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8-10 02:18:53

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是药物在口服之外经体表皮肤或体外穴位等途经吸收而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如药物外敷、熏洗、针灸、涂擦等,已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疗效显著。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以放化疗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仅免疫力迅速下降,而且还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轻则影响继续治疗,重则会危及生命,需要引起重视,但由于对于肿瘤放化疗并发症西医缺乏有效方法,而中医却具有独特优势,为进一步减轻患者服药的压力,中医外治法则更具实用性,而且多年临床经验已证实了其有效性。为使肿瘤治疗手段不断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放化疗疗效,应发挥中医药优势,并不断探索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将其与西医治疗有效相结合。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医外治法;综述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在肿瘤的治疗中,西医治疗固然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其存在的局限性和容易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也大大降低了临床疗效,甚至可能会因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中医药治疗在改善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而中医外治法因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已受到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现就其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进行概述。

1手术、放化疗后多汗症

肿瘤手术放化疗后出现汗出过多,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中医学认为是手术及放化疗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气阴两伤,脏腑亏虚所致,属于“自汗、盗汗”的范畴[1]。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汗多症,治疗当以收涩固表敛汗为主。对此,临床医生多以五倍子、五味子为主药加减组方后研磨成粉用于临床。如自制五倍子散加减(由五倍子、五味子、牡蛎、冰片按1∶1∶1∶0.3比例研磨成粉后混合均匀制成)[2]或止汗散(由五味子、五倍子、郁金、冰片按照1∶1∶1∶0.4研磨成粉)[3]敷于脐部治疗,汗出缓解显著。李雪真等[4]认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出现盗汗多因肝肾阴虚为主,故以二至丸为主,加五倍子、五味子、知母,自制成敛汗脐疗膏,敷脐治疗乳腺癌患者药物去势后出现潮热的症状,总有效率达到90%。治疗临床肿瘤患者出现汗出症状较多,除单纯外敷外,也可以配合内服药联合疗效更显著。有研究者[5]用玉屏风散内服联合五倍子粉贴敷神阙穴,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肺癌患者出现的盗汗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90%。

2手术、放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不适感,甚至拒药治疗,故减轻患者恶心、呕吐不适对提高疗效显得举足轻重。赵淑丽等[6]用法半夏、生姜磨粉敷脐治疗化疗后气阴两虚型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不适,结果脐疗组效果明显。用顺铂化疗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恶心、呕吐,王国华等[7]将昂丹司琼注射液联合中药(半夏、苏梗、干姜磨粉,配合生姜汁)敷脐,结果显示急性或者迟发型呕吐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同样便秘也是肿瘤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研究者以大承气汤加生白术自制肚脐贴[8],或者单用大黄粉敷脐联合天枢穴点按治疗癌性疼痛便秘[9],治疗组便秘症状均明显缓解。肿瘤患者在手术、放化疗后也会出现其他胃肠道不良反应,中医外治法在这方面的治疗也表现出独特优势。腹盆腔肿瘤术后最易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患者本就正气亏虚,加上手术金刃所伤,保守治疗则成为主要治法。左明焕等[10]将木香、丁香、厚朴、枳实、延胡索、乌药、穿山甲、全蝎、干姜、肉桂用蜂蜜和姜汁调成糊状药膏外敷中脘、下脘、神阙穴,经两周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6%。而陈杰等[11]用参黄散(生晒参、生大黄、丹参、枳实、厚朴、吴茱萸、丁香等)敷脐治疗胃肠肿瘤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不全,有效率也达到90%以上。也有在术前用生大黄、厚朴、枳实、芒硝、莱菔子、黄芪、当归煎汤保留灌肠及术后以吴茱萸、木香、延胡索、丁香、冰片制膏敷脐来改善妇科肿瘤术后胃肠功能低下的状况,临床观察效果明显[12]。

3癌痛

癌性疼痛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虽可使癌痛得到快速缓解,但随着用量的增大和用药时间的延长,不仅患者容易对止痛药产生依赖性,而且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发现,将中药外敷疼痛部位或者联合西医止痛药,对癌痛会产生较理想的疗效,且副作用明显降低。曲鑫等[13]自制四黄散(黄连、黄柏、黄芩、大黄、乳香、没药、蜂蜜)外敷疼痛体表部位,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临床发现,四黄散对中度癌性爆发痛表现出明显治疗效果。也有研究者[14]在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的基础上自制止痛膏(由生草乌头、生天南星、附子、生半夏、蟾酥、莪术、三棱、细辛、雄黄、全蝎、壁虎、黄药子、蜈蚣、水蛭、白芥子、斑蝥组成,并根据临床症型调整用药)外敷疼痛部位,结果显示治疗组不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针灸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张惠玲等[15]以针刺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及百会、人中联合止痛膏(生附子、天南星、没药、乳香、穿山甲、皂角刺、冰片、山慈姑、守宫)外敷疼痛部位,也同样能缓解疼痛及降低不良反应。

