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以勤奋诠释“国培”的价值

时间:2022-08-10 06:52:21

教师要以勤奋诠释“国培”的价值

今年9月,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项目西北师范大学初中历史研修学习。时隔20年走进校园当学生,恐慌与期待并存,既渴望充实地度过这两个月,又害怕虚度这两个月。有人说,对教师最大的福利是教师有实效的外出培训,我认同这样的观点。是啊,听专家授课,更新理念、拓宽思维,机遇千载难逢;与同行相聚,认识新朋友,扩大了教师的生活范围,改变了教师单调枯燥的生活。我暗下决心:既来之则安之,力争认真培训,有所收获,要对得起国家对西部农村教师的培养。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省委党校拉响了警报。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密集的警报声。警报声述说着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与屈辱。其实农村教师的职业状况也不容乐观,也应拉响“警报”。而此次培训就是拉“警报”、促觉醒、图自强、求发展。

给历史班授课的姬秉新教授,一个和我的父亲同岁的老教授,一讲课就是三小时,其间不喝水、不上厕所,不休息一分钟,讲得嘴角起了白沫,依然风趣地授课。老教授硬朗可爱,冷嘲热讽中夹杂着自嘲,巧借俗语和俚语讥讽权贵,把学员当道具现场表演,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史料激情澎湃地道来。教授把自己化为博大复杂的历史,演绎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古典美学。再看看我的同桌马靖,去粗取精,奋笔疾书,已经记满一本子,也不知这小子都记了些什么!

有如此敬业的教授,有如此勤奋的学员,再加之恪尽职守尽心服务的两位班主任,我内心充溢着温暖和感动。

我在思索,初中历史教师的培训本无需教材主编、国内知名教授、博导姬教授来让课,但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国家就是要体现“国培”的重大意义:让农村教师切切实实得到专家在学术上的指导,把教书匠变为有思想的教师,乃至培养成教育专家。要实现这个转变,两个月的培训肯定不够,还需教师在吸收专家的思想后,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多读书,勤思索,多实践,将思想化为具体行动,并长期坚守之。只有这样,培训才有意义,才会发挥长效作用。

培训已经半个月了,我自感历史知识浅薄、粗疏和匮乏。所以上课认真聆听,即使听不懂,也努力去吸收。认真学习既是对老教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可我也看到有些学员迟到早退,有人还无故旷课。这既辱没了教师的职业,也体现不出培训的专业化。有些教师名为来培训实则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不思进步,得过且过,丢掉了事业心,丧失前进的动力,学习生活充斥着不满和抱怨,学习状态极差。

自律者无需他律,自爱者必将爱人。学员理应以教授为贵、班主任为尊,用付出与努力诠释两个月的缘分,也许学员与教授不会有深入交流,但淡水之交,清澈一生。

历史学家说:“历史是一座充满着人类激情与智慧的文化宝藏,它静静地沉睡在每一个人的身旁,等待着我们去开发、整理和运用。”总结农村教师的历史与现状,就要开发我们的未来。人们说历史是“察古知今,鉴往思来”的学问。农村教师就应孜孜不倦地去学习、思考,感悟历史智慧与真谛,让自己的后半生追求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

漫步省委党校和西北师大,教师大都神态安详,举止从容优雅,就连晨练的老夫妻,也相扶相助,让人联想到他们几十载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油然生出羡慕而感动的情愫。学识能让一个人精神充盈丰富。在学者如云的天堂,我愿采摘百花成蜜,留下努力的清香与收获的甘甜。此生类似的学习机会很少,但学习的火种一旦点燃,我愿让它燃成熊熊大火,驱赶内心的阴暗与自私,一路火热地走下去。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平川区魏家地学校)

上一篇:师生沟通的关键词 下一篇:信任是最直接的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