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时间:2022-06-29 06:40:43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摘 要:“给”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个介词,也是学习汉语的二语习得者使用时偏误率较高的介词之一。本文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使用“给”出现的所有偏误句作为研究对象,归纳留学生使用介词“给”的偏误类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介词“给”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一、引言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中的描述,介词“给”的作用是介绍、引进动作的对象或发出者,有5种用法:1.引进给予的对象,即事物的接受者;2.引进服务的对象,即引进受益者;3.引进表达的对象;4.引进受损的对象;5.引进动作的发出者。只有第一种用法(即引进给予的对象),才能将“给+名词”放在句子的最后。[1]

由于“给”的用法十分复杂,因此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介词“给”时会产生大量的偏误。

二、介词“给”的偏误类型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按“字符串”查询“给”字,可以检索到7386条记录,去掉无关的例句后,最终选取用于考察的偏误句339句。本文按照混用、遗漏、误加、滥用、语序不当等类型对语料进行归纳研究。

(一)介词“给”的混用

介词“给”的用法复杂,且许多介词之间语义上有联系,因此介词的混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偏误。在考察的339句偏误句中,介词“给”混用偏误有196句,占全部偏误句的57.82%。而偏误主要集中于“给”与“对”、“给”与“让”的混用。

1.“给”与“对”的混用

在196句混用偏误句中,“给”与“对”的混用有78句。例如:

(1)我从他给我的行动上能了解他爱我。

(2)这样我认为给男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对”作为介词时主要有两种语义:①表示指示动作的对象:朝、向;②表示对待[2]。介词“给”的语义指向主要是针对给予,而“对”则是一种指向性。如例(1)中的“给”应改为“对”,“我从他对我的行动上能了解他畚摇保句子的重点在指向关系上,而不是动作传递的接受者是谁。

2.“给”与“让”的混用

“给”与“让”的混用有69句。例如:

(3)然后,他又给我们体会一些书中与社会的相同之处。

(4)这样会给孩子们得到更多教育。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让”作为介词时表示引进动作的施动者,动词前或后一般有表示完成、结果的词语,或者动词本身包含这种意思[2]。介词“给”同样可以表示引进动作的施事者,但二者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如例(3)中“给”的位置需要一个表示使令意义的词。虽然这里“给”的宾语“我们”也是动作的施事,但是句子的主语“他”并不是受事,而是主事者。因此这里合适的介词应该是“让”。例(4)中介词“给”的位置表示致使的意思,这个例句是非受事主语句,所以用介词“让”引出施事比较合适。

(二)介词“给”的遗漏

介词主要用在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一些指称性的谓词性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而一些不能直接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需要由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如果句子中介词缺失,就会造成偏误,给表达交流带来影响。

在本文选取的语料中,此类偏误句有56句。例如:

(5)我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千万别人家添麻烦。”

例(5)遗漏了介词“给”,从而导致句子出现语法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千万别给人家添麻烦”。

(三)介词“给”的误加

过度使用介词“给”也容易造成偏误。由于二语学习者没有准确掌握“给”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在不该用“给”时用了,出现了偏误。本文选取的这一类型的偏误句有72句。

(6)我说:“老师让我交给十块钱,已经用完了。”

(7)对了,给你们告诉一个好消息,这次考试我是第九名,而且进入到快班了。

例(6)、(7)中,“给”都是多余的。有些偏误句只要删去“给”字就可以,如例(6);有些偏误句则需要在删去“给”字的同时,调整句子的结构。如例(7),这个句子的正确表述为:“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四)介词“给”的滥用

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了介词“给”的用法之后,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某些语法规则过度泛化。例如:

(8)这故事告诉给我们说不要忘记这件事情。

(9)如果在外边看见青少年抽烟给他们罚钱。

例(8)中,“告诉”后面一般是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可以直接带宾语,而不能用“V+给”的结构,应改为“告诉我们”。例(9)中“罚钱”是离合词,不能说“给他们罚钱”,而应该说“罚他们的钱”。

(五)语序不当

1.介词结构位置不当

在现代汉语中,根据语法功能的不同,介词可以置于谓语之前或之后。有的介词结构比较稳定,而有的介词结构的位置则不固定,如“向、在、给”等。因此学生容易在使用这一类介词时产生偏误。

(10)我有时很想你做给我的完美的早饭。

例(10)中,“给”与其宾语组成的介宾结构在句子中作状语,应该放在句子的谓语之前。正确的表述为“你给我做的完美的早饭”。

2.结构错位

结构错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修饰语与介词结构之间次序不当,介词结构与主语之间次序不当,介词结构与否定副词之间次序不当,宾语与补语的次序不当等。[4]

(11)如果我们今后也这样下去的话,给下一代人绝对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例(11)的偏误属于修饰语与介词结构之间次序不当。“给”字介词结构应置于主谓之间,并且与谓语的关系比较紧密,应放在离谓语动词较近的位置,应该改为:“绝对会给下一代人带来不好的结果”。

(六)复合偏误

复合偏误,顾名思义就是句子中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偏误。

(12)父母要养成好的习惯给孩子们。

(13)因此我们应该按照我们自己的感觉下爱情定义。

例(12)是结构错位和“给”与“让”混用;例(13)是结构错位和“给”的遗漏。

三、介词“给”的偏误原因

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偏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其中介语的影响。根据塞林格的观点,中介语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5]。李晓琪也将中介语的来源概括为5个方面: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学习环境不良、文化迁移、交际策略[6]。本文从母语、目的语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介词“给”的偏误原因。

