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之木·石·砖

时间:2022-08-10 10:50:30

创意之木·石·砖

还未走进亚邑,一阵轻柔的班得瑞“蓝色天际”就在耳畔轻响,纯净的声音仿若来自瑞士阿尔卑斯山。一曲响完,紧接着是肆意抒发的蓝调和爵士乐。在情境打造上,视觉与听觉的共同触发更易打动人心。饱含情感的音乐,入口处触目可及的青砖墙面分割摞起,古拙大气,一方木凳静静候着,未入其问,就似乎能感受到美的力量。

“为‘设计师’打造一个富有设计创意的工作空间,这本身是一个有趣并富有冲动的设计题材”,对室内设计师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需共同面对的课题。亚邑主持设计师孙建亚一手打造了亚邑办公室,无论是选址、布局还是氛围营造、材质选择,他都认真阐释,长远考量。

孙建亚先生来自台湾,在内地已有十数年的从业经验,特别是对上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独栋别墅、良好的园林景观这些被认为是创意办公场域不可或缺的条件,皆因上海市中心的昂贵地租而无法实现。2005年的一次因缘巧合,亚邑参与了华纳风格酒店的改造设计,老厂房的古早感和空间布局既成就了亚邑的设计,也让他们开始着意将办公室搬入这片创意园中。2012年设计完成的亚邑办公室终于实现了可与绿草同伴、与光线同行的预想。对设计师来说,激发创作灵感,是设计办公空间的最大核心――“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办公空间的有形格局,让空间‘流淌’起来,为设计师提供一个能让思想自由生长的场所,创作‘无间断,可发展’”的格局。

踏入其间,最大的感受是开放布局与绿色的设计理念,尤其材质的运用令人叹服。“我们尽可能选择环保、原生态的材料,尊重材质的本色,不做过多修饰,素混凝土、原木、石材平和地组合在一起。于是,整个空间以最质朴的方式呈现,摈弃过多的人工痕迹,还空间以本来面目……”在这里,上海上世纪五十年代老房子拆迁下的木头被铺设在过道上,历史沉淀下的斑驳图纹,美丽却富有质感。整块天然实木桌面,厚重又将规矩化为无形。过道上的木格搭起来的开放书架,是可重新组合的材料。这是设计师对历史的体认,态度严谨,技巧轻盈。他在自己的办公室运用石条摞起创造的背景墙,特设的凹洞处放上蜡烛香薰,让嗅觉也加入情境氛围的营造。

这里有全程的轻音乐,工作疲劳时,开放吧台后有咖啡机,烹煮的袅袅烟气中,总能放任舌尖于甘苦的味觉中,想一想未解难题。虽然公司男女生的比例较为均衡,孙建亚却“任性”地设了撞球桌,他想,拼上一局总能酣畅琳琳,痛快无比。事实也确实如此。

对话录

《现代装饰・家居》对话孙建亚

公司当时为何选址于此,有何考量?

孙建亚:我们公司设立在上海华纳风格酒店园区的裙房内。华纳风格酒店是2005年我们和之前的华纳风格酒店的老板一起设计的,是亚邑的设计代表作之一。办公室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厂房,柱子不多,条件较好,我们做了包括外立面的大量整改,使其能体现出空间的开阔度,也能彰显我们公司在室内到室外的整体改造和设计的实力,正是出于这样的双重考量,我们才选址于此。

谈谈你设计自己工作室的初衷是为了视觉、观感还是为了体现设计理念或是企业价值?最后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孙建亚: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的,首先,在设计时我们是将视觉观感和设计理念或企业价值一并考虑的。设计公司在社会上起的是什么作用?我个人希望在未来能在绿色环保、节能、减碳等方面充当引领人的角色。在自身的办公室设计中,无论公司用材还是设计概念,我们都做了比较认真的诠释。

