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时间:2022-08-10 01:21:12

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 要】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而又实用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许多三本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不理想。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三本高校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三本高校 非统计专业 统计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11-03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历来都很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在国内,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确立了包括统计学在内的9门课程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统计方法已成为各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然而,大多数三本高校的学生对统计学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并不乐观。并不是他们不重视统计学的学习,而是目前的统计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不适合他们的需求。如何根据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的实用性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 三本高校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

1.三本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1999年,中国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告别精英式教育,实现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目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从精英人才转向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本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三本高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其生源质量通常情况下介于二本学生和高职等专科学生之间,其培养方案也应介于两者之间。

三本高校的目标是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合其生源的实际情况,降低理论要求,把重点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中以“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方向,以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办学层次定位,着力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作为三本高校的现实选择。

2.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

三本高校的学生是通过第三批本科录取的,从近几年河南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看,第三批录取分数线比第二批低40~100分不等(2012年第三批理科分数线比第二批低90分)。从整体上看,知识基础(特别是理科基础)相对薄弱。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更全面地分析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

第一,从总体上来讲,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思想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三本高校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这是由其生源决定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很大,大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很难集中精力于学业,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学习习惯与方法相对较差。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来讲也较弱,但这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普遍较强。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技能,普遍轻视对理论基础的学习。除了极少数学生为了更好的未来选择考研之外,绝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直接就业。这些学生大多认为理论没有用,只有实在的技能才对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故而,他们更重视技能方面的学习和培养,而对于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已。重视技能是正确的,但不打好理论基础,技能的学习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三,不能正确看待批评,心理承受力较差,但有主见,更看重个人喜好。一般来说,三本高校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较好。部分学生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整能力相对较差。同时,经济条件优越的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他们往往有个人主见,更具有创新能力。

二 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三本高校将办学层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但由于长期以来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目的认识不清,教学中往往采用与普通本科统计学专业相同的教材,在统计学课程的讲授上过于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过于注重统计方法的数学推导。如此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同时也削弱了这门课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由于学生数理知识基础较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很多在实践中产生的现代统计学的新方法没有讲授,导致在实践中可用上的统计学知识很少,使学生难以明确统计学课程学习的意义,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离了三本高校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应用

目前,大多数的三本高校,每学期上第一节课时,老师都会通过各类例子和故事告诉学生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这门课充满好奇和兴趣。然而在后续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却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应用甚为匮乏。统计学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体会不到统计学在将来的作用,同学们对统计学的兴趣逐渐消失,反而认为统计学既难学又没用。他们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内容,也没有学好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

同时,由于统计学的内容较多,老师们大多勉强将课本理论讲完,根本没有时间添加更多的软件操作。对于这门本应是广泛学习和应用的工具学科,却陷入如今的理论不愿学,软件又不让学的尴尬境地。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缺应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善于运用统计学的理论、思维和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不科学

对于三本高校知识基础较差、渴望学到更实用的知识的学生来讲,目前采用传统单一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方式过于单调,类似于填鸭式教学,教师总是刻意引导学生朝自己预先设计的方向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统计学习的意义和用途,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由于受到计算机硬件设备、课时、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课件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而忽视了统计案例教学和统计软件的应用等十分有用的内容。这就使得统计学在学生心目中成了“难学而无用”的课程。

4.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承担三本高校统计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统计学科班出身,这类教师统计学知识相对较为扎实,对统计学学科发展动态也较为关注,但在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上不如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教师,有的教师心理学知识相对薄弱。针对三本高校突出应用性,学生自律性较差但思维活跃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还要对相关专业有一定了解。部分老师不能与时俱进,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仍按自己陈旧的统计学知识体系来讲解,没有结合授课对象调整内容框架及授课重点。

5.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陈旧

课程的考核形式及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现有期末成绩考核形式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学生为了拿到相应学分只能机械地记忆公式。然而,这些公式在半年后会被忘得干干净净,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几乎用不上。在这个数据量爆炸的时代,统计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对于这些有用的技能,课堂上讲授的不多,即使有老师讲授了,也只是仅有极少数学生认真学习。

三 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进建议

目前,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现有教学效果不佳。对于经济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大多要与各类数据打交道,如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如何在文章中设计出标准又漂亮的统计表格,都是他们要学习并应用的。此时的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统计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然而,这时已经不会再有人详细系统地讲解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统计学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1.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应依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调整

课程相同,但专业不同,教学培养目标也就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力求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最佳结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精通本专业知识并善于将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于实践的,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应用创新型复合人才。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应以应用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应用有效结合。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核心。适当进行理论讲解,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重点加强应用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统计是一种方法论思想。教师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围绕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展开,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案例,以案例为主线展开教学的主体框架。对于知识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的三本高校学生来说,单纯地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效果不佳。但结合不同专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讲授统计方法的应用,并解释其中涉及的统计学原理,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很多,也减轻了学生对统计学的厌恶情绪。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尽可能地减少理论推导,结合案例增加对现代统计方法和技术的介绍,以应用为重点安排教学内容,重点展开统计学的实际意义、应用条件和方法的介绍。在内容的讲授过程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侧重点不同的内容,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2.减少手工计算的练习,增加统计软件的应用

现有课堂上不同公式的记忆,大量数据的手工计算,使学生对数据的处理产生抵触情绪。统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统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统计软件的学习尤为重要。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统计分析、表格和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去掉烦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将统计学的教学重点从理论传授转向处理数据、分析统计结果,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并解决比较复杂的现实问题。

3.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统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丰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巧妙地设计问答,引导学生探索答案;放手让学生上台讲课;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都可以成为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可行方法。

多媒体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被用来播放教师课件,而其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可以克服板书的局限,演示一些篇幅较长的实际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统计软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可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选择一些真实材料来训练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针对三本高校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现状,在教学中要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督促学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即授之以渔。针对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的特点,适当加强教学管理,通过规章制度来加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学过程要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也要清楚认识与普通本科学生的差距,树立正确的统计学习观念,提高统计素质,使学生有正确的统计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科学的统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统计学习习惯,发掘统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完善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体系。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资队伍的加强对于统计学的教学极其重要。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新动态,及时收集新的统计方法、新的统计软件。其次,教师要学习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明确授课对象培养目标,进而能结合不同的专业,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再次,努力加强与统计实践部门的项目合作,如专业的数据调研公司、民意调查中心等,在实践中加强自身对统计应用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与理解。最后,适当学习心理学内容,以期更好地把握学生心理,深入分析教学对象,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学校管理部门应从制度上入手,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三本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6.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及理解,但仅仅能反映出学生对统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应用为导向,决定了要着重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应用能力,即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这种单一形式的考核方式在检验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采取多元化综合考核的形式很有必要,即将考核方式分为知识考核和应用考核两部分。知识考核部分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应用考核则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某一专题,开展统计调查,通过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统计分析报告,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统计思想在学生的选题、问卷设计和数据搜集中得以反映;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计算机操作得以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中得以检验。

参考文献

[1]王春生.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才智,2010(26)

[2]郑葵.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书育人,2010(18)

[3]李立清.独立学院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

[4]王积瑾.独立学院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现状与改革[J].统计教育,2005(10):26~28

上一篇:广东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西部民族地区县域民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