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范文

时间:2023-02-27 12:05:05

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范文第1篇

一、界面

不得不说《印象笔记》的界面是所有云笔记软件中内容最多的一个,不过当你使用习惯之后就会认为它并不烦乱,而且排列得井然有序。

我们大致可以把界面分为3部分来划分:

1. 第一部分很好理解,想必用过Word的朋友都很熟悉,这里是“纯粹的笔记功能”的控制选项区。查找、替换、搜索、表格等等常用功能这里都能找到,唯一让笔者感到遗憾的就是,少了格式刷功能。

2. 这里就是《印象笔记》的扩展功能区,也是它强大的所在。在下文中会针对同步、活动、百宝箱、分享等功能详细介绍。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使用量”这个标签,因为《印象笔记》的存储功能可以理解成为一个云空间,所以在容量方面还是做了一些限制。最后“免费用户”几个字眼就让各位看官见笑了,如果是付费用户的话,还可以享受一些VIP待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3. 这里是对你所有笔记的一个管理区域,在印象笔记中你除了可以按照时间和标题来区分文章,还可以利用“标签”这个功能来区分。标签可以对你所录入的每一篇文章进行“定义”,然后你可以把所有文章进行快速整理,起到搜索、分类功能的作用。

二、同步与分享

这是笔者认为印象笔记最强大的一个地方。首先印象笔记在Android、iOS、Windows平台下都有支持应用,也就是说无论是手机、Pad还是家用电脑都可以同时使用一个账号,不用再进行传输等操作,只要点击一下同步,就都搞定了。此外,在印象笔记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通过分享功能转发到邮件和知名的社交渠道上。

三、收录

印象笔记范文第2篇

中国用户的社交属性

知识工作者在内容消费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深层次的知识的分享,进而产生交互协作的需求――这是一个从个人到团队再到企业的应用路径。分析这类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而制定产品路线,这是印象笔记和母公司Evernote一致的发展战略。

与一般游戏型的APP不同,使用印象笔记记录、整理,本身就是一个用户“不断回来”的过程,这使得在衡量用户活跃度上,是以每月有效登陆为标准的。而这样的行为特征决定了对于文档内容的智能搜索与推荐等技术的重要。Evernote全球版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功能,会在本地化之后逐步提供给印象笔记的用户。

解决用户使用中的痛点,不断对个人数字档案库的使用进行推进是“产品派”所要做的。基于全球用户共同的行为特性,印象笔记将和Evernote全球同步在今年年底推出针对团队的产品。唐毅表示,这个产品会在本地寻找合作伙伴、实现具有中国特点的产品特性。

实际上,与美国等地区用户创建笔记后进行维护的单纯工具属性不同,中国用户喜欢收集内容。这说明中国用户在使用上的社交属性意味更强。针对这一点,在与“国民APP”微信这样的流量入口上,印象笔记也在第一批小程序,并在服务号上增加了存储、购买、阅读等功能,增加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而在国内内容创业的风口之上,印象笔记在和知识与内容类应用之间的链接上做了一些尝试。比如从去年年末到今年3月,印象笔记邀请“潇洒姐”王t、得到专栏作者万维钢、哈佛学霸李拓远、礼仪专家Sara Jane Ho等人,一起做时间管理、信息管理、团队管理的心得分享。当然,其中也包括这些达人对印象笔记的使用方法。印象笔记产品中的日程管理、目录、共享、嵌入链接等功能借助达人们的“现身说法”,能够让用户挖掘工具的潜力。

2B商业模式

在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新东方)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双方首个合作项目是联合主办进步笔迹 “全国中学生笔记大赛”。在大赛中,印象笔记团队与优能中学教育团队一起为中学生研发并提供高效的笔记方法,帮助中学生改善笔记习惯和提升学习效率。

和教育一样,法律、投资、医疗、医药等高内容性的行业都是印象笔记2B行业要重点发展的领域。唐毅表示,这和公司的全球战略也是一致的。但对于印象笔记来说,这个策略的发展是由用户驱动的。对于一个由诸多个人用户使用的软件,向2B发展是因为这些个人因自发的、协作工作场景产生出的需求。

但与国外工作环境不同,国内的BYOA、BYOD趋势还未完全普及,付费习惯尚未形成,企业SaaS应用水准不同、决策方式不同等因素,因此在未来12~18个月当中,全面本地化是印象笔记所要做的。除了针对中国市场特点做开发(包括向印象笔记开放源代码)之外,印象笔记也要寻求合作伙伴向平台化发展。

印象笔记范文第3篇

Evernote的功能非常强大,这里仅提供软件PC版的基本操作方法,其他的版本以及更高级的用法淀粉们可以自己多多探索。

官网地址:http:///

大家可以使用这个链接注册,获得一个月的高级账户:

http:///c4bYs

【笔记】:Evernote采用笔记的形式存储信息,每个笔记或是一篇文章,或是三言两语,都可以记录下来。

【笔记本】:每个笔记都属于某一个笔记本,笔记本就像一个一个的文件夹。

【标签】:每个笔记有零个、一个或多个标签。它与笔记本的作用相同,都可以用来检索信息。

没错,Evernote的第一大功能就是搜索。它的搜索功能非常强大,不仅能够搜索标题,还可以搜索笔记中的文字内容。在上方的搜索栏输入文字的瞬间,我们就会看到需要的东西被检索出来(图1)。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标签可以嵌套,只要你把一个标签拖到另外一个标签下面,它就成为子标签了(图2)。这个功能用来对信息进行分类,我们再也不用看着一“坨”乱七八糟的东西发愁了。

小编在使用Evernote时,感觉它就是一个网络版的Word,具有非常强大的编辑功能。这里有字体、段落、样式、插入表格(超链接、图片)等等功能(图3), 嘿嘿,基本上可以满足你对格式和选材的所有要求。

严格来说,这个功能是Evernote的一个插件。

使用Evernote就不能不用剪藏,这可是个收集信息的利器啊!在网页上遇到什么有用的内容,“咔嚓”一下就进了你的知识库,甚至比收藏夹还要好用。

安装Evernote以后,点击“活动”“下载剪藏”(图4),就会弹出添加剪藏插件的窗口,选择你的浏览器类型(图5),点击“添加”(图6)。之后,浏览器的工具栏中就多了一个Evernote的图标,点击并登录你的账号之后(图7),就会在浏览器的右侧出现一个剪藏工具条(图8)。

使用这个工具条,我们可以实现网页的文本浏览、隐藏广告、截屏以及各种标注的添加(图9),最后,我们可以把截取的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中。

如此,只要配合强大的记事本和剪藏功能,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丰富了!

