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江苏职教课改新视界

时间:2022-08-10 03:43:15

标准引领:江苏职教课改新视界

【摘要】江苏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并实施,是江苏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首批课程标准编制集成了全省职教系统科研力量,体现了全体参与者强烈的时代精神和责任意识。课标的有效落实和发挥预期功效需要加大实施力度,确保课标在课堂层面发挥规范、引领和评价等应有作用,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关键词】江苏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09-04

【作者简介】冯志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和专业课教学。

在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直接领导、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研究所全力推进、各专业领域专家鼎力支持以及相关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努力下,我省正式颁布了首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这标志着江苏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批课程标准性文件编制工作基本结束,为我省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成了一项基础性工作。2016年秋学期,首批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将应用于全省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这是江苏职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全省各地和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层面实施行动,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全面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教学保障。

一、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责任意识推进江苏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编制工作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时代,创新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毫无疑问课程改革是必由之路和关键环节。进入21世纪以后,江苏省率先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于2005年颁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根据江苏产业结构的特点、社会职业领域的要求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选择了农业、化工、建筑、机电、电子、信息技术、汽车、纺织服装、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十二大类专业领域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德育、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渗透式、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整合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衔接式”的课程改革理念。按照“理论指导、点上实验、面上推广”的三步加以推进,“十一五”全省建立200个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和100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2013年,省教科院职教所组织全省60多所重点职业学校和近200名骨干教师开展并完成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36个主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工作,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指导文件。总体上,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后,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更好地促进职业学校加大课堂层面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升育人水平。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落实这一要求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式,是在省级层面对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引导,针对课程教学加强建章立制,整体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江苏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核心内容之一。

课程标准的开发和使用,将进一步规定职业学校课程结构要素及其实施准则和方法,确保学校统一的教学依据和教育水准,深入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江苏职业教育真正走入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常态。

二、集成全省职教系统科研力量,全力研发一批质量较高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一)以基础性研究为依托,提高开发团队的开发能力

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指导文件、规范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近十几年来,课程标准建设始终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工作,也是教育教学理论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形成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总体来看,在课程开发理念、逻辑、原则、课程范式、教材转化、教学实施、教学资源以及课程伦理等方面,还存在众多的理论及实践问题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研究。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对课程标准的研究主要阐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观点和相关理念,具有创新性,但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与技术,而在现实工作中又必须对课程标准的内涵、编制及实施有系统而全面的把握。因而,课程标准开发无论是工作推进还是具体实施都存在较大困难。

为此,省教科院职教所申报了省重点规划课题“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探索、反思和不断提升,解决了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开发思路,为扎实推进江苏中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提供理念、思路和操作模式。

(二)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进行多专业、多科目协同开发

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发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具体承担开发任务,首批完成至少12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在人手紧张、经验不足、周期较短的情况下,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课程标准开发任务,2015年6月,省教科院职教研究所组织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部分委员、12个专业大类教科研中心组组长、部分职业学校教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和制定了课程标准开发工作方案。会议确立了“统一标准、分类实施、项目管理、质量监控”的开发思路,集成全省职教科研力量,推进课程标准开发工作。

一是分类别、分专业组织。在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方案、开发指南后,省职业教育专业大类教科研中心组分专业类别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开发团队,制定本专业类别课程标准开发工作方案,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开发项目组,指导、推进、协调和评估各专业项目组的开发工作。二是统一规范、分门开发。各中心组依照开发指南,结合本专业类别特点,充分吸纳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相关成果与典型案例,在充分调研、总结和建构的基础上,引导省各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所在学校发挥引领作用,承担具体课程的开发任务。全省计有100多所职业学校、400多名骨干教师参与了课标编制工作。三是项目制管理方式。采用项目负责制,项目组组长由课程标准开发单位负责人担任,项目组组长全面负责本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工作。每个项目组又分为3~5个课程标准开发组,每组开发团队有4~6人,其中职业学校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2~4名、高职院教师1名、行业企业专家1名。四是实行过程化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开发组、各专业项目组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开发工作定期研讨会商制度和阶段性成果审核认证制度,对方案论证、中期检查、交流汇报、集中统稿等方面工作进行全程督促和指导。开发过程中及时安排专家集中讲评、分组现场技术指导、集中审稿,确保开发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三)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完善课标文本

经过一系列纷繁复杂、细致艰辛的开发工作,在反复论证、修订完善后,12个专业大类36个专业共14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试行稿)终于问世。2016年1月份在全省征求意见时,收到了两千多条修改建议,开发组据此不断完善。3月20日至28日,省教育厅组织了来自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出版部门、骨干教师等98位专家,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分析性评估工具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审读意见表》,分专业类别对147门中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进行了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课程标准坚持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反映职业岗位规范和前沿的技术要求,课程内容契合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体现了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项目化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标准对职业学校教学和评价既有明确的规范性,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大实施力度,确保有效落实并发挥预期效应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逻辑关系,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将课程标准所推行的课改内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哲学,将顶层设计和研究成果转化为职业学校课堂层面的实实在在的持久的教学行动,是实施过程中需要首先着重考虑的问题。为此,建议专业教师在学习、研究和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

(一)深入了解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基本依据和主要特点

本次编制的中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主要依据近期国家和省的有关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文件精神,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能力标准以及各门课程的规定内容、任务、实施要求,结合各课程领域研究和具体实践编制而成。课程标准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突出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能力建设和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课程内容力求反映职业岗位规范、最前沿的技术要求,教学方式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全面落实“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新精神。

(二)正确领悟课程标准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不是着眼于“学科”而是着眼于“课程”,在理念、内容和实施上都超越了教学大纲,对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方向引领、路径指导和规范前行的作用。针对当下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职场要求脱节、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课程标准开发者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吸纳了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基本思想和最新成果,着眼于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等基本框架、结构体例和表述方式上都体现了课程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引导和促进一线教师走上课改之路,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和专业特点,因地制宜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所承载的课改精神和课改要点

一是在课程理念上倡导教学主体的回归,课程目标倾向于优化学生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并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在课程结构上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广泛采用项目课程和行动导向课程,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在课程结构上体现模块化,既保证了课程功能的实现,也为职业学校课程的二次开发和学生多样化需求提供可选平台;三是在课程内容上,按照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原则,兼顾中高职衔接,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用衡量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可理解的、可实施的、可测的也是普遍可达到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内容标准;四是在课程实施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个角度来提出建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亲身实践,突出“做中学、做中教”;五是在课程评价上,突出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经验。

(四)充分运用综合化方式提高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

一是各地和各职业学校要广泛开展以新课程标准实施为内容的主题式和问题式培训,指导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二是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学评比带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研究教学问题,依据课标的较高要求,促进教师对传统教学“秩序”的质疑、突破和重构,形成现实批判和超越自我的良好品质,主动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实现高水平专业成长。三是创造良好的课标实施氛围。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者要确立课程标准的地位,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管理,通过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督导,引导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深入推进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四是建立课标实施情况反馈机制,动态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上一篇:诺奖获得者和转基因之争 下一篇:安徽省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