4恶性胸腹腔积液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其生成迅速,难以控制,预后很差,轻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可危及生命。中医治法标本兼顾,在有效控制恶性积液的同时,顾护人体正气,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对恶性胸腹水的治疗已得到广泛关注。对于恶性腹腔积液,徐弋[16]用透骨草、茯苓、川乌、大黄、甘草、木通、姜黄、苍术、槟榔、白及、当归、芫花、三七、白胡椒、冰片制成糊剂,外敷于神阙、中脘、天枢、腹结、气海、关元穴,而米硕[17]采用扶阳逐水方(姜厚朴、干姜、法半夏等15味中药)仅外敷神阙穴,结果显示腹水减少显著,且生活质量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对恶性胸水,在十枣汤基础上加大剂量黄芪,制膏剂后外敷前胸后背,并在引流尽胸水后向胸腔注入白细胞介素II,这种综合治疗方法使胸水症状缓解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18]。

5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是某些抗肿瘤药物长期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会中断治疗。中医外治法以多样的形式如外用散剂、复方外涂膏剂等缓解患者病情,在临床得到了有效应用。临床上卡培他滨片(希罗达)引起的手足综合征最常见,为此,研究者用四妙活血散(黄柏、苍术、生苡仁、川牛膝、桃仁、红花、苏木、伸筋草)煎汤外洗,或者紫草油外涂,或者活血通络法(老鹳草、川乌、桂枝、红花),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19-21]。

6炎症

6.1放射性炎症

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医学认为这与热毒侵袭有关,治疗以清热凉血、化瘀解毒、生肌止痛为主。有研究者[22-23]用紫草、青黛、黄连、大黄、乳香、没药、麻油等制成药油外涂,治疗放射性皮炎,发现治疗组皮肤损伤愈合及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盆腹腔恶性肿瘤的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24]将康复新液、思密达、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后保留灌肠,有效率均达到80%以上。

6.2静脉炎

肿瘤患者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但因为化疗药物毒性大,常常会引起化疗性静脉炎,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停药,影响疗效。用金黄散外敷静脉穿刺点或者将大黄、黄连、红花、防风、麻油、乙醇等混合制成药液,纱布浸湿后外敷于化疗血管表面皮肤,静脉炎发生率则显著降低[25-26]。对于全身化疗,现在也选择使用PICC导管,而机械性静脉炎则成为其常见并发症。余丽娟等[27]用六合丹(大黄、栀子、黄柏、乌梅肉、白芷、乌金散)沿静脉走行由穿刺点向近心端方向涂抹外敷,结果观察到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用喜疗妥药膏治疗的对照组。外治专著《理瀹骈文》明确阐明了“内外治殊途同归”之旨,并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28]。根据这一理论,后世医家不断创新,进一步扩大了中医外治法的治疗范围,在肿瘤的治疗中,随着中医外治法越来越多地运用,其治疗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治疗方法也会增多。临床上也有以中医外治法来治疗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周围神经毒性的案例[29-31],扩大了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范围。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来看,外治法大多是通过刺激穴位、局部皮肤等,并由经络传递刺激信号来发挥作用,而在穴位中,尤其是神阙穴运用较多。脐部即神阙穴,为生命之根蒂[32],并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人体阴阳气化之总枢,也是调整人体整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可以治疗全身疾病[33]。从现代解剖学看,脐部有丰富的神经丛和微血管,且表皮角质层最薄,具有敏感度高、渗透性强、吸收快的特点,是透皮给药的最佳部位[34]。在临床运用外治法中,可以将神阙穴作为主要穴位,配合其他穴位或者其他治疗方法,也会收到较好效果,为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辅助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外治法需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中仍未得到普遍推广,且大多数患者还不了解,也不能接受这种方法,因此,加大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将中医外治法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开创一条新途径。

作者:秦传蓉 饶智国 杨波 彭文苗

上一篇: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特点研究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