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初探

时间:2022-08-10 04:14:36

大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初探

摘 要: 创新学分制是对我国高校现行学分制的完善和补充。如何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创新学分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学分实施情况为切入点,对实施创新学分制的意义,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创新学分制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学分 实施情况 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创新教育根本初衷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学分的提出与实施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具有创新教育理论内容,在实践上也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场改革是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深入探讨创新学分制的功能对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高校实施创新学分制的功能

创新学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为完善学分制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1.1挖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潜力。

在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增加学生创新学分的要求,如:建设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设立开放式创新型实验,对创新学分实施进行必要的宣传发动,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有关规定,了解获取创新学分的可能性、重要性、步骤、方法,等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未知知识领域的渴求,充分发掘学生的科学研究潜力。

1.2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效果,由于“重教学、轻科研”等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困扰,国内高校的科研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也有所不同。应在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增加学生创新学分的要求,增强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创造发明与实践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创新学分的要求精心设计课程,精心组织教学,大胆实践教育创新,在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1.3加深对学分制本质内涵的建设,完善学分制改革。

传统的教育观念最主要的问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很少有选择权和自;学生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客体,而不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在管理模式上,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只是把学生当做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的养成。创新学分的实施让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努力提倡自主式、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调整专业与课程结构,构建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在相关领域中可以交叉学习。学生不但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能了解多种文化环境,这是从深层次体现学分制的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创新学分的设立是对学分制的创新,是人们对学分制更深层次的再认识,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需求,贡献社会,发展自身的举措。设立大学生创新学分,对促进学分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学分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对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有突出表现者给予创新学分,自2008级起公共基础模块中12学分的公共选修课将含2学分作为创新学分。创新学分由“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实践学分”、“其他学分”等四部分组成,共4大类15个小类。

本次调查主要调查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实施创新学分的现状,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针对2008级大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的情况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其中:在籍学生3346名,调查学生3004名,调查人数比率为89.8%;涉及13个学院。

表格1 2008级部分学院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比例情况

表格2 2008级大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的组成情况

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创新学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于:各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的方式较为单一,其中听取学术讲座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50%;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学分制度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创新学分制度在推动创新氛围的构建上还未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从学生和学校角度来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学生个人方面。

学生对创新学分的重视度不够,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46%的同学未取得创新学分,8%的同学取得1学分的创新学分,只有46%的同学取得2学分及以上的创新学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创新学分获得上呈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是典型的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查阅过学校关于创新学分制度的认定文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创新学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使创新学分制的实施过程存在诸多困难。

2.2学校方面。

2.2.1创新学分项目设置有待完善

创新学分项目内容不合理,并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听取学术报告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大多数同学是为了获得创新学分而创新,没有达到锻炼创新能力的目标;创新项目的难度也不合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大部分学生认为认定的创新学分项目中没有自己所擅长的,可获得创新学分的项目太少,理论知识有限,不足以解决所立项目的问题。这充分说明学校创新项目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充分地和学生的能力及兴趣相结合,以达到鼓励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目的。

2.2.2操作流程有待规范

学校的创新系统体系不尽完整,对于创新学分的认定标准不统一,使得学生对获得创新学分难度增加。而各个学院为使学生能顺利毕业也会对创新学分的认定标准放低门槛,将一些根本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等级证书、实验等纳入创新学分范围内,从而根本不能实现创新学分的功用。因此,要求学校规范相关的细则、管理机构、管理职责。

2.2.3相关评估反馈机制有待建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在对学校相关负责创新学分管理工作的老师进行采访时,老师们纷纷提出,学校的创新学分制度很容易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评估反馈的机制,监督实施力量不够,使得实施贯彻不彻底。因此,建议学校成立相关的评估反馈机制,评估创新学分实施的效果,以便不断完善。

总之,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创新学分制度是一项正在摸索进行中的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学校实施完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中才能发展成熟,实现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都在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创新学分的设立是我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它强调大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实验教学,学生参加开放实验获取学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学分制学分,另一方面能有效拓展创新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能体现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好的选择。研究创新学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助于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这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储德峰.论我国学分制改革的人文向度[J].教育学术月刊,2009,(7):84-86.

[2]李林悦.从以人为本看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J].云南档案,2009,(9):8-9.

[3]蒋新兰.高校创新学分制的实施探讨[J].江苏高教,2009,(4):96-97.

[4]李纬,柳叶.加强学生档案管理提高学生档案意识[J].兰台世界,2000,(6):31-32.

[5]邹平辉.创新学分:学分制改革的新视野[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135-136.

上一篇: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下一篇:教学中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