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德州市中学生课间操发展的因素

时间:2022-08-10 10:10:10

影响德州市中学生课间操发展的因素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德州市中学生课间操的发展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试图了解其优点和不足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为了使课间操可以发挥体育教育和健身功能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本文通过对德州市部分中学生参与课间操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较全面了解当代中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情况,然后对学校对待课间操的态度,学生参加课间操态度,课间操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为德州市校体育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德州市中学 部分中学生 课间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家非常关心中学生体育锻炼,关注中学生的茁壮成长,国家公布了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文件。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构成因素,对于增强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和促进智力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课间操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已经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本研究以德州市中学生课间操的发展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试图了解其优点和不足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使课间操可以发挥体育教育和健身功能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影响课间操正常开展的因素:

1学校重视程度

调查的学校中每天都安排有早操,午操各三十分钟,有几所学校甚至到四十五分钟,并且安排有体育教师做指导,这说明学校领导比较重视课间操。

2时间因素

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给学生施加压力,学生需要不停的学习,为了学习不去上早操、午操的学生很多,一些学生甚至把每天仅有的1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用来学习,最终导致近视率增加,肥胖不停,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调查,初一,二年级每天早操除了集体的晨跑外还自己进行如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午操除了集体做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外,还有踢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但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做完早操,午操后,几乎所有的学生会进教室学习,不再进行其它的锻炼。

3场地、器材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有标准400米跑道的学校有6所,占被调查院校总数的36.7%;篮球场有5个以上的有7所,占50%;乒乓球台有5个以上的有11所,占63%。但大多数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来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需要,极大地影响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4组织形式

调查发现,各学校开展最多的项目就是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集体舞,形式比较单一。许多学校主要活动的地方是操场,加上资金有限,很多项目不能及时开展和普及。

5中学生参加课间操的动机

人体的各种活动都与他们的动机、兴趣、心理等有关,而人的动机和兴趣是建立在他们是否需要的基础上。体育活动动机是人内在的心理动机,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就是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所以,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环节是了解中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动机。

体育锻炼的基础是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也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参与课间操活动的动力之一。同学们加入课间操运动的大致分两种情况:第一,强制性加入,学校制度要求的占总人数的70.1%,排位第一,这些学生参与课间操活动是出于无奈,不参加不行的状态被迫参加课间操,他们认为课间操对自己的生活各方面没有太大意义;第二,主动参与。生理方面,部分学生认为参与课间操活动可以健康成长,可以休息,脑力活动不用那么大;在心理方面,可以调节情绪,忘了烦恼,学习一些不会的项目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还能使心情愉悦,学习更加得劲;在社会交际方面,可以接触更多的人,增加感情,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6体育兴趣

同学们的运动兴趣是最激励他们的运动动机。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有直接的动力。然而,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不少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价值了解得不够,更不了解体育锻炼是社会发进取和发展的需求。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因为他们都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是一个直接的利益,而不是间接的利益。如果受到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坚持下去。最后得出的结论:

(1)很多学生对课间操的态度是不太喜欢,说明学生对现在课间操内容形式的不感兴趣,但还是有同学喜欢课间操的。

(2)更多数的同学的意见是把课间操的内容形式改变一下,如果变了学生会喜欢课间操已变的内容形式并且会认真完成课间操的内容。

(3)另一个原因学生不喜欢课间操活动,从而影响课间操质量。

7建议

(1)使课间操内容多种多样不要那么单一。课间操的内容要符合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来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2)课间操的内容和形式变化,课间操的时间也需要改变,每个学校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改变,把时间认真分配到各个活动上,还要控制好各个活动的时间。

(3)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创造学校活动气氛,形成更好的学校体育文化,应加大对运动场地、场馆投入,提高它们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J].体育教学,2007(03):4-5.

[2] 李健,王荣民,张勇.北京市中学生课间操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3(1):53-59.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广播体操教学中应用的实验... 下一篇:基于阻抗运动对室内素质练习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