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用品业迎来新一轮挑战

时间:2022-08-10 05:51:16

中国体育用品业迎来新一轮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中国成为了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器材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中国的民族品牌与国际品牌已经形成竞争之势,中国本土市场也将进入一个对体育用品零售业产生重要影响的零售重组时期。当一个产业经过一个高速发展与扩张之后,由此带来的发展不平衡、无序竞争以及固有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诟病不断凸显出来,在经历了后奥运时代的快速扩张之后,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考验。

“中国体育用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从诞生到现在遇到过很多坎坷,但从没像现在这么严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挑战一:缺乏创新与技术开发

可以说,创新与技术开发一直是企业、品牌安身立命、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美国《幸福》杂志曾对过去全球500家最大公司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有近一半在九十年代已消失。这些企业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的落后。

中国很多企业的规模大了、销售额高了,但这些领军企业的品牌专业特色并不明显。说起阿迪达斯、耐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们各自在足球、篮球上的突出表现,中国的这些品牌能让你想到什么?

1979年,NIKE AIR气垫发明家弗兰克·鲁迪研发出减震跑鞋,名震天下。耐克也凭借此项技术奠定了在国际运动鞋业的江湖地位;史上第一双带皮钉的足球鞋、全球首创的旋转嵌入式钉鞋、“绿茵场上最轻的战靴”……无数项专利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成就了阿达迪斯在足球装备领域的霸主地位。

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历经这些年的风雨磨砺,一些企业靠品牌运营、资本运作,逐渐成熟、壮大,并出现了像安踏、李宁这类迈向国际的领军企业,“中国运动品牌目前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超高的性价比。”某经销商这样告诉记者,当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价格大约相差50元人民币时,消费者便会倾向于购买稍贵的国际品牌。

中国品牌正陷入这样的“抢逼围”之中。有消息称,阿迪达斯的低端子品牌NEO正在二、三线城市快速铺店,价格与本土运动品牌的差距就在100元以内。

面对国际品牌在价格、细分市场上的“抢逼围”,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品牌溢价力、产品核心竞争力成为关键。山寨、模仿能火一时,难维持永远,“突围”唯有创新。

挑战二:中国鞋服品牌高库存危机

在第3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正式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0-2011发展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内体育用品品牌门店平均增速约为10%,而销售业绩的增速约为20%。然而,从各大运动品牌企业2011年年报情况看,受高库存、成本上升、净利润下降等影响,行业增速逐步放缓。不难看出,在行业增速整体放缓背景下,品牌竞争更加激烈。

早已习惯了高速增长的晋江运动鞋服品牌的老板们,最近不得不放慢了自己前进的步伐,不少鞋服品牌都在有意地对目前的市场供货量进行控制,以减少库存对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似乎在预示着中国的运动鞋服品牌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后的一个拐点,一场以“同质化”、“高库存”为特征的带有普遍性的危机正在中国的运动鞋服品牌中蔓延开来,有业内人士预言,一轮新的洗牌也许正在酝酿。

在如今的格局下,中国目前的运动鞋服品牌已经处于一种结构性的饱和状态,各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不能再局限于企业规模上的竞争更应在品牌文化。以及科技附加值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粗放式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更理性的市场触角和发展模式。深度折扣与大规模网络营销未必能有利于建立稳固的品牌形象,两种价格体系的共存,会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与形象产生怀疑,进而选择放弃。

挑战三:外贸形势不乐观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阴霾继续笼罩,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美国经济依旧疲软,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阵阵外贸“寒流”让出口型企业开始意识到转型创新和开拓新市场的必要性。

据本届体博会上正式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0-2011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2006年至2011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17.63%,至2011年达1760亿元,占体育产业的80%以上。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消费市场。

“国内市场颇具潜力,我们将主要精力投向国内。”好家庭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好家庭集团相似,上海尚体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也将业务重心放在国内市场。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的阴霾笼罩下,很多做外贸订单的企业都将目光转向国内,外贸形势不乐观,这些公司 “试水”国内市场业务,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国内买家。

从机遇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等政策出台,各类大型体育赛事的不断举办,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了体育用品消费增长。从危机角度看,产业结构不很合理,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相对不足,国际竞争压力在加大。

马继龙认为,体育用品行业想继续保持快速地发展势头,需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地发展。从优势看,目前,中国体育市场体系初现雏形,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从不足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全球处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环节,面临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下降,企业管理模式相对滞后,行业侵权现象严重等问题。

上一篇:刀锋体验 第8期 下一篇:一起GPS寻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