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三个基本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03 05:24:14

隐喻的三个基本模式研究

摘 要: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隐喻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问题,而且体现了人深层的认知机制。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并且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Lakoff 和Johnson认为共有三大类隐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

关键词: 隐喻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实体隐喻

人们总是参照自己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知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是以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比如“沉默是金”这一隐喻,就是源域“金”向目标域“沉默”的映射,目标域“沉默”是以源域“金”来识解的,抽象经验常被具体经验所描述。在认知语言学里,隐喻的简单表达式为:“X是Y”,X为目标域,Y为源域。在映射过程中,我们首先找出源域和目标域中所共有的关系结构,然后根据相关概念在这一结构中所扮演的类似角色形成两域间概念的对应关系。源域的任何概念(通常是实体概念)都可用来描述目标域的概念(通常是抽象概念)。这也反映了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说话人对某个领域内经验的统一理解。

Lakoff和Johnson认为共有三大类隐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

1.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是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结构隐喻根植于我们的经验,使我们超越指向性和所指,给我们根据另一概念构建一个概念的可能性。如,“老王是一只老狐狸”,这一隐喻可以产生诸如“老王的尾巴露出来了,我要抓住老王的尾巴,我闻到老王的味了”之类的表达。显然,我们谈论的“老王”这一概念由“老狐狸”这一概念构成。结构隐喻的作用在于它是能够启动读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与模型的便捷手段。在谈论一个读者不熟悉或者较抽象的话题时,“就事论事”可能需要动用大量的解释、说明手段,远不及谈论一个读者脑中已有的认知模型来得容易,并且更有利于在读者头脑中留下一个有意义的图景或心理表征。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指依据空间和方位的感觉而构造的隐喻,是基于人类身体和文化经验的。例如“上”往往代表正派的、健康的等,与提升的体验有关;而“下”往往代表卑下的、令人不悦的、病态的等,与坠落的体验有关。例如,I’m feeling up.(我感到高兴。);My income rose last year.(我的收入去年有所上升。);He’s at the peak of his career.(他处在事业的高峰。);He’s really low these days.(这几天他情绪低落。);My spirits sank.(我情绪不高。)从上述例句不难看出,直立的姿势与积极向上的状态有关,如,“人往高处走”;低垂的姿势与悲伤和沮丧相联系,如,“江河日下”。上―下、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概念映射到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上,形成了方位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词语。

3.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是指人们倾向于把抽象的、模糊的、虚幻的事物看成具体的、清楚的、实在的事物。人类最早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质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实体隐喻中,人们将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作为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比如,“时间就是金钱,世界是个舞台,爱情是阳光雨露”,在这些句子中,“时间、世界和爱情”被视为人们可以对它进行谈论、量化和识别的实体,视它为一个事件,可以对它采取行动。实体隐喻通过物体和物质作为载体来理解我们的有关经验,尤其是抽象晦涩的经验。这就使得我们能把一部分经历作为一种同类的、可分离的、有形的物质来看待。一旦可以把经历或体验看做实体和物质,我们就能较容易地对它们进行指称、范畴化和量化,并对它们作理性的讨论。而原本依附于该实体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型便可在隐喻语篇中成为意义建构的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听众头脑中的已有知识。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问题,而且是人的深层认知机制,不但渗透在语言里,而且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其本质上更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方式和概念化的重要途径。语言中的隐喻是隐喻性思维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隐喻不仅是通过语言手段(也可以说语言通过隐喻手段)来表达思想观点,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通过语言(也可以说语言通过隐喻)来组建我们的思维。像“山腰、山肩;生气、发火;丢脸”等这样的隐喻,已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这些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语言的一部分,是不需要学习修辞就能使用和理解的手法。隐喻已不仅仅是修辞学上的修饰技巧,是使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手段,而且更是整个人类认知与思维的本质,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1]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上一篇:句法方面的性别差异 下一篇:论语境与语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