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历史的艺术长卷

时间:2022-08-10 12:30:31

草原历史的艺术长卷

走进内蒙古博物院大厅,迎面一幅巨大浮雕艺术长卷,这就是内蒙古博物院的主题浮雕作品《草原的史诗》。

这幅巨大的室内浮雕作品,共分为九个部分,沧海桑田、文明曙光、秦汉风云、北魏契丹、一代天骄、大元气象、草原烽火、民族盛典、走向未来。九幅浮雕,全面地展示了内蒙古的文明演进、历史风云、著名人物与重大事件,展示了内蒙古悠久的草原文化,森林狩猎文化和农牧交错文化。这是一幅歌颂民族团结,叙述草原人民不断创造历史的史诗性浮雕艺术长这幅巨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是目前我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中面积最大的室内浮雕作品。总面积360平方米,共雕刻人物一百多个,以及大量的战马、骆驼、岩画、古代文物和民族图案。这件作品由中央美院雕塑家任世民主创,先后有30多位雕塑家和一百多位石匠参与了这幅巨作的制作。

其次,“草原的史诗”大型浮雕,是近几年来我国雕塑作品中历时相当长的一件作品。它从创作之初到最后成稿,前后历时22个月,内蒙古文物局、内蒙古博物馆的专家与中央美院的雕塑家们,共同探讨创作的思路和表现形式。有的考古工作者把自己认为最能够反映草原文化主题精神的文物资料,交给主创人员参考。有的少数民族艺术家,为创作者提供了民族舞蹈、器乐方面的形象资料。中央美院的主创人员从北京来到内蒙古后,多次深入草原、林区,在少数民族群众中访问,到博物馆、纪念馆和文化遗址去参观,从而使创作的素材不断充实和丰富。

再有,“草原的史诗”大型浮雕,还充分地运用了浮雕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特别是对重点人物的塑造,以高浮雕的方式突出其个性。从而,创作出多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观后令人十分难忘。如:对于匈奴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的雕刻;对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雕刻;对于元世祖忽必烈与马克波罗的雕刻等等,都在形似与神似方面颇为用功,从而使这些著名人物的艺术造型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感觉。此外,对于浮雕作品中的大众形象,雕塑家也赋予其个性,突出其民族特点与服饰特色,避免了有些浮雕作品千人一面,简单化处理的毛病。例如:对拓跋鲜卑人在云冈营建石窟的雕刻;对随同成吉思汗出征将士们的形象的刻绘;对参加解放战争的蒙古骑兵战士,以及欢庆盛典上的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回、满、朝鲜、汉等多民族青年艺术形象的刻绘等等,均赋予其个性化的表现,使他们如同从大理石中生长出来一般十分形象感人。

还有在“草原的史诗”浮雕的装饰中,主创者精心设计并使用了蒙古族传统的图案,使浮雕的装饰性更为突出。如:运用蒙古大车车轮的雕刻,来作为每一幅浮雕作品的间隔,给人以浮雕随着历史车轮在向前推进的感觉,其创意很独特。再如:运用传统镶铜的方法,来对一些重要的图案进行嵌铜处理,使名贵的大理石更显得古色古香,具有古典艺术的美感。

另外,“草原的史诗”大型浮雕,也是博物馆界和雕塑界探讨在大型公共场所的空间中,运用主题雕塑的艺术形式,来使观众感受到雕刻艺术魅力的一种可贵尝试。如:在内蒙古博物院二十多米高的正厅顶部,是穹庐式的蒙古包顶,其周边是颇具蒙古民族特色的纹饰和四大立柱。因此,在这样的大厅中,应当运用具有草原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才能与总体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在这种环境中,大型浮雕“草原的史诗”恰如其分地适应并且烘托了博物院大厅的环境,并与博物馆大厅形成了和谐有机的整体,这也是主创人员在设计初就充分考虑到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一条中华烟 下一篇:重视老年教育,推动高校老干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