(一)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生在未掌握目的语语法规则的情况下,用自己母语的规则去解释和运用目的语,由此产生偏误的现象。留学生在使用介词“给”时产生偏误的部分原因在于留学生母语习惯的影响。上文归纳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介词“给”的偏误例句来自母语背景不同的学习者,其中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的偏误句较多。本文以母语为韩语的留学生为例,考察他们在使用介词“给”时的母Z负迁移。

从语法系统看,汉语与韩语是不同的。汉语是孤立语,用介词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介词位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而韩语是黏着语,助词与词尾十分丰富。助词放在体词性成分后面表示处所、时间、对象等语法意义。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韩国学生在使用表示时间、地点和对象的词语时往往会多加介词。例如:

(14)给你们告诉一个好消息。

韩语翻译:????? ??? ????? ?????

词译: 你们(与格助词) 一个 好消息 告诉

在韩语中,与格助词“??”是必不可少的。当韩国学生用汉语表达自己观点时,容易将与格助词一起翻译,造成介词“给”的误加这一偏误现象。

另外,韩国学生经过学习了解到汉语介词位置与韩语不同。但在母语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先说出体词性成分,意识到汉语介词的位置是在名词之前,不能用在体词性成分之后,就不使用“给”,由此造成了介词“给”的遗漏。

除了语法系统的差异,介词“给”与它的韩语对译词“??”语义功能的不对应也是韩国学生母语负迁移的重要原因。“??”在韩语中是与格助词,在非活动体名词后面写作“?”,在活动体名词后面写作“??”。“??”与汉语介词“给”一样都可以引进动作的对象,但“??”的语义比“给”更加广泛,在不同语境中相当于不同的汉语介词。

(15)我给妈妈寄了包裹。

韩语翻译:?? ????? ??? ???

(16)我认为给男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给”应改为“对”)

韩语翻译:???? ??? ???? ?????

(17)这样会给孩子们得到更多教育。(“给”应改为“让”)

韩语翻译:??? ???? ????? ? ?? ??? ????

(18)给朋友宣传我们的国家。(“给”应改为“向”)

韩语翻译:???? ????? ???? ????

由例(15)~(18)可以发现,韩语与格助词“??”可以译为汉语介词“给”“对”“让”“向”等。“??”与汉语介词是一对多的关系。韩国留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很难对这些介词进行区分,又因为介词“给”的语义特征与“??”有相似之处,他们往往会将这两者完全对应。因此,韩国学生在使用介词“给”时,容易产生混用偏误。

(二)目的语知识泛化

汉语介词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存在一定困难。许多介词用法十分相近,但在具体使用中有着细微的差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把他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生搬硬套运用到新的相似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

(19)就是说,很多人不知道让给下车的人先下是有礼貌的。

(20)比如,通过电视或新闻给人们告诉吸烟的坏处等等。

例(19)中的“让”没有给予义,因此不能用于“V+给”结构中。例(20)中的“告诉”是传递性动词,其对象要放在该动词之后,不能用“(给+N)+V”结构。

(三)语言环境的影响

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汉语,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汉语。同一班级的留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母语背景,因此由母语的负迁移产生的偏误多少也是不同的。学生在用汉语交流的过程中,极有可能相互影响,加大偏误出现的概率。在课堂外,相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往往用母语交流,因此练习汉语的机会就减少了,这样也容易造成汉语使用时因不熟练产生偏误。另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现代汉语口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规范的,如“我等会儿给你电话”,省略了“打”这个中心动词,直接将“给”当作动词来用。这样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会对留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使他们误以为“给”字介词结构修饰的中心动词是可以省略的,由此造成偏误。

以上分析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介词“给”偏误产生的原因。我们发现,介词“给”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以及语言环境的影响。另外,介词“给”的偏误来源还有教材、教师、教学的客观原因和学生学习策略的主观原因,这里不作具体分析。

四、结语

介词没有实义,只能通过与其他词语搭配形成介词结构作句子成分。介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介词“给”是留学生大量使用但存在普遍偏误的虚词。本文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介词“给”的偏误句339句,将例句归纳为六种类型。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总结导致偏误的原因。

就偏误的类型看,本文将介词“给”的偏误分为六种类型。第一类是介词的混用,主要分析了介词“给”与“对、让、跟、向、被、为”的混用偏误;第二类是介词“给”的遗漏;第三类是介词“给”的误加;第四类是介词“给”的滥用;第五类是语序不当,包括介词结构位置不当和结构错位两种偏误现象;第六类是复合偏误,即句子中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偏误。

从导致偏误的原因看,第一种是母语的负迁移,主要分析了母语为韩语者的母语负迁移,韩语与汉语语法系统的差异,介词“给”与它的韩语对译词的语义功能不对应,是韩国学生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第二种是目的语知识的泛化;第三种是语言环境的影响。

本文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介词“给”的偏误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为介词“给”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李柏令.第二语言习得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5]王建勤.中介语产生的诸因素及相互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

[6]李晓琪.中介语与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5,(4).

[7]王琳.使役“给”的偏误及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2013,(4).

[8]栾育青.“S+给+NP1+V+NP2”用成双宾语句的偏误原因实证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3).

[9]华相.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暨南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1).

[10]陈.外国学生介词“给”的偏误分析[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1]李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介词“给”的偏误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杨永.留学生介词“给”偏误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张烷灵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 200030)

上一篇:从《魏氏乐谱》发展反思当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