不同浏览器剪藏功能的插件:http:///webclipper/

虽然前面已经有了番茄土豆,但是它的时间都是用来计时的,而如果你想提醒自己做某一件事情,就需要用到Evernote的提醒功能了。在Evernote中添加提醒的方法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新建一个笔记,点一下“提醒”按钮,就可以添加提醒了(图10、图11)。

其实,Evernote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的跨平台性,在如今这个智能终端泛滥的时代,如果你用的不是一个跨平台的软件,你出门都不好意跟别人打招呼。

所谓的跨平台指的是一款软件在PC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都能使用。只要你登录的是同一个账号,不管你是在另一台电脑上还在手机或者iPad上,只要能联网,你就能看到之前在别处存储的笔记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同步”。当然这个也会有上传空间的限制。

不同终端版本的功能会稍有差别,比如,iPad版的Evernote可以进行拍照和录音,PC版的则没有这两个功能。

Evernote有一个地图集,它可以对你所有的笔记根据创建地点进行管理,这种地图管理方法看上去非常赏心悦目(图12)。

印象笔记范文第4篇

印象笔记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印象笔记是由成立于美国硅谷的知名公司印象笔记正式在中国推出的服务,由北京印象笔记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和管理。印象笔记的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记录生活中的每一段时刻、每一个灵感、每一次心动、每一种经历。随时随地在所有平台或设备上记录所思所想,所见所得,并能迅速地搜索到任何记忆。

印象笔记能跨平台使用,支持Windows、苹果和安卓系统的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安卓手机里安装并打开软件(下载地址:https:///),启动后的登录界面和主界面如图1所示。

印象笔记其实就是一款移动的电子笔记本,它的特点是:①能随时记录个人笔记、照片和录音。②支持所有设备,实现跨平台共享。③能迅速帮你搜索到笔记、图片甚至是附件内的文字。④支持群聊。

印象笔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印象笔记在日常记事、业务学习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日常记事

如同其他软件一样,首先我们需要注册一个印象笔记的账号,登录之后就能看到软件界面。软件包含免费版、标准版和高级版。免费版有容量限制以及一些功能限制。看个人的需求可以选择付费,这里以免费版为例。印象笔记有一个比较人性化的体验,就是我们在笔记页面可以向右滑动快速切换到操作界面,在这里可以选择新建笔记,也可以从拍照、音频和附件等快速进入新建笔记界面。

首先进入“笔记本”栏,新建一些自己的笔记栏,进入相关的笔记本后就可以新建笔记了。这里格外需要引起注意的就是“命名”,因为这关系到以后的搜索,为了更好地找到相关资源,最好是给每个笔记本或笔记设置特定的标签。例如,现在要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这件事情名字的标签,然后把所有与这件事相关的笔记都打上这个标签。这样一来,要找出相应的笔记就方便多了。命名标签时可以在前方加一个特殊的符号,如我要记录高二数学第一章某节课的心得,可以命名为“[g2_1]”,后面再跟上真正的名字。这样在打标签的时候你就可以只打“[g2_1]”这个符号,后面就会很快出现索引供你选择了。

接着,我们就可以开始新建笔记了。点击软件右下角的“+”号按钮新建一个笔记,如图2所示,有拍照、附件、工作群聊、提醒、手写和文字笔记等记录方式。

笔记可以有多种选择,这里选择的是文字笔记,这是最普通的一种记录方式。图2中的笔记名是“Bzr_625”,为了方便查找,起名为班主任首字母拼音,最上方有一行菜单栏,可以选择拍照、添加附件等功能。下方有文字的字体设置等选择。在内容栏里输入笔记内容即可。

另外,还可以选择拍照方式,拍照功能包括扫描、拍照、报事贴、名片等,其中名片功能要求是高级用户。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大家可自行学习使用。以下标签的设计方式是由我命名的,供大家参考借鉴:①[01.today]:需要最近两天完成、查看的笔记,就加上这个标签。②[02.tomorrow]:过几天需要用到的笔记,就加上这个标签。③[03.working]:处在一个长期工作中的状态,就加上这个标签。④[04.review]:完成后需要过几天回顾检查一下的,就加上这个标签。⑤[05.plan]:还在计划中,但是等待要去确定是否开始执行的,就加上这个标签。

这样一来,我们的标签就非常简单清楚了,从标签里可以看到自己的事情的缓急依据了。

2.读书笔记

以前很多作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会随身携带笔和笔记本。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段落和话语都把它们记下来。现在方便了,我们不需带笔和笔记本,只要一部手机,再加上印象笔记就可以写读书笔记了。

3.工作群聊

印象笔记还可以像QQ一样进行群聊,我们可以通过安卓、iPhone、iPad、Windows、Mac客户端或全新网页版体验工作群聊,所有客户端都能发送和接收信息,让你与自己的团队随时同步。

首先点击“新群聊”,输系人邮箱地址,发送群聊消息。然后可以共享单条笔记。接着打开笔记,点击笔记上方的工作群聊按钮即可发起群聊。当然也可以共享笔记本:打开笔记本,点击右侧的笔记本选项,选择“共享”即可。我们还可以为共享笔记或笔记本设置权限,根据联系人的使用需要,选择“可以编辑和邀请”“可以编辑”或“可以查看”。图3为发起的群聊界面。

