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时间:2022-08-09 11:16:01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安康学院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提出了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建设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基金项目】安康学院院校研究项目(yxyj2016003)。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院校。多科性的称作大学,单科性的称作学院。在这里,大学与学院并无层次高低之分,只是多科与单科之别,其培养层次均为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医师、律师、教师和管理干部等。@是一个相当庞大而且复杂的院校群,包括一部分“211工程”大学、一般部委属院校、地方高校、民办本科院校以及独立学院[1]。

2014年2月,国务院正式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方向,也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地方本科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2014年,教育部在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试点高校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 [2]

二、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如下。

(一)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组织教师到相关岗位进行培训、学习和锻炼,到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或挂职顶岗。

(二)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技能人才或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三)到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行业、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形成质量较高的考察调研报告。

(四)实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

(五)鼓励教师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执业资格等证书。

三、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各大院校的主要实施路径

(一)西安××学院主要路径

1.送派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或组织的相关岗位进行培训、学习和锻炼。

2.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使教师在参与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中提高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

3.到实训基地学习,观摩工作(生产)流程。

4.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实践工作经历、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黑河××学院主要路径

1.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到中小学、幼儿园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全过程参与教学、教研室活动。

2.应用类专业教师到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行业、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形成质量较高的考察调研报告;顶岗锻炼,到行业、企业单位、校外重点实验室、校外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的具体岗位顶岗。

3.公共课和思政课教师针对社会相关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三)重庆××学院主要路径

1.学校重点引进在国内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高技能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的专家;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具有3年及以上企业、行业工作经历的技能型人才。

2.实行专业教师顶岗工作制度。

3.实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制度。

4.实行校企合作项目研究支持制度。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在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念与实践上存在分歧

校企双方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和实际举措上有诸多分歧,制约了双方协同效应的发挥。高校倾向于追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企业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倾向于追求协同创新的经济利益,如技术创新成果及其商业转化等。这些分歧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导致难以利用双方各自优势实现良性互动与互利共赢[3]。

(二)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存在制度障碍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兼职教师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兼职教师的引入,改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密切了学校与社会和市场的联系。但由于对这些兼职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相对较少,兼职教师在高校中被边缘化,自我认同程度不高,工作动力不足。另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加上其投入到教学中的时间与精力比较有限,与学生缺乏深入沟通,整体教学效果欠佳。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对于到企业锻炼的教师来说,很多高校并未明确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的责权利要求,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缺乏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教师对教学实践与科研应用等方面的实际贡献难以得到公正、客观、有效的衡量,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的工作量与劳动报酬难以准确测算。

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科研导向性过强,“重科研轻技能”的评价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和科研的数量,忽视了实践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水平等问题。一些欧洲国家把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做了比较好的区分,而中国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到学校层面还缺乏一个将应用技术研究分类指导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在教师职称评审上,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很多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师,却因为制度上的原因一直无法晋升职称[4]。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改进的思考

(一)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丰富兼职人员的引进手段和管理方式

有针对性地深入高水平学校、对口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引进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将“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通过聘请大中型企业、行业的专业技术强、实践经验丰富,掌握行业前沿技术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外聘兼职教师、短期聘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等“柔性”引M形式,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社会效益和对学校事业发展的贡献。

(二)构建青年教师培养成长体系,加快中青年教师培养转型

构建青年教师培养成长体系,提升青年教师层次和水平。依托部级、省级培训项目,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国外访学进修或参与合作研究,逐步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坚持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挂职锻炼,分期分批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第一线进行工作与实践,更加深入地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应用型教师培养方法。

(三)启动人事制度改革,转变评价激励机制

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文件,将工程锻炼与教师的考核、职称晋升相挂钩。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转变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将生产实践、生产指导、专利发明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考核内容的转变引导教师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对教师科研的考核侧重于应用型研究,把教师的实践教学、学生实践水平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加强产教融合,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培训、挂职锻炼,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构建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化和技能化,不仅需要教师本人付出辛勤的汗水,努力向双师型教师标准靠近,同时还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的宏观设计和制度保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优越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成长氛围,加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队伍的成长[5]。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02):42.

[2] 汪一丁,王伟英.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2):63-65.

[3] 朱冰.“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 (23):110-112.

[4] 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 (04):56-59.

[5] 江利,黄莉.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误区与超越[J].高校教育管理,2015 , 9(02):43-47.

上一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下一篇:浅析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