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13 02:10:39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帮助学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主体

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笔者主要采用了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我把全班同学六人一组,分成八个学习小组。考虑到不同学生思维特点有差异(如有的思维灵活,易提出创新见解,而有的思维严密,善于总结归纳),分组时我让不同思维特点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能做到优势互补,互相启发,有利于自主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进行知识点教学时,我采用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即把知识点的探究过程设置成有层次性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维探索,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先让小组成员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进一步探究、相互补充;再由小组选派成员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组间交流,补充讨论;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出评价判断,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完善观点和结论。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自由发表见解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生成的过程,自主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强化人本理念,营造和谐氛围

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以及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对物理过程的深刻理解。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当堂所讲内容,让学生们互相配合游戏模拟再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同时又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显而易见,长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够消除紧张的厌教厌学情绪,促进双方的团结协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高,越喜欢这位教师,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就越大。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如在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后,若回答是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表扬;若其发表的见解中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也应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拉近与师生间的距离。不容忽视的是,风趣幽默是语言的“调料”,是语言引力的“磁石”。它既能引人发笑,增强教学活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要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活跃气氛、启迪智慧、催化感情。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只有发现和提出了问题,人们才会有动力去认真的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这一阶段主要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再从提出的问题中进行探究性的研究,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尽量多提问题。比如我在上“光的反射”这一节内容时,就于下面的情境为设:一个初春的月晚,一阵大雨过后,月光明媚,小东和小明(上课时最好用本班学生的真实姓名,本人认为这样可适当地提高学生兴趣)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村外散步,边走边谈,回家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请问,如果你是小东或小明,你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接着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有的说……。于是我们就可借助学生的回答,稍作提示:积水的地方可看作镜面,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并对刚才的回答做出分析,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程。课后证明了这节课是相当成功的!如果你的学校有条件用上多媒体,我建议你多发点时间,把上述的情境编成课件效果会更好!类似的生活题材还有讲压强时可以用多媒体放映“从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客车、货车”让学生观察车轮的变化的情境来导入。

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推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当探究性的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猜想。当然,大胆假设和猜想不能毫无根据的胡乱猜测,它是在一定的科学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但是,初中生很少去认真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联想事实中的问题,或让学生观察有关实验现象,基于此再让他们去假设和猜想。

四、设计实验,合作交流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设计实验也是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步,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图省时省事,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依葫芦画瓢”,这样做就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这一环节就需要教师不得不去引导学生,然后全班或者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由于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经过讨论的合理有效的实验方案要充分的肯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将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谁负责操作,谁负责记录都要落实到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另外,不能只是少数人在工作,而多数人在旁边围观,然后分享成果。例如,我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性,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那么认真,观察得那么细仔,听老师解释原因是那么如神。如纸锅绕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强了,真正达到益智的目的,特别是原来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喜欢学物理了。

上一篇:数形结合巧应用 数学课堂快乐行 下一篇:试论英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