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文化观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时间:2022-08-10 09:11:49

浅析马克思主文化观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继承,是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紧密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文化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下文化理论发展的智慧结晶,本文就此简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关联。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和经济学著作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有关“艺术”、“文学”、“思想”等论述,这些论述包含了对政治、文化、经济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给我们展示了有异于以往时期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态度,比如①人本主义文化观;②人们不断进步的劳动创造力所要满足的文化原动力;③文化形态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④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⑤经济是文化和政治的基础,同时政治和文化又可以反作用与经济,因此三者互相促进。这些文化观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理论基础,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和把握文化,同时能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的和马克思主义特征进行指导和启发,对社会主义文化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就是在验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文化人本主义的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文化人本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以人为本中得到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与马克思的文化创造原动力的观点不谋而合,俩个合格文明共同进步,从而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与失衡。当我们如今再回顾马克思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从而引发思考,会发现现如今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均得益于他们对于文化的思考。

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是对马克思文化观的创新延伸和继承,我党在不同时期的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及民族性的文化观,也是和马恩经典作家的文化观一脉相承。

1.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共产党人在早期在文化问题上形成的基本观点的依据便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文化的探索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并且以致影响至今并且仍然焕发着生命力,把这些观点总结起来:文化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的层次又是由经济决定的,然而共产党的文化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阶级文化,因此具有革命性、民族性等特点。

2.新民主主义文化观。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推进,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中的实施,使得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同志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首先他赋予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和反压迫性,并将这种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新民民主主义文化被视为吸收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的成果,将马克思主义辨证的文化立场进行保持,理清了先辈们如等人的文化发展的探索,从而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进步中的重要一环;其次,他提出的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方法论原则是先辈马克思主义所持立场其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服务于大众的,所以应该为全社会中的工农劳苦大众所服务,并且逐渐演变成他们的大众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相比于早期的共产党文化观,更加的全面、科学和系统。

3.社会主义文化观。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胜利之后,国家领导人开始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探索,同时形成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的文化观;同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建立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提倡政治与业务的对立统一原则。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起先在探索过程中偏离正轨,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其主要的内容包括: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二者共同提高;②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培养四有新人,大力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③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先进文化的;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召开,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⑤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努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强国。

三、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维度的实践展开

截止现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已有一个世纪,同样这一个世纪也是中国最为曲折和艰辛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不断被中国人所吸收,然后让中西文化相互结合,从而构建出一种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新民族文化,从而使的中国文化重焕生机。也因此马列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这个过程,可以被理解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是当时国内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作家文化观紧密融合的产物,它能够服务于各个时期的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一文化维度的实践过程,在伴随共产党文化观诞生的同时,也解决了许多中国特色文化发展和建设上的问题,比如: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教条问题和经验主义问题;②中国文化两难问题;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问题;⑤新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问题。

四、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对中国文化结构、中国文化地位、中国文化道路、中国文化政策的新认知。在共产党文化不断嬗变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外来文化互相进行渗透,中国共产党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同时更要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知识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将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狠抓,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文化更加繁荣昌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拥军,刘珍英.从马克思主义的回归到共产主义的复兴――三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2).

[2]徐鸿武.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新视野,2011(5).

[3]郭淑兰,曹富雄.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历史回眸与价值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4(1).

上一篇:浅谈关于局部通风机“三专”供电在实际工作中... 下一篇:在校大学生创业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