印象笔记范文第5篇

于是,它不仅推出了层出不穷的小创意,并随时可以同步到任何用户登陆账号的地方,这也让无数人步入“放弃Word”,转向一种新的记录模式。据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15年9月中旬,印象笔记共拥有用户一亿五千万人,仅中国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1500万。这个数据不仅彰显着这个App的实际价值,同时也表明它改变了硅谷对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只有失败教训的认知,开创了一个时代。然而,当著名硅谷投资人比尔・格利预言,2015年将至少有一个死掉的“独角兽”公司(风投业,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大公司被称为“独角兽”公司)时。印象笔记这个估值超过20亿美金的公司,不幸中选,成为了公认的将是2015年第一个死掉的“独角兽”公司。

功用一再被神化

其实每个印象笔记的深度用户,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如果你关注印象笔记的微博、微信,或是订阅了它的官方博客,使用时间愈久,你会发现印象笔记几乎无所不能,无论是团队协作、知识管理、习惯养成、时间管理、清单分享,它样样都能拿下,既能帮你养成早起的习惯,又能帮你记录会议的重点,还能用来分享旅游出行的必备清单……

不过,印象笔记最强大的功能和难以超越的优势,是它的搜集。也许以前会有人说是搜集和捕捉,然而随着印象笔记的日益臃肿,它已经不适合用作刹那间灵感的记录和捕捉,至少在你使用原生客户端的时候会如此。

试想一下,伴随印象笔记的生态圈能力日趋广泛,其用户群也早已形成了“内容源输入-印象笔记-分发至归集地”的使用模式,每隔一段时间,才会着手打开App,把所有收集进来的内容分门别类,如果是知识点,则挑选出最重要的部份高亮;如果是扫描图片,则另存为保存好;如果是思维片断,不少人则试图转化到类似豆瓣之中……如此一来,印象笔记不知不觉成为了这一切的中转站而已。

毋庸置疑,印象笔记凭借其跨平台的特性与众多第三方服务集成,以及强大的搜集工具,绑定了数以亿级的用户,但是在日后实际使用应用过程中,用户真的会持续需要这样一个集成了群聊、提醒、标签等等功能繁多的印象笔记么?

问题接踵而至

从诞生以来,印象笔记一直是一个“常年沉默”的公司。在这发展的几年中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发生,甚至有人认为其“已经没了新鲜感“。

这一状态对于一个独角兽企业而言,足以引起的反思是:当下要务是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和留住人才。一个不变的事实是,加州的硅谷有数不尽的大公司、小公司、创业公司,它们似乎每天都在盯着其他企业人才变更,甚至随时等着挖人。

然而,印象笔记的创始人利宾却在公开场合大论,“没有那么在乎这公司的未来”,“毕竟没啥热情了”的话一出,尽显出印象笔记管理层漠不关心的言辞和态度,似乎影射了为何一直没能招来一个首席运营官,而自身的人才流失却日渐加重。

在美国排行首位的给公司打分的网站Glassdoor上,印象笔记员工打出的分数越来越低,而评论更是一眼望去的伤感。不少人留言表示,“如果你想在你的领域里成长,并有所作为,一定要避免来这种地方”,“我从未见过一个公司走下坡路到如此地步,真为那些聪明的人感到悲伤。”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初创公司,印象笔记甚至出现了财务不佳。特别是在今年初,更是对超过400个员工进行了5% 的降薪调整。

之后,印象笔记逐渐黯淡,甚至沉默到消声。

直到今年7月底,它终于按捺不住,搞了一个大动作,那就是炒掉了CEO,转由谷歌眼镜执行官克里斯・奥尼尔接替。然而,作为新总裁上台后,奥尼尔的致辞也是不温不火,他还认为,“我的任务是带领着团队做好下一个阶段的产品,提高利润,同时,要维护好印象笔记独一无二的特点。”仍未深挖印象笔记颓势渐露的根源。

著名的硅谷科技记者凯西牛顿更是经过推特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公司的新CEO把话说得如此官方客套,真让我深深地为这家企业的未来担忧。”

实际上,作为极少数能在中国成功复制的硅谷科技类原生公司之一,印象笔记的先发优势在于其非常规化的战略。像美国的“脸书”和“推特”常年被中国政府禁用,是因为中国本身具备较强的克隆模仿能力, 比如依次克隆产生了中国版“推特”――新浪微博,以及属于中国人的“脸书”――人人网,不仅迅速霸占了本土市场,甚至吸引了不少国际化用户。正因如此,使得美国“脸书”和“推特”这两家大公司对进驻中国完全失去信心了,而印象笔记却有别于次,走了另一条路――作为原生公司Evernote的中国克隆本身,印象笔记的运作完全是在中国,且目前中国的用户数,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尽管如此,除了在近些年的一些小规模的收购,印象笔记未能完成对于自身核心产品进行相关大型收购,而一直提及的规避产品风险以及新功能开发,也几经关注,却从未实现 。

此时最为糟糕的事情是,印象笔记的未来不再清晰,甚至创始人利宾再次哀伤地表示,“步入2015年后,印象笔记从未如此远离IPO之路。”是否可以理解为,印象笔记或将永远无法接近IPO了呢?

降薪加上迟迟不上市,导致团队员工因无法拿到股票作为潜在的收入而纷纷跳槽,产品的核心灵魂人物又一再看衰,印象笔记要走的路渐渐模糊。

未来在哪里?

