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时间:2022-08-10 06:13:59

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摘要:通过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取长补短,求得学生间的和谐与共处,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合作的效果,培养他们合作创新的能力;通过公平竞争,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氛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已经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易学,老师易教的良学习氛围。教师要明白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领学生进步的重要依靠。因此,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学好所学知识的重要条件。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是创建语文课堂氛围的基础

开展健康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有良好、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健康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主张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和理解、互相学习。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与学生间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竞争的出现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知识结构和方法的重要动力,有学习的动力就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使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有竞争名族才有进步,有竞争学生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就越强,对知识的学习才更加容易。学生间的学习不仅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互助的关系。学生要学好知识那肯定是事实,但是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只是独树一帜的去学,这不仅不能提高学习知识、扩宽知识面,而且还会使学生学习落后于他人,失去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如果只是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忽视了学生间的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就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的课堂氛围。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同学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并随时纠正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关注学生的互助合作与竞争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取长补短,求得学生间的和谐与共处,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合作的效果,培养他们合作创新的能力;通过公平竞争,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的条件

“做到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的意义得以真正的体现。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能达到从实践中学习,从思考中提升的目的,也才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在学习中挫败感和成功感,才能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生不了解知识点来源或是为真正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然而引导也不是随意的,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随意的,也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其方法的实施也是有步骤的,而且应该要有回旋的余地。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应该以周密的设计为准备,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客观的态度对待。我国文学著作《荀子・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生当然知道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一点运用到教学上其实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可青出于蓝却很难做到。因为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往往是唱主角的,学生永远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有的甚至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学习而学习,好像教师这个舞台是为老师搭建的,而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但也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任何作用了。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像导演一样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和控制并随时进行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相互理解对方的,而且朋友之间的交往时不能靠主观意志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总之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逐渐掌握开启语文之门的钥匙,成为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人。比如说到我们中国的古文字文化中的“父”字,如果把古代的意思和今天的相比较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在《甲骨文字典》中解释为“斧”之初字,这些联想到语文知识学生就更觉得熟悉了,再追溯到其根源乃“石器时代男子持石器以事操作,故孳乳为父母之父。”于是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其知识量,在此之间又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机会,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加到教学中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状况。

三、良好的态度是创建和谐语文课堂氛围的关键

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时时检讨反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求改进,改进自己的教学态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教学技能怎么能教好学生,让学生信赖。其次,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生在学习中要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要有明确的规定。有目标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兴趣,所以明确的目标和规定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让学生必须对自我知识的掌握加以检讨,衡量得失利弊之所在,以求得学习的进步。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消除学习上的障碍,使我们能以较少的精力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拥有了良好的态度,语文课堂氛围的活跃使老师易交,学生易学,不再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僵硬局面。

上一篇: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