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印象

时间:2022-10-22 09:03:32

除了著名诗人艾青之子的身份外,艾未未还有不少可以让人羡慕的头衔:旅美艺术家、中国前卫艺术代表、“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中国顾问、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但是这个满脸大胡子的中年人,一边对着镜头旁若无人地大嚼花生米,一边用他惯有的极具颠覆性的语言说:“我是一个人格分裂的人。”

我是倒着长的,我现在开始往小长

艾未未坐在长木桌的一侧,身穿深蓝色棉袄,双手拢在袖子里,长长的胡子垂在胸前,就像邻家慈祥可亲的大伯。屋子里有十几只狗和猫,每一只都有名字,他叫一声“丹尼”,那只名叫丹尼的狗便跑过来,趴在他脚边,他剥小桔子喂给丹尼吃,他一停下,丹尼便会眼巴巴地盯着他。

一向以犀利著称的他此时像个孩子。他自己也说,经历了这么多后,他现在开始倒着长,往小里长。此话听似戏言,却是顿悟。

1981年,艾未未跟随女友去了美国,在去机场的路上告诉母亲:“十年以后你们能再见到一个毕加索回来。”

1983年,艾未未去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校学习。一年后,他的艺术史课程没通过,据说是因为逃课太多,学校停止发放奖学金。艾未未索性拍拍屁股直接走人,也不再去定期注册居留证,成为纽约街头“非法居住者”的一员。

24岁的艾未未来到纽约,生活随心所欲,有时一天吃五顿饭,有时只吃一顿。实在很无聊的时候,艾未未会对着镜子举着相机自拍,有时裸着,有时穿着,拍完的照片他也“不敢看”。

他给别人拍的照片则是“不想看”。这些照片一放就是20年,直到今年被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从一万多张照片里整理出246张,组成艾未未自传性的摄影展《纽约1983――1993》。

“我觉得到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获得它的极大值。对我来说,美国这个社会能获得的极大值,并不是所谓的美国梦――由于你个人某种努力变得更有钱,更有社会地位。”对艾未未来说,极大值就是更能有自己的空间,可以过得更荒诞一些,更无聊一些。而父亲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觉得名利都是非常的东西。而他追求的极大值,正是最真的东西,像孩子一样纯粹,不顾及世俗名利,不为金钱而虚荣或虚伪,就是一个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敢说敢做的人。

仙人之恋,爱TA就像爱自己

艾未未和妻子路青养了五只猫和两条狗,都是路青从路边拣回来的。艾未未总觉得他不理解家里的猫是怎么想的,有时他和别人谈着话,小猫们会很嚣张地站在旁边的桌子上,冷静地看着他们,不知道听到哪个段落就走开了。艾未未对此一直充满好奇。但路青和猫交流得很好,他出差不在家的时候,他们家那五只猫四只替路青压被子脚,一个负责踩背。这种“待遇”总是让艾未未羡慕不已。

路青,也是画家和艺术家,两个都是天马行空的人,却“拴”在一起爱了九年,并且丝毫不受干扰。

艾未未遇到路青之前,差不多已经在美国纽约呆了十二年,有点像与三教九流都混得很熟的江湖人。路青受的是中央美院的科班教育,出来的却是反传统。大学时就别出心裁地创作抽象画,并接连办过三个个展。也许就是这种骨子里的相似,路青与艾未未在1994年北京的某个艺术家聚会上相遇后,两人立即就被彼此吸引,并很快形影不离。后来因有机会同去纽约,顺便办了结婚证明。

艾未未和路青在北京郊外盖的这个至今仍让各媒体争相报道的大房子,两人住进这里,常常二十四个小时呆在家中,有话则说,无话则静,自得其乐,极少争执,也无怨气。路青说这种相守比朝九晚五做事的夫妻多了几倍共同时光,仍然和乐如初的原因一方面是家中客似云来,更主要是彼此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

路青不太做饭,很少会做家务,还喜欢把东西零乱摆放,不懂电脑,也不愿学习,至今还不知如何开关,更别说使用。艾未未有时也对其中某些方面发表不同看法,但大多却无条件地喜欢。路青说自己有时也会对此做些改变,当然还是以各自“舒服”为主。

其实,相处这么久,两人都没觉得对方有何变化,路青仍是不主动也不被动地做人。而艾未未仍是一贯外向,喜欢不同艺术表达,闪出不同新奇观点,却也十分重视路青的评价,相信她的艺术直觉。

就像路青说的:“我们无须对情感强求。有要求时,不如不要求,要求了可能失去所有,没要求反而得到全部,这是我自己与艾未未心照不宣的相约相守。其实,爱一个人就要让他更像自己。”

艺术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1999年,艾未未决定自己盖一个房子。他用一个下午做了个设计,100天以后就住进来了。一个日本的建筑师到中国考察看到了说:“中国没有建筑,只有一个人,叫艾未未,是最好的建筑师。”从此,艾未未的生活改变了。他那简约自然的艺术理念被更多人知晓。

知名度打开了,一个收藏当代艺术的瑞士大使后来向“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推荐艾未未做中国顾问,也成全了他“不喜功利但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在中国新年那一天飞去瑞士,一起做了概念设计。尽管在此之前从没设计过体育场馆,在他的概念里,万物是一样状况,只是他兴趣发生和没发生的问题。

2000年开始做建筑的时候,艾未未注册了北京发课(fake)文化有限公司。这些年做的四五十个项目,也都是认同他观点的人找来做的,80%的方案都做成了。他的一些外国朋友说:“你是中国唯一一个出最正宗产品,却叫自己fake(假)的一个人。”

对艾未未来说,他不会在某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停下脚步,只要是喜欢的,他都会去尝试。

2007年2月,艺术家艾未未免费带领1001个人到德国参加今年的卡塞尔文献展,并将这个活动命名为《童话》。艾未未同时声明,对参加者不限身份和职业,任何18岁到60岁的人都可参加。用3000万人民币送1001个身份各异的人出国被视为疯狂之举,一时间引起舆论的汹涌大潮。

“我要证明的只是‘可能’。这里面有很多人,不要说出国经验,连出省的经验也没有,没有任何语言的辅助,可以用‘天真’和‘无知’来形容他们。他们要出国的可能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小的,但在《童话》里实现了。我认为做这个活动,让晦涩的当代艺术和这样的人群相碰撞,将产生出很特殊的结果,这些结果在每个参与者的经历和认知里。”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次旅行只是消遣,但是对于这1001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美丽而伟大的童话。

作为一个颇具争议的公众人物,艾未未拥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有着自己的语言方式,也总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感悟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然而他骨子里其实还在遵循着一种法则,“穷,不怕,就怕不公平。不公平就是不善良,失去了善良就失去了真,美也就没有了。相信公平和正义还是这个社会的伦理基础。如果没了这样一个基础,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法谈了。”也许他生来喜欢与众不同,但在这一点上,他和大家其实是一样的。

2009年2月,艾未未举办了自己的摄影展,展出他1980年代在美国时拍的照片,里头有金斯堡多张照片,还有陈凯歌、谭盾、舒婷等人在纽约的留影。而照片中的艾未未,三十岁上下,还很瘦,也没留胡子。展出的照片中甚至有他自己的。

其中还有他和一帮反叛青年焚烧美国国旗、与警察冲突的照片。这是他对当年愤青的回忆和纪念,也是他对自己纯粹和信念的祭奠和坚持!

上一篇:灰姑娘的职场三级跳 下一篇:老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