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最动人的季节

时间:2022-07-06 01:46:57

我从小住在乡下,是外婆带大的。七岁那年,爸妈把我接回县城送进第一小学。望着三层高的教学楼,我心生敬畏;望着比晒谷场大N倍的操场,我诚惶诚恐。我不会讲普通话,也不会县城里孩子玩的游戏。

体育课上的迎面接力活动让我颜面扫尽。我个子小,站在一组的排头,老师一声令下,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原本我遥遥领先,可是不懂得要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对面的同伴,而她也因和别人讲话,没有伸手接棒,我拿着接力棒跑到了队伍的后面,等她反应过来,第二组的第二名队员已经领先。事后,这位女生把第一组的失败归结为:乡巴佬,笨死了!在一片声讨声中,她出现了。她用眼神制止了同学们的围攻,然后伸出一只手牵着我。我低着头,跟她走。回到办公室,她从长发上解下一块漂亮的手绢,替我擦掉泪水。我这才发现,手绢是她唯一的发饰,就那么轻轻一束,飘逸的秀发就风情万种,韵味十足。她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钥匙,用湖蓝色的丝带系好,挂在我的脖子上,“你家在县幼儿园,对吗?”“是!”“老师想请你帮个忙,这是班级的钥匙,你负责上学开门,放学锁门。”“好!”她半蹲下来,用双手搂着我的双肩,用额头去顶我的额头,四目相对,我本能一笑,她轻轻地与我击掌。委屈和沮丧烟消云散,留在记忆深处的是老师双手的温度和淡淡的发香。

老师没事就夸我。“字写得真好!”“谢谢你,你真是细心。”“事情交给你,我放心。”先是在大众场合表扬,当看到课间我不再形单影只,而是同三五成群的伙伴玩耍时,她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后来,改用手势、体态语、含笑的眼神赞许我。无论我对她说什么,她都仔细倾听,帮我出主意,就像一个真正的好朋友。所以和她在一起,总是很轻松很开心。

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是老师给予我的最高荣誉,传递着信任和友善。从此,我总是早早去上学,开门开窗通风换气;傍晚,关闭电源和门窗最后离开。在她教我的五年里,风雨无阻,从无间断。虽然,最早提出培养学生责任心,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是魏书生,但早在1978年,我的启蒙老师已经践行了。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平和、最善诱导的一位。通常情况下,她态度温和,表述清晰,指令明确。她善用比喻,我们每每因为比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知识。比如:木对木,×对×,大手一抓,就是攀!又比如:聪明的孩子用眼睛和老师对话。也有严肃的时候,我们一个个都心虚地低着头,等待暴风骤雨,往往沉默良久,她才开口。依旧从容淡定,连语音语调都不起波澜。她朴实的言语犹如天籁之音滋养着孩子们的性情,让大家个性舒展,内心丰富而强大。也就是在那时,我认定:一个班级,如果有一个好班主任,天上的太阳就会永远微笑。

课间,我们爱围着她,听她讲故事《水珠项链》、《田螺姑娘》等等作为回报,我们上语文课格外地认真,老师把教鞭指向右边,全班同学的头都向右;教鞭指向左边,全体脑袋齐刷刷向左。每次红歌比赛、朗诵比赛、拔河比赛都拿第一,每个人都会拼尽全力,只因为排练时老师一次又一次竖起大拇指。

我属于勤奋但悟性不高的那种人,所以常常有愧于老师竖起的大拇指。就拿写作文来说吧。我在小学三年级时,写妈妈,为了能使用学过的四字词语,我说妈妈虎背熊腰、声如洪钟。四年级时,我对数学老师的描写是这样的:翻着死鱼一样的眼睛。我并非讨厌数学老师而故意贬低他。相反,为了写好他,我仔细地观察他,他的确眼白多,眼黑少呀!正因为从遣词造句到文法结构漏洞百出,所以她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往往是“万里江山一片红”。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因为笨,我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

老师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她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不必兜圈子,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她又告诉我,写好过渡句便能承上启下,水到渠成;该转的地方,顺转;该收的地方,硬收。行文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文章才朴拙有力。她告诉我,不要为了凑字数而滥用成语,作文忌虚话、套话。她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比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她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上个世纪70年代,那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生活同样匮乏的年代。所幸的是,我遇见了她。她发动全班同学交换图书看,她常常送《作文通讯》、《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书给我。阅读的确能奠定人生的底色。正因为我成年以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对于老师最深的感激就是:她教会了我把别的女孩照镜子、梳小辫子的时间都利用来看书。

直到五年级时,我写了一篇《百米赛跑》,在那篇习作中我运用了一个比喻句:枪声一响,某某同学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句话被无数个人运用过,但她愣是用正楷毛笔字一笔一划地誊抄在一张大红纸上,贴在学校的大门口,引来师生的驻足观望。只要有人围观,她就上前点评,她到底点评了什么,我不知道,通过同学的转述,我牢牢记住了那个比喻句。工工整整誊抄在大红纸上的《百米赛跑》是星星之火,它让平凡普通的我第一次品尝到了被人赏识的那份喜悦。在接下来的初中、高中和大学里,我秉承朴实的文风,端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篇习作,仿佛只有那样,我才无愧于老师一丝不苟的正楷毛笔字。

亲身的经历告诉我: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应该是一个老师每天都必须去干的活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兴趣与志向形成了合力,那么,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

我以总分全县排名第四的成绩进入初中,离开时老师送我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在扉页上写着: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要给别人心中播撒阳光,自己心中必须阳光充足。

县城很小,毕业后,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老师脚步轻健,思维敏捷,依然是我熟悉的模样:乌黑的头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目光深邃而温和。每次相见,我总是忍不住伸过手去,她也是很自然地牵着我,我们并肩而行,就像亲密无间的母女,除了安慰和鼓励,她善于发现闲谈中我暴露的一两个小问题,捕捉到我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提醒或指点,她指点的总是云淡风轻却因小见大。结束语往往是:你已经做得很好,只是太喜欢你,所以苛求你完美无瑕。我每见老师总有新鲜的收获,或发现自己的不足。闻过则喜是内心的真实写照。分手时,她喜欢用双手搂着我的双肩,我就抬头与她四目相对,然后,踮起脚用额头去顶她的额头,相视一笑,互相击掌。

她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叫李欣荣。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北师大翰林实验小学)

上一篇:幽默的教育力量 下一篇:师生沟通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