从入口开始,利用天然质朴的青砖横过来摞在墙上,打破了以往正面贴墙的方式,并以一些分割手法来体现设计效果和意图。地面运用水泥加新沙混合比例的这种最原始的处理方法。在公共过道的地面上,我们铺设上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老房子拆迁下的木头,它们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材料稳定,本身富有斑驳的岁月痕迹,很能体现出旧年代及Loft的感觉。过道上的书架是以同样尺寸及大小的木格子搭起来的,以后若要搬迁,可以拆卸下来再次利用。会议桌和我的办公桌桌面都用了大块的天然实木,表现得更为质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可以永续使用的。我们利用这些最朴实的木石砖建材,希望表现出最朴实的一面,加上一些软装点缀,出来的效果既有Loft的感觉,又是设计师或建筑师喜欢的空间诠释,当然造价会相对便宜。它没有强烈的流行性语汇,五年、十年后一样是现在的状况,不会因为用旧了而好象破败了,还是有最质朴的味道体现出来。

对于设计师的工作场域,如何提高灵感及创意的进发,似乎都是不容忽视的话题,你觉得你设计的工作室在创意设计上做了哪些布局?开放式空间无论从空间利用率还是团队合作上都更有益处,你赞同么?

孙建亚:设计办公室我首先考虑的是开放、通透的空间,一来弥补了办公室原本存在的缺陷:只有单面采光,而且这个单面相对较窄,又是办公室入口。通过入口处设置大面积落地玻璃,希望无障碍地将光线穿透过玄关、接待室、前台和休息区域,能到达办公场域。二来,整体的开放空间可以让设计师更开放、自由地交流。

在设计方面,办公空间包括会议室都是可通过折叠门全部打开的,大家可以随时讨论,播放PPT。阅读区也是开放的,它与工作区域结合在一起,可随意地取放书籍,达到最高的互动。主管没有设立独立办公间,大家都是在通透、开放的空间做创意设计。我们会在上班时间全程播放轻音乐,工作间隙可以去开放的吧台泡咖啡,希望能给设计团队营造出轻松、舒适,像家一样的环境,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做设计。

很多人说,设计师的工作室因为工作的高强压力不可能是干净整齐的,你是否也认同?如果这样又当如何让有意向的合作方拜访时对贵公司保持比较好的印象?

孙建亚:这并不会构成我们的困扰。我们在工作区域安排有足够的收纳空间,入口也有足够大的玄关和陈列布置过的情境空间,两个空间虽然是通透的,但并没有太大的干扰。如果是充满朝气的设计公司,工作的领域和桌面稍微有一些高强度工作的感觉,甲方应该也能体谅和理解,毕竟设计公司收纳得太干净,感觉很冷清,我觉得这一点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很多工作室都有很多人性化的空间,比如说花园、茶水间、休息区等,细部体现设计者独有的人性关怀,你的工作室是否也有这些既有趣又放松的空间?

孙建亚:这个非常棒,我们在做自己的办公室时,当初就想要找有这样环境甚至是独栋的别墅,有庭院,有休息的空间,但上海有这样条件的不是成本过高就是很难找。现在的办公室有一个开放的水吧台,后边有一个可供员工休息、抽烟、聊天、吃饭的独立休息区。在大片、开放的书架前面,我们特意留了二十平米的空余空间,放了一台撞球桌,大家可以在加班甚至下班后自由地打打撞球,调节一下。

就风格而言,你觉得你设计的工作室有哪些元素会让造访者眼前一亮,且一以贯之了你的设计理念?

孙建亚: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我希望设计公司的空间应该是通透、内敛、简单、质朴并且充满创意的空间,但是不要过多的强调设计和玩弄设计;二是从公司的文化角度而言,我希望空间让造访者在看到公司的环境和氛围时能体现出工作效率,并且充满休闲、娱乐和人性化,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公司的独特氛围。我相信在有文化的空间背景下,我们才能出好的作品。

上一篇:餐厨空间的革命 下一篇:基于富客户端框架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