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规范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管理工作

时间:2022-08-10 07:32:24

谈如何规范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管理工作

摘要:当前我国关于少年儿童,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将阅读推广作为心理矫正的有效手段则联系甚少。本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阅读推广,推动少年儿童心理矫正、促进学校规范管理作了探讨。

关键词:少年儿童 阅读推广 管理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不良的占11.90%,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笔者称之为青少年心病,这种病已到了必须矫正的时候。

为此,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校园青少年心病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笔者所在的湖北省鄂州市图书馆多年前开展了“阅读进校园、进厂矿、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进监所”的“阅读六进”活动。在送书进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除了许许多多的优秀生、中等生喜欢阅读、参加阅读之外,还有一些心理存在问题的所谓差生也是需要我们帮助的对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对对口学校小读者现状的调研,笔者了解到在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中,因学习造成的心理问题位居榜首,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厌学、考试焦虑等问题,而且学校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有着很强的年级阶段性特征:

一是环境恐惧。多体现在一二年级的新生中。由于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刚从“四二一”模式的小家庭里进入环境陌生的学校,不知道怎么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往往对学校、对班级、对同学抱有恐惧心理,怕上学、怕上课,甚至于怕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二是孤独倾向。多发生在娇生惯养、在家称霸在外懦弱的中年级学生中。这些孩子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朋友关系。有时感到和大家一起还不如一个人自在,虽然有时也想加入到人群中去,又害怕不能被接纳。这样,就越来越不会和大家一起相处。当看到其他人高兴地相处时,往往产生被排挤的感觉。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后越来越不合群。

在高年级学生中,通常存在下面两种心理问题:

一是对人焦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就总想不开,受到批评总是闷闷不乐。这种在对人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的人具有遇事萎缩、缺乏魄力、不敢讲话等特点。

学习焦虑。随着升学的临近,学习难度显著提高,老师和父母每天把学习挂在嘴上,各种测验和考试也明显增多。一些学生一怕课堂提问,二怕测验考试,生怕得坏分数而无法对家长交代,这些都是学习焦虑的表现。它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是自卑倾向。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能客观分析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缺乏自信。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鄙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大多发生在家庭环境较差的家庭中,调节不好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自信心及积极人生观的建立。

从上面的调研结果看,任何一项儿童心理问题,都会因其在学校的普遍性和在某一学生中体现出来的特殊性,对其所在的班级,甚至是年级、全校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所以,对在校青少年儿童进行和学校教育有关的心理治疗,与教师和学校人员密切配合对学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使他们有最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心病还需心药医

一直以来,很多地方都在研究少年儿童的心理矫正问题,对于少年儿童的不良心理、问题行为和道德缺失等现象及产生心理扭曲的成因进行探讨,对如何帮助他们矫正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因为青少年时期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这个阶段是青少年理想、信念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青春期,是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的时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童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

20世纪80年代,中国心理学学会就已经设立了学校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将学生心理研究和矫正作为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主要研究如何在学校中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评估,分析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行为,如学习障碍、注意力缺损及人格与情绪障碍等,以及如何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干预,包括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

在众多的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成果中,对于解决问题提及的对策不外乎为学校干预、家庭干预、亲属干预、环境干预、行为干预等。笔者认为,这些对策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都只是提及的具体措施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然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表现多种多样,但根子还是心理问题,源于认知的缺失和错误。所以,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最佳办法是认知干预,以解决个体对于行为的认知缺失和错误,以达到纠正问题行为,进而促使学校规范管理、达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大作家雨果说过:“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是滋补光明的养料。”美国著名学者高尔特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许多为各类精神失常人士治疗的药物。”我们知道,阅读不仅仅是对于文字符号的理解,而是心理体验的过程,能够产生感觉、记忆、思考、情感思索等心理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无声交流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感情内涵发生不同程度共鸣的过程。正因为如此,阅读以其无精神压力、无任何限制和具有强烈示范作用的功能,成为解决各种心理障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解决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人们认知缺失这个心病的最好药剂。

三、因人施“药”,阅读矫正心病

精准选“药”,推荐好书。少年儿童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所看的书对他们影响深远。然而,读什么样的书给人的影响都是大不相同的。好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校园阅读的推广人,我们不仅要注意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还要培养孩子读好书读有用的书的习惯。在实践中,我们依据不同年级阶段孩子的特点,为孩子推荐“能”读的书,结合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推荐“喜欢”的书籍等。特别是针对那些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孩子,更是要做到对症施“药”,精准推荐书目。在具体的校园阅读推广中,我们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针对各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分别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籍,起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推荐绘本阅读。如:《三字经》、《弟子规》、《猜猜我有多爱你》、《葫芦娃》、《中国古代神话》、《中国古代民俗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丁丁历险记》、《没头脑和不高兴》、《小橘灯》等带有图画的启蒙读物;

对三、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推荐《我有友情要出租》、《中国古代传说》、《中国名胜传说》、《中国智谋故事》、《增广贤文》、《北纬36度线》、《列那狐的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皮皮鲁传》、《最美的科普》、《寄小读者》等益智类的书籍;

对五、六年级的学生,主要配合课本教材进度推荐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古代诗书与贤者故事》、《史记故事》、《大卫科波菲尔》、《基督山伯爵》、《汤姆大叔的小屋》等。

组“方”成剂,多管齐下:以笔者参与并主持的鄂州市吴都小学阅读推广活动为例,笔者作为吴都小学家长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为达到利用阅读推进少年儿童心理矫正的目标,在学校的配合下,采取了多种方式促进这一工作:

首先,营造好的阅读环境。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在吴都小学建立了班级读书会和周末亲子读书会两种阅读形式,班级读书会每周四下午一节课的时间,由语文老师或班干部带领班级同学进行,请优等生、中等生作示范阅读和宣读读书心得或笔记,有意识地鼓励和安排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参与示范,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亲子读书会每两周周末一到二个课时,自由参加,但尽量扩大参与面,让尽可能多的家庭参加进来。每次读书会之前都提前一期告知书目和中心发言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注重家庭读书氛围。以家长委员会为平台,强调家长的配合与重视,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良好的阅读氛围。平时多逛逛书店,让家里随手就可拿到书籍,出行时带上一本书,点滴时间都可随手翻阅图书。特别是要求家长也加入到读书行列中来,自己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再次,培养孩子写读书笔记。一是摘抄,鼓励孩子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常常翻看,最好能背诵,写作为的时候有意识地把这些内容用到文章中;二是写读后感,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下来,要求不必高,几十个字、甚至只言片语都可以,但一定要言之有物、有感而发。

最后,注重交流,培养孩子们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的班级读书会和亲子读书会每一次都会安排几个孩子宣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尽可能的创造孩子与他人交流的环境,培养他们主动交流的愿望,调节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读书兴趣,更锻炼了他们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那些性格孤僻、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更是有着不可低估的矫正作用,使他们减少人际交往的障碍,形成自信、乐观、独立、豁达的个性。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努力,我们的阅读推广工作在对口学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心病学生的阅读矫正也获得了预期的成效,低年级学生对于学校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也有较大的缩小,特别是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显著增强,从而使学校的管理规范化和教学质量达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晓豫.浅谈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状况突出问题.

[2] 蔡少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 王卓尔.阅读疗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 王淑仪.公共图书馆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服务探讨.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医院宣传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