不少用户都已经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印象笔记没有做出称得上是 “还不错”的产品了。曾经的“死忠粉”也在这样一股态势下渐渐被流失,而对新用户而言,其再也无法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可以催使人们安装使用了。

其实,同Dropbox的处境相同,印象笔记最终面临的现实是无法实现企业用户以盈利。如今,大多数企业客户已经使用了其他产品,其中完全可以代替并超过笔记类产品的功能。许多客户早已转化为谷歌或微软的企业应用套件忠实用户,其中从捆绑的共享类功能产品(包括Excel,PPT) 到以周边产品为中心的应用,强大且更有价值。

另外不得不提及的是,大数据时代,印象笔记在App store的排行榜里的排名,自2011年创下巅峰之后便持续下降,同时,与其相关的反馈数量也在大幅度下降,这也侧面验证了使用人数的减少。

当然,在当下印象笔记还没有死掉,网站仍然在运行,员工也会在周一继续出现在办公室里。但是,许多人都已看到的现状:从长期发展来看,印象笔记或将走向衰亡,只是那个时间点还有待观察。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大公司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可以建立能够扭转其命运的产品。而这一点对于印象笔记,终究是极其困难的。想想当下,招聘顶尖人才的成本昂贵至极,而印象笔记的衰退,已经从当年的高估值逐渐失去了价值,而找到一个还能进入印象笔记公司继续创新效力的人才确实艰难。

印象笔记范文第6篇

点击微信通讯录,新版的微信已经将公众号独立出来了,它又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这里就是你关注的各种微信公众账号。如果你在某个公众账号找到了有用的文章,那么点击右上角的“…”符号,在填出的菜单中选择“收藏”就可以了。此外,还可以收藏你的聊天记录,只需要用手指点击需要收藏的聊天记录(文字、图片和语音),这时在它顶上会出现一个菜单条,同样选择“收藏”即可。

内力:收藏夹的搜索功能

要想查看我们收藏的聊天记录和文章,只需切换到“我”,点击“我的收藏”就可以看到了。不过收藏夹只是按时间的顺序记录的,比较乱,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要查看的资料为图片,那点击搜索框旁的图片按钮,就可以看到收藏夹中的所有图片(如图1)。但是这样的方法比较呆板,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帮助。因为有时候你可能连关键字都记不得,或者收藏的图片太多,一时半会也找不到需要的图片。

外功:借力印象笔记

众所周知,印象笔记是一款全平台的功能强大的笔记软件,借力于它,可以将杂乱的微信收藏夹很快整理有序。在这里我们要借助三个步骤。

1、汇聚一处:绑定印象笔记账户,转存所有微信消息;

2、有序整理:用好笔记本、标签和搜索;

3、随时查看:任何手机和电脑,都能随时随地使用印象笔记,查看为你永久保存的微信文章。

绑定“笔记” 汇集信息

首先在公众账号中添加印象笔记(微信号:myyxbj),然后在印象笔记的对话窗口中点右下方的“更多功能/绑定账户”。如果你注册过印象笔记,直接点击“绑定印象笔记账户”,再输入账户信息即可(如图2),如果你没注册过,点击“3秒注册新账户”,即可直接拥有绑定到微信的印象笔记账户!

绑定成功以后,点开微信的“我/我的收藏”,将每条收藏的图文消息文章都通过“点击右上角”选择“我的印象笔记”,永久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如图3)。将所有要保存的文章都存到印象笔记后,打开任意手机、电脑版本的印象笔记同步一次。同步成功后,所有微信文章就都保存在名为“微信”的笔记本中了,并且所有笔记都带有标签“微信”。

整理印象笔记

整理印象笔记的方法有三种:笔记本、标签、笔记本+标签。

笔记本

可以将笔记本按照个人和工作分为两大类,在每类中,再细分为资料、个人行动记录以及最终总结等分类。这样在记录时就可以直接归类;在回顾时,只需点击相应笔记本,所有过去的记录一览无余,回顾和重现的效率会非常高。在每个笔记本前,还有数字和字母的标号,这样可以按照自己的顺序将笔记本排序,清晰程度更上一层楼,是非常直接借鉴的方法。

标签

相对于笔记本的优势有几点。

1.一条笔记可添加多个标签,而只能归属于一个笔记本,所以不会出现一条笔记无法明确笔记本归属的问题。

2.由于标签是针对笔记内容的,所以添加多个标签更符合人类大脑的记忆规律。

3.如果忘记了笔记所在笔记本,基本就得通过其他方式查找笔记了,而只要记起笔记的众多标签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就能快速找到笔记。

4.标签支持多层级结构,而笔记只支持二层结构,因为对于第一条最后描述的问题,如果笔记本层数过多,反而对整理笔记本不利。

关于标签的设定,可以将大类分为4W: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下面再细化为更小的标签。在查找时,可以通过按住Ctrl(Mac中为CMD)多选标签,用此法浏览笔记、定位笔记,一定是快速准确的。

笔记本+标签

找到笔记最快的方法:笔记本和标签双剑合璧。先选大类(也就是笔记本),再选一个或多个标签,灵活按自定义范围查看笔记,还能快速找到指定笔记。

搜索 为懒人准备的良药

整理笔记是一个比较系统费事的工作,对于有自律性的朋友来说很有用,可对于喜欢偷懒的人来说只会让他望而生畏。还好,印象笔记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搞定懒人们查找资料的问题。

印象笔记的搜索功能非常强大,虽然它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搜索框,但它的高级搜索功能可以帮助你按照笔记创建日期、笔记包含的文件类型、甚至是笔记创建的位置进行搜索,右图是比较常用的搜索语句列表(如图4)。

非但如此,你还可以直接在搜索框内搜索图片上的文字,效果非常棒!

印象笔记范文第7篇

这位独角兽俱乐部最年轻的会员,在今年7月送走了菲尔・利宾,迎来了新的CEO克里斯・奥尼尔。此后,Evernote便屡屡被媒体唱衰。

投入中国的产品――印象笔记在达到1150万用户的时候,其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有道云笔记用户已突破3500万,是其三倍之多。而近日,华为和有道在云笔记领域的正式合作,更是让印象笔记这个外来者雪上加霜。

拼“爹”:

国产基因更显亲民

迫于营收压力,今年1月,Evernote迎来了首次裁员。在过去的9个月里,Evernote裁减了大约18%的员工,今年9月底甚至宣布将关闭10个海外办公室中的3个。Evernote怎么了?

