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体操柔韧素质训练对女大学生锻炼的价值

时间:2022-08-10 06:47:46

浅谈艺术体操柔韧素质训练对女大学生锻炼的价值

【摘 要】艺术体操柔韧素质训练有减少运动损伤,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体型、体态,陶冶美好情操的作用。根据这一特点,艺术体操柔韧素质训练特别适合女大学生锻炼。本文根据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合女大学生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艺术体操;柔韧素质;女大学生;价值

艺术体操是一项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女子竞技性体操项目[1]。其练习中的各类动作体现出优美和艺术性特征, 能充分展现协调、韵律、柔美等女性气质, 塑造健美的体型,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乐感、想象力、艺术鉴赏能力等美学素养。柔韧素质的发展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可以减少损伤的发生,尤其是人体衰老后的损伤可以得以减少。艺术体操作为一个对女性有着特殊训练意义的项目,其柔韧素质的训练更加适合女大学生。

一、柔韧素质概述及其训练生理学基础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主要分为两种,即一般柔韧性和专项柔韧性。就对运动训练中损失的防止而言,无论哪种柔韧素质对其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促使肌肉更加健美、身体更加匀称,并且动作完成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更好。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 [2]。

二、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

柔韧性通称为软度。软度是由人体各个关节的运动幅度大小所决定的。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有:

关节的骨性结构:一是两个关节面之间的面积差和弧度差,差别越小,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越差;二是关节窝周围的骨突,对关节的活动有限制作用。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影响: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主要有关节囊、韧带、肌腱、筋膜和肌肉等。这些软组织的伸展性,对关节伸展性有较大影响,但它们可以是改变的因素。

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脂肪厚度和温度等。其中情绪、温度和脂肪都是可变因素[3]。

三、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和手段

发展柔韧性可按照超负荷原理,采用拉伸法进行训练:一类为静力拉伸法;另一类为动力拉伸法。静力拉伸法是一种缓慢持续的拉伸,如耗腿等。其优点是:第一、节省能源;第二、软组织不会因为突然受力或用力过猛而发生拉伤;第三、不会激发牵张反射;第四、拉伸效果较理想。动力拉伸法是指一种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如连续踢腿等。从比赛来看,可能要求运动员急剧拉长软组织,但训练特别是开始阶段不可急剧拉长,最好采用静力缓慢拉伸[3]。目前主流的柔韧训练方法有“动力性伸展法”、“静力性伸展法”、“动力性与静力性相结合的伸展法”、“PNF伸展法”、“器械拉伸”、“热效应训练法”、“运动动态范围法”、“振动刺激法”、“意念辅助训练方法”等九种方法 [2]。

上肢和肩部的柔韧练习:可通过两臂和各种摆、振和绕环,压肩、拉肩和转肩来促进上肢和肩部的柔韧性。具体手段有:体前屈压肩、仰卧压肩、跪立拉肩、俯卧拉肩、转肩等。

脊柱的柔韧:脊柱的柔韧主要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柔韧。可通过下桥、甩腰、吊腰胸等手段来练习脊柱的柔韧性。具体手段有:跪立压胸、站立扶墙压胸、仰卧顶胸、仰卧球顶胸、仰卧起桥、分腿或并腿站立下桥等[4]。

髋部和下肢的柔韧性:可采用把杆压腿、平地纵横叉、高垫纵横叉、踢腿(可扶把杆和不扶把杆)、搬腿、控腿(可扶把杆或不扶把杆)、弓步踩髋(可垫高垫子压)等。以上的练习可在教练或另一名同伴的帮助下进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静力性的拉伸,自己多因疼痛难以下定决心拉伸,在同伴的帮助下可以达到较好的拉伸效果。

踝和腕的柔韧:可坐在地上,踝关节做屈伸和转动练习;跪坐在地上压脚面,也可双手扶把用脚践背支撑一定时间;两手掌相合于胸前,手指向上,连续下压;两手腕靠拢,手掌伸直做舞花动作[5]。还可结合器械持带做蛇形, 螺形、持棒做各种小绕环、小五花等。练习者要有一定时间要求(如持续做30秒、20秒),并力求动作正确。

四、艺术体操柔韧素质训练对女大学生的锻炼价值

通过柔韧训练,能够改善骨骼的营养状况,增强物质代谢,使骨骼有机成分增加,并可改善骨骼肌与关节韧带的弹性和柔韧性等,从而可提高骨骼抗弯、抗拉、抗压和抗扭转的性能。同时,柔韧练习活动还能提高关节和韧带运动的幅度、灵活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女性到中老年时期,可以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艺术体操中柔韧素质的训练对身体姿态、型态的要求较高。女大学生年龄多在17到25岁之间,这一时期女性身体发育基本完成,体态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气质有着良好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活泼的性格,优雅的举止。

综上所述,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无论当下还是将来,艺术体操柔韧素质训练都将是非常适合其生理发展特点的一种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美林等.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艺术体操[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

[2]黄江鸿.体操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180-181.

[3]张永虎.武术套路与艺术体操柔韧性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4):52-54.

[4]刘慧君,邵月.艺术体操专项素质练习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86-88.

[5]刘艺.浅谈少年儿童艺术体操的柔韧素质训练方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43-244.

上一篇:医院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下一篇:智能视频监控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分析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