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10 04:24:07

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摘要: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把人的“自我实现”和培养“全人”作为教学目标,强调知识对学生个人的意义,提倡“非指导性教学”, 给大学英语教学以深刻的启示。本文总结了国内近十年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应用的研究,从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介绍。现有的相关研究为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人本主义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87

大学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80%以上的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观念、教学方式及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作用的负面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大多还是在较大的教学班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很难考虑到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要。2004年2月,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交际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强调引导学生去“自我实现”,而不是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一要求体现出了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给大学英语教学以深刻的启示,推动了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把人的“自我实现”和培养“全人”作为教学目标,强调知识对学生个人的意义,提倡“非指导性教学”。研究者们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进行了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应用的一系列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国内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从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研究者们主要把“安全的需要,自主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的人本主义思想应用于其中。唐明凤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减少威胁性的人本活动,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例如设计讨论话题“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压力”,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肯定学生提出的建议,减少课堂的不安全感;赵晶认为,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仅仅传授语言知识的习惯,摆脱“满堂灌”的做法,通过有趣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将教学设计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课本剧表演;周岚认为,口语教学完全可以从被动的无意义教学转变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情感和认知一起全面参与口语教学过程,口语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访谈、电话询问、集体讨论、问卷调查、课前咨询等方式,采集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口语话题,设计具有个人意义的问题。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知识才能真正的被学生所理解;所以,这些思想的引入对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与有效有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确定教学目标

传统的英语教学仅仅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作为目标,人本主义下的教育目标则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全面发展。 王宝认为,大学英语是借助英语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对学生进行英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授,目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扩展学生的文化认识视野,使他们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不断探索世界的能力,以便使他们具备不断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能力;巫元琼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应降格为技能培训,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自身独特视角出发去探索英语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杨振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杨昌英认为,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持久性与层次性的内核,是教师进入学生心灵、改变学生行为轨迹、影响学生未来,从而把教学变成教育的钥匙,是把教师、学生、学习任务、教学环境组合优化,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催化物,所以大学英语教师不能不对情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高度重视。这类研究提倡把人本主义“全人”的培养目标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重视情感的培养,这无疑会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培养为“听说读写”技能机器的模式。

3 实施教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方法莫过于教师主导的“灌输式”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讲、记笔记,形成了“教师讲、学生记,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听众”的模式,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二是学生得不到积极的参与,就无法真正体验和运用知识;人本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仅仅起到指引作用,并强调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学习的普适性设计”,简称UDL这种课程设置理念的本质,是对学习手段与方式、学习情景与进度的柔性整合,它要求充分考虑学习者各方面可能存在的能力差异,在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表达手段、学习进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目的是提供更好的学习“通道”给所有在行为方式、语言基础、注意、记忆等方面存在能力差异的学习个体,使他们都能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张亚楠的相关研究中提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为此,应该吸纳现代人本主义思想,按照“学习的普适性设计”观念整合课程内容。合约学习就是允许学生在课程范围内制定目标,计划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最终确定评价标准,利用合约学习的一般程序为:师生共同商议合约索要完成的题目和期限;然后,学生进行材料收集和信息积累;再次,成果展示;最后,自我评价和反馈。韩艳在相关研究中出,语言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语言本身,更在于语言教学之外的学习策略和自主精神的培育,通过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合约型学习,解决语言教学中的形而上难题;金花漫指出,大学英语阅读课程实施中,应采取“非指导性教学”的方式,即教师提供材料、创造情景,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及情感体验,进而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此类研究重视学生个性与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相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

4 实施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估主要是依靠教师来进行,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学校和社会的评估,但忽略了作为学习的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估;在人本主义看来,学生的自我评估是教学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自我评估能真实反映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同时人本主义还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如:个性分析法、学习档案法、自我评价法;总之,人本主义提倡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主体和方法多元化。在有关研究中,也提到了将自我评估的方法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之中;王宝认为,学生参与评估能真实地反映其在学习过程中意义理解的收获和不足,易于教师明晰教学实效,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与重难点的把握;一旦这种人本化教学评估机制形成,大学英语讲走出过去那种教学单向灌输知识的局面,走向师生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对于大学英语而言,学生应该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的,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的工具性层面,更应该注重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感知世界、实现自我的层面;自我评价在整个英语阅读学习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该作用的本质不是让学生学到“现成知识”,就是让他们“学会学习”。

5 对现有研究的展望

上述的这些研究为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但事实上,我们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限的,不充分的,下文就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5.1 研究领域更加细化具体

在现有的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都比较笼统地介绍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而我们知道,英语教学是分为多个模块的,如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等,而各模块在教学上因各自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在未来的研究中,如果研究者们除了整体的研究外,还能够有更多的细化研究,例如研究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会让大学英语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让教学更有针对性。何高大等人的研究也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需要实现课程内容模块的转型:一是视/听能力模块;二是口/笔表达模块;三是语言文化素养模块;四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实践模块;五是知识型、能力型、学术型、职业型、专业型等模块。

5.2 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加强实际指导

现有的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几乎都是从理论角度来进行论述,缺少实证性研究和数据支持;并且大多是论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分析该如何应用,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或是研究中有所涉及,但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理论论述的方法,如果研究者们能往实证研究的方向发展,并加强对实际教学活动的指导,会使得研究结果更有生态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录侠,宋梅.大学英语教学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11-12.

[2]罗立胜,郭瑞,张文霞.试论大学英语阶段的实用性教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83-86.

[3]朱雅丽,宋荣君,孙晔.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149-150.

[4]肖爱芝.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诠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71-74.

[5]唐明凤.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本主义活动的设计和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9,(29):92-94.

[6]赵晶.大学英语人本化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0,(11):62-64.

[7]周岚.借鉴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创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教育探索,2008,(8):52-53.

[8]王宝.大学英语人本主义教学的内涵及其运作[J].高等农业教育,2009,(4):59-61.

[9]巫元琼,黄皓.人本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观[J].外语电化教学,2008,(119):38-42.

[10]杨振.人本观:让英语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8):86-88.

[11]杨昌英.情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121-123.

[12]张亚楠.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体育院系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118-124.

[13]陈月茹.一种崭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学习的普适性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2002,(8):33-34.

[14]伍新春,康长运.自由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5]韩艳.谈人本主义学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5):127-128.

[16]金花漫.人本主义理论对新模式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启示[J].高教研究,2010,(1):59-61.

[17]林立,王之江.人本主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8]何高大,任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转型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145-149.

作者简介:张玲,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上一篇:多元教学法在民航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 下一篇:高职“2+1”教育模式实习阶段规范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