2008年,云笔记市场刚一兴起,Evernote便先声夺人,拿下了该领域的半壁江山。随后,微软也利用OneNote杀入市场,双方短兵相接,好不热闹。

2012年,Evernote的发展达到巅峰。此后,它在美国App Store上的排名便稳步下跌。中国市场是Evernote少有的翻身机会,然而,从目前在中国的战况看来,Evernote已错失良机。

2012年5月10日,Evernote通过本土公司的方式正式进入中国。

刚进入中国的Evernote使用的还是国际服务器,水土不服之下,用户新建和同步笔记的速度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慢了不少,且经常出现同步失败的问题。没有便捷性,让掌上笔记的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2013年,Evernote推出了针对中国的产品“印象笔记”,但与国际版账户相互独立(同一个邮箱可在两个版本下分别注册)。Evernote国际版账户服务器在国外,而印象笔记账户服务器在国内,二者没有使用同一套数据库,也无法同步,大量曾使用国际版账户的国内用户因此流失。没有了海量数据这一先天优势,中国市场的竞争随之变得公平起来:大家都是从0开始。

与本土产品相比,外来者印象笔记难免水土不服,稍显生分。

拿有道云笔记来说,作为印象笔记的中国学徒,能在市场上叱咤风云,并非偶然。早在2011年6月,印象笔记还在国外市场布局的时候,网易有道便预见笔记市场的前景,成立了有道笔记。

到2012年Evernote进入中国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市场已经群敌环伺。Evernote带动了国内云笔记市场的火爆,但用户的口碑相传之后,它的学徒同时也是对手相继崛起。凭借着免费、好用的亲民气质,以及更了解中国用户的心理,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为知笔记等国产应用,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空间容量为例。在国际、国内版本傻傻分不清楚的情况下,印象笔记还有免费版和收费版之分。免费版每月拥有固定的60M上传空间,收费版则可获得1G的空间容量。而国内其他笔记产品,如有道云笔记,在承诺永不收费的同时,其初始空间容量就有2G,基本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为知笔记每月也有500M容量,且逐月递增,这使其深受中国用户的欢迎。在中国这个受“免费思维”影响颇深的国度,印象笔记付费版的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

而有道云笔记在与华为牵手之后,实际上已经确立自己在国字号云笔记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了:华为将旗下的云笔记应用天天记事停止运营,300万用户数据并入有道云笔记中,有道云笔记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云笔记产品。

反观印象笔记,一开始虽因其海归气质和在国外市场的名气而让部分中国用户叫好。但其一方面要应对外部的压力,一方面内部也显出疲态――中国区前总经理谷懿于9月初离职,其市场占比逐渐下降。

很多在西方成功的产品,在中国都需要一个“重定位”的过程,原因在于两边社会结构非常不一样,但中国又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例如,IKEA在欧美是学生和低收入家庭家具市场的领先者,而在中国成功地重新定位到小资用户的市场上,非常了不起。很多品牌失败,也恰恰可以认为问题就出在这个重定位上面,比如百思买、雅虎。从这个角度看,印象笔记的相对优势也就不再那么明显。要想彻底融入中国市场,印象笔记还需放下架子接地气才行。

功能设计:

繁复与简洁

虽然不至于像OneNote一样,印象笔记除了写笔记和拍照片之外便再无其他功能,一旦无法保持联网状态便不停提示同步错误,但是其用户体验却也绝对说不上好。

除此之外,印象笔记本身的产品设计也引发不少用户吐槽。“打开和同步越来越慢”“界面过于复杂、容量小、副文本格式太复杂”“共享操作太麻烦、变更记录太难用、没法讨论”“Mac 应用太慢且不支持 Markdown”“整个 UI 太臃肿”……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云笔记的核心功能是浏览、记录和分享,太繁复的高级功能,反而显得累赘。

再加上国际版和中文版尚未整合,免费版用户又常常收到升级付费的“Sweet Tips”,用户越来越疲惫的心理下,印象笔记很难真正在中国市场上全面开花。

相较于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的口碑可谓好太多。深谙本土之道的有道云笔记在印象笔记不断新增各种功能以及强调向用户收费的同时,以“轻、快、免费”的特点反其道而行之。

有道云笔记的制胜之道在于做减法,将核心功能化繁为简后提供给用户。“操作界面简单、交互设计简洁”是大多数用户对有道云笔记的评价,简洁易用的界面为其圈起了一大批粉丝。虽然产品也偶尔遇到同步不稳定等问题,但用户也能一笑置之。只要浏览、记录和分享这几大核心功能简洁好用,用户的忠诚度便不会低。这恰恰是有道的过人之处。

点击“+”按钮便能轻松编辑;云笔记和云协作产品分开;利用群概念提高协作效率……操作的时候,有道云笔记将最常用的功能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用户几乎不用做任何思考。毕竟对于大多数对产品研究不深也没有太多技术能力的用户来说,一款不用看介绍就能上手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在保持简单、易用、流畅的产品体验的同时,又能覆盖用户主要需求,这才是好“笔记”的标准。而印象笔记的高级功能虽然设计复杂,却毕竟小众。

2013年9月,有道云笔记新增分享微信朋友圈功能,让大多数用户直呼过瘾。这无疑在满足用户交流分享刚需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自身产品的便捷性和用户黏性。而印象笔记提供的微信文章分享浏览,至今仍需要账户授权,显然无法适应国内用户的需求。

有道在工具类产品上打破前辈神话的经历此前也有――有道词典。目前看来,笔记也学习了词典当时突围的策略:先确定目标对象,做减法,搭建起核心功能。然后做加法,提供高级功能(如二级密码,发送分享等)和特色功能(白板纠偏,手写笔锋)。同时,高举免费和小巧的大旗,不断改善用户体验。云笔记是一个工具型的产品,所以快速、无障碍的体验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印象笔记新CEO克里斯(左)从菲尔・利宾(右)手中接过振兴公司的重担。

