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销行为中的职业道德

时间:2022-08-10 07:26:34

企业营销行为中的职业道德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在市场营销体系内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有立足之处,站稳脚跟,有一些企业竟采用了不道德的营销手段,害人害己。本文将通过对企业营销行为中不道德的现象,分析不道德营销对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危害,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营销 职业道德 虚假广告

一、 营销道德的涵义

营销道德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实质是解决企业如何承担好社会责任,妥善解决企业利益同顾客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关系,强调营利与道德的双重标准,杜绝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的营销行为,在谋取利益的同时,也要满足消费、引导消费,引导社会道德风尚,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我国营销行为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营销道德的基本准则应是:公平、自愿、诚实和信用。对市场营销来说:自愿,是指买卖双方要在自由自愿的原则下进行交易,消费者有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力;公平,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中要互利互惠,避免消费者蒙受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诚实,是指买卖双方应互通真实信息,消费者有知晓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信用,是指买卖双方应信守承诺,遵从合约。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看,营销道德还应包含: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改善人类生活品质――降低产品的社会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基于以上分析,可将营销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分为以下几类:即:不公平问题,不诚实问题,操纵性问题,浪费问题,社会成本与环境问题,以及与竞争者、客户有关的诚实、信用问题。

(一) 市场营销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第一,为企业、公司利益不惜侵害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虽然消费者的安全利益,即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的健康和安全保证,是受消费者权益法首要保护的;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可靠性,一直在法律部门的监督控制之下。但我国消费者对潜在危险性的商品,如危险的玩具,含过量防腐剂、色素的食品,劣等的化妆品等,认识还不够深刻。

第二,为公司、企业的利益,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远低于他付出的代价,假冒伪劣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它一些合格产品价值也远低于消费者购买时付出的代价,其质量达不到购买时预期目的。这种现象明显反映在许多食品与滋补品中:由于许多情况下无法分析形形食品的真实营养成分,很难检验服用滋补品后的真实效果,这些产品是否给消费者带来应得利益便很值得怀疑。

(二)营销中存在着不真实现象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是营销中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严重的道德问题,应与杜绝。但一些不道德的营销人员、企业人员仍有意制造假象以求重利。这类手法有:

第一,虚假的“特价、减价”广告

第二,过分夸张的广告

第三,滥用质量标志

第四,夸大量或质的包装

(三)营销中存在浪费现象

营销促进了经济繁荣,但过分促销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浪费现象。如计划性废旧(产品的更新换代远远快于其使用寿命的到期),不必要的包装材料以及过高的广告、推销费用等。由于我国经济水平限制,发展生产、提高科技是当务之急,这类问题目前虽不突出,但也出现苗头。

(四)营销中存在操纵现象

随着科技进步,产品的品种、式样日益增多,使靠自身商品知识进行消费的消费者越来越少。50 %以上的消费者依据包装的好坏、标签及说明来了解商品的品质、品牌和确定购买决策。这说明消费者更多地依靠企业、营销人员提供的信息来决策购买,许多营销人员利用消费者这一状态进行操纵,以达到自己获利的目的。

(五)营销与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问题

目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业生产、废弃物品污染环境的问题也日趋显著。大部分消费者认为环境保护不能只讲自觉,它需要法令强制。虽然有很多消费者愿意购买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但实际调查发现,绿色食品为数较少,并且价格偏高,因此很难销售。

除环境保护问题外,某些产晶带来的社会成本间题也日益严重。如汽车的普及加重了道路的负担,如果公共交通事业不随之改善,交通阻塞、车祸现象便会随之增多。这是需要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共同承担的社会成本。

三、提高企业营销道德的对策研究

市场营销活动存在的非道德问题,给社会、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企业的营销道德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制约企业营销道德决策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对营销决策的作用不是孤立地发生的,它们相互交错、彼此渗透交溶在一起共同起作用。提高企业营销道德水平也是一项涉及到社会诸多层面的系统工程,通过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非道德营销行为的分析,运用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社会环境和企业营销实际,构建企业营销道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首要的是树立全民的社会营销观念

法律、法规只是道德规范的最低标准,合法的营销行为不一定都是合乎道德标准的。因此法律不能全面约束企业的不道德营销行为。提高营销中道德水平最根本的方法是从营销人员、从企业本身做起,自觉地依据法律、道德标准开展营销活动。

第二,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更多的消费者保护机构及监督、检察、执法机构,如制定职工守则、服务公约,店规厂规,岗位责任制、奖罚条例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并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来保证企业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使职工把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为约束企业遵循法律、道德规范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保证。制定法律、法规一方面维持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另一方面也对消费者、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损害实施法律救济。

第三,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增加消费者的商品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和政府应通过报刊、杂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知识,使其成为明智的购买者,不会被虚假广告和华丽的产品包装所蒙蔽,并宣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了解它应有的权益,动员消费者积极地和违法、不道德的营销行为作斗争,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通过消费者协会建立更多的保护政策,如针对直销人员的高压推销现象,建立一种“冷静三天”的策略,规定三天之内可以退款,并且沿门推销员要表明来意,消费者如果觉得推销员给他们过大的压力,可以向有关部门告发。

企业进行营销道德的最终目的是妥善解决企业利益同顾客利益、自然环境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关系,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满足消费、引导消费,传递新的社会道德风尚,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企业只有实现道德营销,才能真正满足消费、保护环境、造福社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

上一篇:浅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及实际应用 下一篇:浅探雕塑素描造型中的空间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