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时间:2022-08-10 10:13:41

浅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机械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保证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已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工程机械维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何搞好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工作, 提高维修质量, 降低维修费用, 缩短维修时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机械 设备保养 设备维修

中图分类号: F407.4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施工机械保养与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1. 1设备重使用轻保养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 对设备只注重使用, 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 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 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 如此以来, 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 不得不进行大范围修理工作, 不少时候要更换总成, 既浪费大量的时间, 又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设备的修理成本。

1. 2维修基础设施跟不上

有些较先进的设备, 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 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 责任心不强, 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 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 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 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 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或者由于工地现场常是地处穷乡僻壤, 交通不便, 给工程机械维修配件采购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配件订货周期长, 因而延长了设备停机时间, 造成极大损失。

1. 3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 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 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许多的施工企业都实行二级单位承包制, 设备和维修、技术人员都分散到各施工点, 而各施工点的技术力量、水平参差不齐, 不能及时解决维修疑难问题, 延长了停机时间, 影响了维修质量。

1. 4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 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 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 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 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 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 更有甚者, 不考虑其他设备的整体性能, 采取 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得过且过, 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 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1. 5设备维修人才建设不全

市场经济时期的施工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 致力于工程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施工不仅要结构合理, 更要有各有所长的各类人才。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都应配备机务管理、工程机械操作、工程机械维修、工程机械设备材料管理等人员。而有些单位为了节约开支, 不顾个人能力, 常常一人兼多职, 比如管理人员兼设备材料管理, 操作人员兼维修人员。由于技术能力不足和精力不够, 这些兼职工作人员常常不能满足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需要。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机械的技术状况、经济性和完好率。目前来说, 大部分施工企业的领导都不是学机械出身的, 他们认为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只不过是填填表, 机器坏了换些零件这些简单工作而已, 从而对维修技术人员的重视不够。

2 建筑机械维修保养经济效益分析

评价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重要的经济指标应该是机械的寿命周期费用,即机械设备的原始费用与使用费用的总和。建筑机械设备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可借助维护保养和修理等方法进行多次修复。要想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应从维修和保养两方面考虑如何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应建立施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适时修理,用项目修理来代替大修。

2.1改善设备维修体制,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按需修理是现代化维修方式的主流。设备维修是对故障设备进行修理,以恢复设备正常功能的过程。设备维修分为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等维修方式。

2.2与定期维修比较,状态维修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维修方式,它既能保障设备的良好技术性能和技术状态,又避免了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使经济效益到最优。大力推行状态监测管理,执行以“八定”(定人、定点、定量、定周期、定标准、定表格、定记录、定流程)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点检制度,并依据点检记录和看、听、触等手段,以及其它各种检测、测量、监视仪器和仪表所提供的技术数据,同时考虑设备的运行环境条件及运行历史,对设备的现状做出评估或故障诊断.以确定下次维修的内容、方法和时间,逐渐、自然地实现了设备维修方式由定期维修向状态维修的过渡与转换。在推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同时,在施工现场推行以“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为内容的“五定”管理,实行标准化作业,大大改进了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实行设备的状态维修创造了条件。

2.3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众多施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采用状态维修与技术改造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2.4现在我国的许多大专院校已开发出多种施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特别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机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异地信息传输,使施工企业与维修人员、专家、及生产厂家可直接进行信息交流,使生产厂家根据有关信息进行技术改造,施工企业利用有关信息判定设备技术状况,适时修理,提高工程机械使用的可靠性。在修理上,项目修理更符合设备的磨损规律。应大力提倡代替设备的大修。因为施工机械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例如工程机械就有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车桥或终传动等部件,各部件的材质、工作性质、上作环境不同,其磨损就不同,零件失效的时间和部件出现故障的时间就是分散的,所以不能同时进行大修,否则就造成了浪费。而项目修理是针对各个部件进行修理,克服了上述缺点,具有针对性强、停机时间短、修复快、省工、省料、费用低等优点。特别是一些在生产中处于关键地位、不允许停机较长时间的设备更应采用项日修理。

3 维修保养要求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间隔期,作业项目和要求依据《机械使用说明书》和《建筑机械

技术保养规程》执行。机械设备大修(项修)送修标志及修理技术鉴定。

3.1机械的主要总成达到下列各种损坏标志的一项时,该总成即需进行大修(即项修),机械的多数总成达到大修送修标志时,该机械需进行大修。

3.2发动机大修的标志。(1)动力性能显著降低,经调整后仍运行无力,需减少载荷,轮式机械较正常情况要挂低一个档,其它机械比额定载荷减少15% 以上,燃油消耗率显著增加,怠速运转不稳定或达不到最低转速。(2)气缸内壁磨损, 其不圆度及不圆柱度超过使用极限,以致气缸压力下降,在热车时测量各缸的压缩压力为标准压力的60% 以下。(3)机油消耗量显著增加,压力下降。其没有外漏的情况下,其最后运转100h 的机油添加量(不包括更换机油数量),超过定额100% 以上;运转中曲轴箱通气管口或机油注入口大量冒烟;机油压力降到最低使用限度。第三、在热车运转时,连续发生较严重的敲击声。

3.3电动机、发电机大修的标志。线圈烧损、断路、短路。分绕组各接头处有烧焦脱焊现象,或测量绝缘电阻不符合规定;转子轴有弯曲、松动、裂纹,轴头磨损逾限,滑环整流子烧损、磨蚀到极限,绝缘不良,铁芯嵌线槽内绝缘有枯焦脱出现象, 以及炭刷架破损变形, 需彻底整修。

4 结语

随着建筑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须依靠机械化施工来实现。抓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能否维持稳定协调的发展。目前在工程机械维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设法解决设备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