生态:

抢夺企业市场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只有实现了增值才能算是成功,而增值便体现在其衍生产品的价值中。比如腾讯,一开始只有QQ这一个产品,虽然做到了覆盖全国大多数用户,但这部分用户在没有发挥其价值的时候,腾讯也只是一个聊天工具。但随着用户的增加,腾讯逐渐开发了其他产品,如QQ秀、QQ音乐、QQ游戏等一系列风靡一时的QQ衍生产品,以及微信这个占据大部分80、90后在线通讯市场的工具。到这个时候,腾讯便不再只是QQ,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

对于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来说,发展衍生产品也是重要的一个布局。印象笔记将精力放在功能插件上,而有道云笔记则颇有先见之明地选择了企业市场。

团队协作、知识管理、习惯养成、时间管理、清单分享……印象笔记功能繁复,这是其优势,也恰好是其劣势。比如在中国,印象笔记便因此而折戟。但抛开繁复的问题,印象笔记的很多功能也还是有亮点的。比如,推出 “内容推荐”和“工作聊天”功能,向社交靠拢;开办印象市场,卖硬件和周边产品,向电商靠拢等。

如果说截图软件Skitch的推出,还能说是为了向图片应用靠拢,那么其他周边产品便让人不知所云、食之无味了。比如圈点、墨笔、食记、百宝箱等,更何况,在如此的折腾下,这些产品也并没有取得大的效果,各种bug引得用户怨声载道。比如2012年收购的墨笔,在2014年首次推出升级版时,遭到大量的用户抱怨,导致公司公开道歉并在一周内推出新升级的版本;又比如去年推出的“工作群聊”功能,在自家论坛上收到许多负面评价。食记、Hello以及Peek等产品则直接被关闭。

在对分享和协作方面的探索上,印象笔记错过了两三年的时间,直到2014年左右才真正开始做这件事。而此时,国外市场的Slack和国内的有道云笔记都早已对企业市场进行了迅速布局,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企业市场已被瓜分殆尽。

早在2013年,有道云笔记便预见了企业市场领域的巨大潜力,并早早进行了发力,将这一大块蛋糕吞入腹中。2014年11月,有道云协作正式推出,这是有道云笔记特别针对企业协作的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款基于资料管理和沟通的团队协作工具在中国庞大的企业市场环境里迅速发酵。

团队资料上传下载、搜索、协同编辑、版本管理等多功能以及通过电脑、手机的无缝对接,对于中小企业和团队来说,显得颇为适用。此外,有道云笔记还于今年上半年建立了销售团队,且订单还在逐月增长中。同时,不少客户在第一次使用后,还继续追加订单。而这一点却正是Evernote所忽视的,毕竟菲尔・利宾曾公开表示对建立销售团队这种事没有激情。

同时,有道在笔记产品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在即将推出的新版本中,有道云笔记更加强调用户的效率办公,尤其是针对文档的管理、预览、搜索、编辑等功能,同时强化了移动办公场景下的查看、分享及收藏等功能。

目前,有道云笔记用户量为3500万,云协作群组在27.6万左右,两个产品用户互有重叠。在二者双管齐下之时,有道牢牢把住了走企业市场道路的新方向,将印象笔记甩在了身后。

这两年,市场上涌现了很多协同工作产品,但仔细分析下,无外乎都是将时下最流行的微博时间线、微信群聊等社交化功能,嫁接到文档共享、任务管理等协作应用中去。印象笔记花一年半时间推出的群聊功能实际上已经很接近于协作,但毕竟未能将用户精准定位到企业上去,如此一来,印象笔记便在中国丢失了一大块蛋糕。但有道云笔记也不可大意,印象笔记的很多高级功能虽然小众,却也不失为一大亮点。

未来:

还是产品和体验

2012年至今,印象笔记的产品形态都并未有明显变化。前CEO菲尔・利宾曾自称对帮助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成长等CEO份内之事“没有激情”。产品的平淡、对人才的忽视以及不思进步的心理,都导致了其优质员工的流失,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创新的乏力。

2014年,一位科技博主发表了一篇抨击印象笔记的产品满是bug的文章,当时菲尔・利宾非常重视,甚至亲自联系到了这位作者,表示将把重心完全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然而6个月之后,印象笔记又回到原来的路上,继续推出一系列空有声势却然而并没有用的产品。

此前,印象笔记并没有一个足够好的市场研究和产品易用性测试团队,直到今年才配备。更让人无奈的是,印象笔记在Android、iOS等移动端的更新通常都是以“提升性能、修复错误”为主。虽然版本不断提升,但并没有革命出现。

在功能完善之后,印象笔记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盈利上,而基本停止了对新功能的探索。在此期间,印象笔记太过关注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企业用户,忽视了普通用户的感受。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让用户升级到高级账户的提示,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受。

在克里斯・奥尼尔成为印象笔记新任CEO之后,似乎也并没有将精力放在应用功能的提升上,而是集中在盈利上面,他的努力方向在于将目前的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再回想到之前菲尔・利宾“没有那么在乎这公司的未来” “毕竟没啥热情了”等言论,印象笔记想要再续辉煌,路还很长。

而身在网易旗下,一心只专注于笔记产品的有道云笔记,则显得聚焦得多。在个人市场兴起的时候,致力于笔记产品的开发;在企业市场尚未开始发力的时候,看到其潜力,并开发出协作产品。针对个人的笔记产品里,有道云笔记以3倍于印象笔记的用户睥睨群雄;而针对企业的协作产品更是牢牢将市场蛋糕含在嘴里,不给印象笔记任何机会。

