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外公”

时间:2022-08-10 04:20:43

【摘要】高尔基名著《童年》,是脍炙人口的名著,对书中“外公”形象的评论,多从“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打人骂人……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低下”等角度,认为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阿廖沙童年遭遇的苦难,而对“外公”展现出来的“人性”往往忽略。本文意在从“人性”的角度进行探讨,引导读者关注外公身上存在的温柔“人性”。

【关键词】印象 外公 童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7-02

一、残忍与自私

还有三天就是春节,窗外孩子们的鞭炮声中,烟火雾里,我依稀看到一位瘦小、孤独的老人正蹒跚走来。

这位老人是《童年》主人公阿廖沙的外公。在小阿廖沙的眼中,外公的相貌是令人不敢恭维的。“瘦小的老头”“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衫,蓄着金黄色的长胡子,长着鹰钩鼻子和一双绿莹莹的小眼睛”“个子很矮”,所以初次相见,小阿廖沙的结论便是“我最不喜欢的是外公,从见面那一刻就立即对他产生了一种敌意”,在以后的故事叙述中,小阿廖沙更是对外公充满恨意,说他是“一个坏人”。

诚然,在《童年》这本书中,外公的确做了许多令人愤恨的残暴之事。比如,他打得只有两三岁的小阿廖沙失去了知觉;又比如,他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动辄打骂,对女儿的婚姻百般阻挠……

所有的这些,都是外公所做的残忍之事,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如果就因了这些将外公简单地说成“人性残忍”,我竟有些踌躇甚至不敢苟同了。我是一直赞同“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观点的。在我看来,人性原本干净、美好、简单、淳朴、进取、无畏,只是很多时候,或者所处的环境,或者个人的经历,或者后天的教育改变了它而已。

二、心中的上帝

外公也是个苦命人,是个“孤儿”“叫花子母亲的儿子”,“给人家欺负得恐怕连上帝看见都要落泪”“年轻的时候,是个拉纤的”“腰完成了虾,骨头‘嘎嘎’地响,头发都晒着了火……常常栽倒到地上,心想死了就好了”……

经历了太多苦难的外公心中有个上帝,但与外婆的上帝却是截然不同的。外婆的上帝对世间的一切是仁慈与关爱的,而外公的圣人,“几乎全都是殉道者,他们打倒神像,和罗马教皇争辩,他们受到了严刑拷打,有的还被剥了皮!”在外公眼里,“上帝用饥饿和瘟疫惩戒人们,用宝剑和皮鞭统治世界”。

当小阿廖沙问到“‘有官衔的人’是什么意思”时,外公的回答是这样的,“这些与上帝没有关系,只有人才当官,就像政府里的高管,他们是靠法律来生活的……”看着外公口中的“上帝”“圣人”“法律”,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身材瘦小却思想丰富而且极接地气儿的老人。他痛苦地纠结于现实与理想之间,他不像外婆那样将理想高高置于无论如何都触及不到的地方,他看到的是残酷的现实,是理性法律的作用。但也只能是模糊的感知,却不能明白的解释。就如同一个人在迷雾中行走,他知道该前行,可是却不能确定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方向,于是他痛苦,尝试,四处找寻,可是很多时候却是碰得头破血流,被人嘲笑。

所以,在我看来,外公绝不是单纯的“人性残忍”,他的信仰告诉他,人要现实地活着,而这个现实,若换用中国俗语,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比起外婆“仁慈友爱”的上帝,我更喜欢外公理性现实地有点残酷的上帝,而且不知为什么,我竟想用“先知”这个词来形容外公,虽然他的想法笼统、模糊得看似自私,他的行为粗暴、直接得的确冷酷。

三 、“记住不能打头”

经常暴打孩子的外公其实是对孩子有着深深的父爱的。分家之后,“每天,外公会到两个儿子的染坊里看看,帮他们招呼生意”,可是,儿子们似乎并不喜欢他,因为“晚上他就闷声不响地回来,好像受了气似的”;即使晚上睡觉前,他也是操心两个儿子的婚事,“一个一个地念着他认为合适的女子的名字”;当儿子找他闹事,“把花园中的树木连根拔掉”“砸毁浴室”“把房间里的东西全部敲碎”时,外公的一句话在让人心酸之余更是感到浓厚而悲哀的父爱,“我辛苦了一辈子,为孩子们不停地攒钱……”;当邻居都无法容忍儿子想一起教训儿子时,深受其扰的外公却从牙缝里吐出几句话:“只打他的手和腿就行了,记住不能打头”。

对于唯一的女儿,阿廖沙的母亲,外公更是倾其所有。虽然不同意女儿与阿廖沙父亲的婚事,可却一直在心头牵挂,最后还接纳了他们并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来住;阿廖沙的父亲死后,又毫不犹豫义不容辞地将阿廖沙母子接回来,不惜被两个儿子报怨辱骂;虽然经常打骂阿廖沙,可是他的话也是令人深思的,“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打,这不算委屈,而是受教训!可不能挨别人打,自己人打几下没关系!”

说了那么多,我丝毫没有刻意美化外公的企图。外公打人时的凶狠我从未否认,我只是在试着寻找一个角度,去探寻外公如此做的理由而已。

一个问题都可以多角度去分析,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又怎可简单地去定性?在我看来,《童年》中塑造的外公形象是最丰满的。他脾气暴躁,性格倔强;但也吃苦耐劳,坚强乐观;他曾经公平公正,博爱勤劳;他也会狭隘自私,贪婪冷酷。他比其他人更敢于表达爱恨,他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得到恨爱,尤其是恨。强烈的情感体验、真切的亲身经历让外公不自觉地将他人尤其是他眼中的“自己人”看作应该同自己一样通过吃苦耐劳而获得尊重与荣耀的人。所以当“自己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外公便把所有的爱化作失望,所有的失望化作“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这愤怒又化作孩童阿廖沙以及很多人多无法理解、极为反感甚至全盘否定的拳打脚踢。这是外公的悲哀之处,也是浅读外公的所有人的悲哀之处。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外公真实的存在着,外公的存在也便真实地合理着。外公是一个真实合理存在的闪闪发光的多面体。而我们,渺小又伟大,目光流转之处,便应发现每个面的点点光芒。

读书,做人,都当如此。

上一篇:化整为零 乐必生躬 合零为整 下一篇:利用儿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