建旗44年来, 特别是“九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历届旗委、政府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全旗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33.2%。财政收入5370万元,同比增长53.1%。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奋斗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26元,分别增长14%和18.7%。

近年来,右旗经济发展之所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得益于全旗上下不断深化旗情认识,完善发展思路,以全盟转移发展战略为统揽,加大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推进“三化”进程,走出了符合旗情实际的发展道路。

一、坚持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加速推进工业化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旗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右旗坚持“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指导思想,找准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突破口,在优化法制、信用、效率、人文、政策等软环境上下功夫,使荒漠戈壁变为招商引资的“绿洲”,培育形成了铁矿采选、煤炭、化工等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为了开发嘎顺塔塔拉铁矿,旗委、政府前期筹资1000万元,用两个月时间架通了43.5公里的输变电路,用一个月时间修通了45公里的通矿公路,促成了内蒙古庆华集团投资4000万元,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年采矿40万吨、产选20万吨铁精粉的选矿厂,当年上缴税金500万元。2004年嘎顺塔塔拉铁矿生产铁精粉26万吨,实现产值超过一个亿,上缴税金1800万元。近期规划新建100万吨铁精粉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工业产值3.8亿元,上缴税金6900万元。通过对中泉子化工厂进行改革改组,促成雅盐化公司接管该企业,当年完成了硫化碱、元明粉生产线扩建改造,年产能分别由过去的各1万吨达到2万吨和3万吨,同时,我们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投资开发化工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建成万吨硫化黑和6000吨硫代硫酸钠项目,开工建设1800吨二甲基二硫项目。在整合煤炭资源方面,我们大力引进旗外企业嫁接重组改造煤炭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了煤炭行业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2004年原煤产量达到了19万吨。特别是与太西煤集团签订了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和建设长山工业基地的协议,建设自备电厂、铁合金、金属镁等9个技术含量高、加工链条长、相互关联的工业项目。这九个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上缴税金5亿元。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快速提高,成为拉动全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力引擎,2004年全旗工业增加值达到2.61亿元,同比增长56.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7.5%,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三次产业结构比进一步调整为14:65:21。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筛选优势项目向上争取。“十五”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和盟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旗共实施基础设施重点项目74个,累计完成投资 10.7亿元。额周、巴额、额山、额双四条黑色出口公路先后贯通,全旗油路总里程由过去的不足8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685公里。220KV\110KV输变电工程并网运行,结束了右旗靠外省供电和无等级电网的历史,额镇供水工程竣工通水,使额镇地区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供水,也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树立经营城镇理念,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土地资源和存量资产,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镇的热情。突出额镇、雅镇等重点城镇,大力实施城镇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硬化、排污和集中供热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镇容镇貌和服务功能明显改善。仅2004年,全旗实施了27个城建项目,总投资近亿元。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合并城镇管理职能,成立了额镇市政管理局,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抓住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时机,大力引进旗外客商发展房地产,采取放大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和财政贴息银行贷款的办法,鼓励干部职工购买楼房,有效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房地产施工面积累积达3.18万平方米。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推进工业化、搬迁转移农牧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坚定不移地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

右旗生态脆弱,地广人稀,要加快发展必须走集中发展的路子。我们坚持把生态治理与农牧业结构调整、搬迁转移相结合,一方面,依托农业园区的水土资源和肉苁蓉、锁阳、甘草等独特生物资源,集中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扶贫资金和国家各类支农资金,对曼德拉、巴彦高勒等地进行了重点建设。对自愿搬迁到农业园区从事种养业的牧民,对每户补助不同标准的耕地、住房、标准化舍饲棚圈、青贮窖和饲草料加工机械,扶持农牧民大力发展种草业、沙生药材种植业和舍饲养殖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草畜平衡和草场“双权一制”,出台《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和《全面推进草畜平衡实施办法》,促动草场向放牧能手和经营大户流转,扶持牧民积极走建设草原、科学养畜的路子。2004年初,我们在总结近几年搬迁转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退牧还草等政策,制定并实施了牧民养老保险、农牧民非农产业就业等七个配套政策,通过给予住房、生产资料补贴等优惠政策,将55岁以上牧民纳入社保,中年牧民转移到生态园区从事种养业,培训转移青年农牧民到城镇从事服务业和到工矿企业就业,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搬迁转移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旗已累计退出草场397万亩,围封天然梭梭林220余万亩、草场320万亩,搬迁转移牧民563户1600人。通过搬迁转移,部分地区草原植被退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农牧民转产转移走上了致富道路。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解决就业、社保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牧区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并制定出台了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城镇失业率保持在4.51%以下。在全盟率先启动实施了人才储备制度,每年安排100万元财政预算专项基金,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招聘人才。目前,131名大中专毕业生带薪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继续巩固“三条保障”线和“两个确保”工作成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旗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失业保险覆盖率96%,医疗保险覆盖率95%。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另外,右旗还制定出台了20年以上教龄教师享受地方政府津贴、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等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等工作,有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右旗将以“生态立旗、集中兴旗、工业强旗、资源富旗”的发展思路为统揽,继续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立旗”,就是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以“人退带动沙退”的方针,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阿右旗生态保护和建设更多的资金投入,综合实施退牧还草、移民搬迁、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等工程,将生态环境薄弱地区的人畜退出来,使草场得以自然恢复。重点要进一步完善牧区养老保险等七个配套政策措施,扩大农牧区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农牧民非农产业就业培训,逐步建立农牧民转产转移的长效机制,以达到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三赢”。“集中兴旗”,就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客观调控政策倾斜机遇,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抓好国家退牧还草、移民搬迁及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农口项目的启动实施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的捆绑使用,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公路沿线、生态园区等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集中,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以额、雅两镇为重点,继续加大城镇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鼓励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城镇建设,构建城镇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深化城乡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业强旗”,就是要从阿右旗的立地条件和资源、市场、区位角度出发,稳步发展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和技术型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培育铁、硅、多金属采选等冶金工业,盐硝化工业,煤炭采掘、煤电转化和煤化工能源工业,肉绒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和沙生产业五个主导产业,以工业的大发展带动全旗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资源富旗”,就要依托矿产、旅游、生物等资源优势,统筹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速资源转化。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地勘投入和招商引资进行地质勘查,摸清资源家底,为工业经济发展和“小三角”崛起提供资源支撑。加强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主的旅游资源建设,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深挖民俗底蕴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业的影响力。加大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药材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集约化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项目,带动农牧民致富增收。

上一篇:节水、节水、再节水 下一篇:5000万撬动20亿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