如此看来,在这场“树”和“蚍蜉”的战争中,蚍蜉有道云笔记给了大树印象笔记狠狠一击。

印象笔记范文第8篇

然而对于另外一家硅谷公司Evernote,中国市场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2011年,谷懿作为一个Evernote的中国用户第一次在北京北辰洲际酒店见到Evernote创始人兼CEO Phil Libin。几番接触后,谷懿成为Evernote中国公司的总经理,也是Phil Libin在中国雇佣的第一个员工。“中国市场对我们太重要了,我希望找到一个了解我们,喜欢Evernote,也了解中国市场和用户的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开辟中国市场。Amy(谷懿)就是这个人。”Libin告诉《21CBR》记者。

愿意付费的中国用户

与“付费意愿”有关的是产品和服务本身,无关“是不是中国人”。

Evernote去年5月10日进入中国市场,启用“印象笔记”中文品牌。Libin透露,起初Evernote国际版在中国的用户数量是110万,平均付费率1%。“这110万是Evernote落地中国的根本原因,Evernote是追随用户而来的。”谷懿说。这也是她对考察中国市场的硅谷企业常说的,即想清楚为什么来中国。“印象笔记想明白了这一点。”她说。对于Libin来说,这110万用户意味着更多。“就算短期内收不到什么效果,我们也不急着在中国盈利。我们可以接受10年都在中国没有盈利。我们的目标不是在中国赚钱,而是在中国做出伟大的产品,服务世界上的每个人。在此基础上,我还是觉得有信心做到产品和利润的‘双丰收’的。”Libin对《21CBR》记者说。

一年过去,目前印象笔记拥有用户400万,另外有100多万Evernote国际版用户。一年积攒400万用户,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或许并不值得关注,但印象笔记在中国成功地延续了Evernote的免费增值(freemium)模式。一直以来,人们眼中的中国人喜欢免费,不愿意为App付费。然而在Libin看来,跟“付费意愿”有关的是产品和服务本身,无关“是不是中国人”。根据谷懿介绍,印象笔记的付费用户比例目前基本与Evernote持平,在4%左右。目前,升级为印象笔记高级账户后,每月可享受更大的上传容量,查询所有笔记的历史版本和修改记录,可以对PDF中的文字进行搜索,并随时隐藏广告。获得所有这些功能,每月需支付30元人民币或者每年支付283元人民币。

能够获得收入的原因有印象笔记的特殊性。据谷懿的介绍,印象笔记用户与Evernote用户一样,在传统的三大平台(iOS、Android、Windows)上,Windows 用户最多,该平台带来的收入也最多。“印象笔记的用户不是那种一看到收费扭头就走的,他们会独立思考,对于付费愿意琢磨,他们是愿意给帮助了他的工具付费,希望通过付费让工具走得更好的人。”谷懿向《21CBR》记者解释道。

这一切也源于Evernote针对中国市场所做的产品“搬运”。进入中国一个月后,印象笔记针对Evernote的周边产品如Hello、Food、Skitch、Clearly 等产品分别推出了中文版本。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联系了Evernote生态圈内几乎全部的软件和硬件厂商,说服他们为印象笔记提供服务。到2012年底,所有产品线基本引入完毕,中国用户可以在印象笔记上使用到所有Evernote的周边服务。

2012年12月1日,印象笔记应用程序商店“百宝箱”正式对中国,除了Pocket、ifttt、Any to do等在Evernote应用商店中一贯被重点推荐的应用外,“百宝箱”还囊括了Weico、豆果、UC浏览器等本土化的优质产品。并且同Evernote一贯的第三方战略一样,“百宝箱”对中国同样完全开放API,“我们永远欢迎那些优秀的软件服务加入到我们的生态系统中来,事实上,我们更希望把中国当做未来的创新熔炉。”Libin说,“作为开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他们的应用,我们也对北京提供专门的开发者工具包。我们希望提交的应用能在长达10余年或者更长的时期内为用户带来价值。”

半年时间,印象笔记在Evernote之外建立了一个全新且有自生长能力的生态系统。去年底,印象笔记的用户数从0增长到260万(全球4200万),中国也超越日本成为Evernote全球用户增长速度第二的国家。

本土创新

就Evernote来说,中国互联网的使用场景与国外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谷懿把2012年称为“搬运的一年”,而把2013年称为“本土创新的一年”。所谓本土创新,主要是加强与本土厂商的合作,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与微信的合作。今年2月5日印象笔记获得微信通用接口,接入微信底层API,创建“我的印象笔记”(微信号myyxbj)公众账号。用户将其与自己的“印象笔记”账号绑定,就能随时将微信里的文本、图片、语音、视频、位置和链接同步到“印象笔记”中,同时还支持微信朋友圈内链接的保存。

“我刚开始有这个想法是在去年下旬。”谷懿向《21CBR》透露,“我一直认为微信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好比MSN死的时候,我觉得这些聊天记录消失了特别可惜,所以我不希望大家的记忆因为一个工具没有了而消失,我希望把它保存到一个地方,由此产生了这个想法。”目前合作支持印象笔记账号绑定,不支持Evernote账号。“这是我们第一次与IM工具有如此紧密合作。”谷懿说。

Evernote一直奉行“全球设计,一个标准”。中国团队所做事情与其他国家一样,包括新产品本地化、上线、应用商店渠道、市场宣传,日常的用户反馈搜集等。目前,虽然国内用户对“印象笔记”的使用方式与国外用户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谷懿说,中国互联网的使用场景与Evernote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对WiFi同步设置的修改,“在国外,运营商一般是不限流量的,所以可以做到任何时间任意地点同步,”谷懿说,“但国内不一样,有一次我开启同步,一个月耗费了3GB流量,交了很多钱。”在中国团队的呼吁下,印象笔记提供了“仅WiFi连接时同步”功能,开启后可以节省流量。

