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梁漱溟的文化观

时间:2022-10-26 12:54:42

浅析梁漱溟的文化观

作者简介:司琪(1989—),女,汉族,新疆昌吉市人,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师范大学法经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研究方向:中国执政党建设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摘要: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思想已被广泛地研究。在他的文化观中,以“意欲”为出发点将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方、中国和印度三种类型,并提出“文化三路向”说。本文通过介绍梁漱溟的生平,文化观的形成、内涵,及评价,使读者对梁漱溟的文化观有初步认识与感悟。

关键词:梁漱溟;文化观;文化三路向

一、梁漱溟生平简介

梁漱溟先生是近现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他幼年接受新式教育,青年时代思想激进,积极拥护共和制度。在文化和人生态度上,他曾信奉佛教,后投身改造社会的实践,作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与同时代的仁人志士一起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积极追求探索。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文化的复兴事业。

他曾希望西方政治制度能在中国实现,先赞成“君主立宪”,随后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来他转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路向”。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因此必须先从乡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并积极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但由于他不赞成用暴力革命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所以虽付出很多努力,却没有实现愿望。抗日战争爆发后,梁先生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一起,坚决主张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促进了联合抗日,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梁漱溟先生那种“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值得人们尊敬。

作为著名的学者、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曾发表了很多著作,主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后,梁先生重新活跃于学术舞台,参与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并亲自为学员授课、接待来访的国际著名学者。为弘扬民族文化,扩展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二、梁漱溟文化观的形成

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动荡的大变革时代,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国门打开,救亡图存、赶超西方成为国人考虑的主要问题。

从文化的角度上,梁先生十分赞赏五四新文化派陈独秀等人的整体文化观。他认为,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中国近代的失败就是中国文化的失败。中国最要紧的是思想改革而不是政治问题。

梁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回应,也是对中国发展前途的一个理论设计。在书中,梁先生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视野分析文化现象,承认文化是多元的,摆了脱以前中西文化比较的单调方式。从中西印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文化比较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认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走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旧路。预测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在当时一片反传统的浪潮中,引起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和再认识,加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梁先生认为这样既可以使中国赢得独立、走向富强,又能像西方一样民主科学,还可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

三、 梁漱溟文化观的内涵

梁先生在其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首次系统地比较了中国、印度和西方三种文化,提出了“文化三路向”说。以“意欲”为根源,独树一帜地构建了他的文化哲学体系。在书中,梁先生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文化观,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书中写道:“你且看文化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生活又是什么呢?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此所谓‘意欲’与叔本华所谓‘意欲’略相近,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他认为,意欲的不同导致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而不同的解决方法导致了不同的文化路向。由此,他提出了中国、西方、印度是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即他的文化观的核心部分—“文化三路向说”:(一)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二)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三)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为其根本精神的。

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是理智的,表现为以计算的态度对待自然和个人,即西方文化的生活态度讲究人对自然的征服、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所以创造了近代西方的科学和民主;中国文化的生活态度是追求生活的乐趣、和谐、伦理道德的自我完善,其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际关系崇尚情感,社会生活的玄学化和艺术化,满足于已成的物质成就,所以近展相对滞后。中国人的思想是安分、知足、寡欲、摄生,不提倡物质享乐,也没有印度的禁欲思想。印度文化的生活态度源于佛教的“人生是苦”,反对物质享受,主张“反身向后”,追求人的精神的超脱。印度文化表现为在对自然、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时都是佛者的现量体认占统治地位。

西方文化因走第一路向,所以呈现出征服自然、科学方法等,本源就在“向前要求”的态度。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同样不具备西方文化的成就,它的物质文明和社会生活不及西方。梁漱溟认为西中印三种文化是由三种生活态度、三种生活路向演化出的三大文化派系,文化是随人类生活问题的转移而相应变化的。他指出:“西洋文化的胜利,只在其适应人类目前的问题,而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在今日的失败,也非其本身有什么好坏可言,不过就在不合时宜罢了。”

四、 对梁漱溟文化观的评价

鸦片战争后,学界的普遍认为西方的文化是先进的,东方的文化是落后的。但梁漱溟的观点却相反,他认为中国文化也会像西方文化一样,成为一种世界文化而大兴于世。他站在世界的高度,放眼未来,为中国文化找到了它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克服了新文化运动中因全盘西化带来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为传统文化求得了一线生机。

另一方面,由于梁漱溟的绝对整体主义文化观,使得他在提出如何建设中国新文化时陷入一种两难境地,他希望通过重建中国文化解决中国问题,认为文化可以解释社会的一切危机,单靠文化学术的改革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就可以造成社会合理化的动力。但是这种文化决定论并不正确,如果把文化的作用引入极至,相当于把思想等同于现实。而脱离物质现实、夸大精神文化作用的观点,对于中华民族追求独立是不利的。所以他的方法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不能落到实处,因而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五、 结语

梁漱溟先生一直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在《中国文化要义》讲演中,他曾明确指出:“世界未来的前途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我相信,人类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不应该还是以物为先,而应该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先,以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安共处友好地共同生活为先。”

梁漱溟的文化观在于保存中国的文化本质,即儒家的伦理价值,努力从传统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真意,并尝试开创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他的实践虽然失败,但这种将时代元素融入传统文化的想法,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 [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 [M]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5]胡军.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解析[J] 大连大学学报 2009,(05)

[6]胡希伟.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 说与中西印文化的互补, [J] 孔子研究 1994(04)

[7]熊吕茂.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观[J] 孔子研究, 2001,(05)

上一篇:家校合作,架起坚固桥梁 下一篇:浅谈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