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项目启动

时间:2022-08-10 03:19:03

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项目启动

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农产品产地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和中试转化,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产业化应用,2013年,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将面向国内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征集项目承担单位,围绕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领域,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

一、总体思路

开展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主要围绕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农产品产地加工,针对最关键、最急需、最薄弱的环节,进一步整合、利用农产品加工科技资源,加强条件建设,配置关键设备和仪器,开展技术优化、组装和配套研发,建成一批达到中试规模和能力的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线,孵化形成一批“集成度高、系统化强、能应用、可复制”的农产品加工成套技术装备,逐步满足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共性需求,着力推动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不高、技术集成和中试研发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滞后等突出问题。

二、项目功能定位与建设布局

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主攻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农产品的前处理、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加工重点环节,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成果进行有效集成、适度放大,达到中试能力,形成可靠的技术工艺参数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路线。建设布局主要面向优势农产品区域及加工业产业带。

三、建设内容及投资

围绕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定制或购置配套设备,建设中试加工示范线;购置用于技术集成和中试研发检测仪器;改造基础设施,包括现有设施场所改造、装修的土建,配建必要的气(天然气、压缩空气、高压蒸汽等)、水(纯净水)、污水及废弃物处理、动力电、通风及制冷装置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改造GMP(良好操作规程)中试环境系统。中试规模原则上应控制在本行业中小企业正常加工能力的20%左右,或在小试基础上放大5~8倍。

每个项目总投资原则上控制在1000万元左右,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以中试设备定制或购置投资为主,建安工程和检测仪器购置费用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项目投资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配套资金筹措解决。农业部直属单位和原部属高校承担的项目投资由中央投资全额解决;地方单位(农业部直属单位和原部属高校之外的单位)承担的项目,中央与地方投资比例,原则上东部地区为1∶0.5、中部地区为1∶0.2、西部地区为1∶0.1。

四、实施条件

项目单位原则上以省级及以上农业科研单位或农业高校为主,对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能力特别突出非农业系统的科研单位或高校,可以择优确定。同等条件下,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专业分中心优先考虑。具体条件如下:

科研实力。建设单位须具备较强的人才队伍和科研基础,拥有自主研发并与建设内容紧密相关的小试成果,且成果已通过省级以上相关部门的认定或鉴定,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突破性。在建设方向上至少有1项国家级或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1项国家发明专利。

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已具备开展相应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和中试转化的基础设施、设备安置的场所和配套的科研设备、仪器,设施场所应在800~1000平方米,应拥有自主产权。

运行保障。建设单位须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的人员配备、配套的经费保障,确保项目建成后日常运行维护。

服务承诺。建设单位须积极承担本领域全国性或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中试示范、转化推广的公共性、公益性任务。

前置条件。建设项目应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消防等有关政策和规定。

上一篇:读我,看清你自己 下一篇:济南不孕不育医院生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