现在,印象笔记团队拥有17人,他们也在中国为Evernote带来历史上第一个销售类职位——内部销售总监,这一职位主要负责帮助他们向国内中小企业介绍刚刚推出的“印象笔记企业版”。“印象笔记团队永远在为Evernote带来最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中用户反馈衍生出的想法也在源源不断地通过印象笔记向Evernote汇集,帮助Evernote在全球范围内改进产品。”谷懿告诉《21CBR》,Evernote在韩国与社交工具Kaka Talk的合作正是源于印象笔记在国内与微信的合作案例。

Libin一直向《21CBR》记者强调,他想将Evernote打造成一家能有长远发展的公司,而好的产品是Evernote能实现长远发展的保证。在Libin看来,用户在Evernote中放的东西越多,Evernote对用户就越重要。“谁会舍不得付出5美元给一个存储着你的记忆并且帮助你回忆起它们的应用呢?你的笔记,你的酒店,你的朋友,你一年的生活,然后是你的一生,”Libin顿了顿,“这价值千万。”

印象笔记范文第9篇

在中国,有小米的便签贴;在美国,今年9月底印象笔记在硅谷宣布推出在线商店Evernote Market。首批上线的产品包括整合印象笔记应用的ScanSnap扫描仪、Adonit Jot Script电子鼻及与3m联合推出的便签纸。此外,还推出了一些体现生活风格、帮助人们更好地投入工作的产品,比如斜挎包、纤微钱包、电脑包甚至袜子等等。

这些与日本、法国等厂商合作推出的生活用品价格不菲。一个皮制小钱包100美元,可立于桌面的三角形设计挎包要价200美元。Evernote的CEO菲尔·利宾在接受采访时说,“所有的周边产品都是要解决大家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难。”他解释,现在并不期望这些产品会像一般工厂量产的产品一样产生收益。印象笔记一直坚持“免费增值”模式,通过少数用户自愿付费盈利。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实体产品在成为印象笔记有效的品牌营销方式。据印象笔记中国区总裁谷懿透露,Evernote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做广告,目前的用户大多通过口碑传播得来,口碑传播是印象笔记产品获得有效用户最直接的途径。

但是,不难看出Evernote Market及其产品希望反映的是印象笔记所倡导的“让用户更聪明”的宗旨和品牌概念。以85美金五双袜子为例——据报道,其实印象笔记从去年就开始卖袜子,最初是由于推出商业版的时候,印象笔记开玩笑地顺带推出针对商务人士穿的袜子,意外的是两天就脱销了。于是这一次印象笔记重新设计再次趁势推出。菲尔·利宾对媒体的解释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每天上班前节省找袜子的20秒。因为我们的袜子彩色横纹的地方是前端,小腿部分都是黑色的,所以就算赶着上班抓错袜子也没关系,反正露出来的部分都一样。”

印象笔记过去也和众多科技公司一样,会提供带有公司Logo的T恤、水壶等附属产品,但两年前中止了供应。因为菲尔.利宾认为公司对品牌应该予以更多尊重。从Evernote Market上线开始,印象笔记的品牌便重新出现在公司作价销售的产品上。印象笔记市场营销总管安德鲁.辛科夫表示,这些产品可以帮助用户顺利完成工作。印象笔记的用户善于制造生活潮流,而印象笔记正为他们带来这些产品。

印象笔记范文第10篇

Phil Libin曾表示,这样的改变是为了让Evernote进入到新的更加激进的增长阶段,继续扩大Evernote的销售和市场。一年之后,Chris O'Neill来到中国,在印象笔记“象有新声”四周年活动上,给自己取了一个很中国的中文名――聂坤瑞的O’Neill畅谈了全球战略及对中国市场的期望。

Q:在您上任之后,对哪些战略和商业模式上进行了调整?

A:减少实体产品,我们现在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将还保留的产品通过合作伙伴递送给用户,这的确是我们的一个选择,也是很艰难的一个选择。因为我们希望把整个精力更多的关注在核心的业务上,即软件上,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而在商业模式上,目前来讲我们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块:免费增值的商业模式,其中部分免费用户会转化为付费用户。另外一种是企业用户,现在大约有20%的用户是付费的企业用户。我们现在也在和其它公司合作试验各种不同的方式,一起去演变我们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捆绑和分销。需要强调的是免费升值的商业模式,一直以来对于我们业务是很有效果的,我们可能在未来也会更多的去尝试,针对用户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还有他们在心理上觉得需要的功能,从而实现用户会为之付费。

Q:您如何评价中国市场的表现?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A:2008年5月,印象笔记(Evernote)在美国成立。2012年5月,印象笔记初入中国。四年时间,注册用户数从100万增长至2000万。中国是Evernote用户数的第二大市场,同时也是其收入的第三大市场。中国市场表现出众,且潜力巨大。统计表示,中国用户每月总计使用时间超过3亿分钟,再次印证中国知识工作者对印象笔记的喜爱。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印象笔记的国际化基因是我们与同类国际化企业合作的天然优势。Misfit、Wacom、Wework等硬件及企业级软件公司都有相关合作项目。为扎根中国市场、融入中国互联网生态圈,印象笔记也在中国选择了与众多本土科技公司、内容平台和教育机构合作,比如新东方、知乎、穷游、好奇心日报、出门问问等,也包括像生活方式社交应用TOWN。印象笔记希望进一步与合作伙伴互利共赢,共同成长。目前Evernote全球用户中76%为非美国用户,印象笔记的中国市场目标是在三年内赶超美国,成为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

Q:能具体谈谈在中国市场与新东方等合作伙伴,将如何共同推进市场战略?

A:双方首个合作项目是印象笔记与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联合主办的进步笔迹2016“全国中学生笔记大赛”。在大赛中,印象笔记团队将与优能中学教育团队一起为中学生研发并提供高效的笔记方法,帮助中学生改善笔记习惯和提升学习效率。大赛计划于7月中旬面向全国中学生正式开放。根据双方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印象笔记将协助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整合全球先进的数字化经验,探索知识管理方法与创新技术。

上一篇:有道云笔记范文 下一篇:死亡笔记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