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财务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时间:2022-08-09 11:05:04

规范财务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对高校财务管理作了客观的分析,以提升绩效管理理念,实现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并重,全面提高财务管理的施政能力,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十五”期间,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资源增加,资金投入逐年增多,使高校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是高校财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规范财务管理对促进和谐发展的作用

促进校园和谐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创新的财务管理,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规范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也是彰显民主法治的天地,财务管理一向遵从“依法治校,科学理财,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突出收入来源的合法性,经费支出的合理性,资金运用效果的显现性。近几年逐步推行财务制度公开,账务处理程序公开,财务收支预算、决算公开,教育收费政策公开,有效地促进了民主管理。

规范管理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是维护公平正义,也是为了彻底割断权力扭曲的经济利益动因,消除以公谋私的土壤,反对商业贿赂,禁止私设“小金库”,排除部门利益干扰,遏制学校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团体化,团体利益个人化行为。让掌握公共资源越多的人和部门做出越大的贡献,从而进一步体现公平正义。

(二)规范财务管理,有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氛围,支持充满活力事物

财务管理的重点是以诚信为本,职业道德为重,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在管理中注重与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竭诚为师生服务,坦然面对各种矛盾并不断运用财务管理手段减轻矛盾程度,减少耗费时间、过于繁琐、多层次的审批环节和操作环节,促进多方面的和谐。

学校财务预算,始终向着积极推动政治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教育活力的方面倾斜,节约使用各种资源,降低运行成本,保障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合法性、节约性和高效性,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充满活力。

(三)规范财务管理,有利于维护安定有序的局面,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运用科学发展观,保持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目前,高校普遍债务缠身开始负债运行,成为银行的“债务人”,已有一部分大学负债达10多亿元。据业内人士估计,银行贷款占到学校基建总投资的80%以上。当前尤其要创新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有效约束盲目举债和急功近利行为,防范豪华校园背后以及超速扩张引发的金融风险。

财务部门运用预算管理、经济杠杆、资金倾斜和资源配置等组合作用,积极支持校园进行人文氛围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污染及绿化建设等,促进学校积奠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趋向宁静、美丽、自然。

二、强化绩效管理,实行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并重,保障和谐发展

“十五”期间高校财务管理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运用科学发展观客观分析现状,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功能有效结合并充分运用,保障和谐发展,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财务管理从内涵到外延变得更加丰富并具有开拓性

二十多年来,高校财务部门从总务、后勤的附属状态下脱颖而出,逐步站稳脚跟,创建了一片新天地;财务部门的地位由低变高,其管理职能也由弱变强;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由成百上千万元发展到几十亿元;学校理财环境由过去的分散混乱改变为规范有序;财务核算的手段由手中的算盘进化到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财务管理从内涵和外延,都变得更加丰富并具有开拓性。

尤其是预算管理有很大突破,在预算编制的形式上实现了由财务部门一家编制简单的收支项目对应预算,向多层级的归口上报形成综合部门预算方面转变,使预算的合理性和透明性进一步增强。在编制方法上,由原来的基数加发展的传统做法,逐步向零基预算转变,并逐步建立起基础数据库,与预算执行系统有效衔接。在管理机制上,由编制与执行一体化管理,逐步向编制、审批、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转变。

(二)财务管理在资金分配、流转、使用环节方面尚存在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资金总量不足,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学校没有那么多钱,需求往往超出财务承受能力;二是学校的资金投下去有的支出效益不高,存在没有花好钱的问题。问题主要出在三个方面:

1.资金分配环节方面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编制财务预算往往是资金缺口大,收入与支出难平衡,项目论证时间不充分,合理分配教学、科研、基建、后勤等方面的资金,基础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不够,用于巩固提高和发展建设的资金,在投入比例上难以科学确定。

2.资金流转环节方面的问题。加强监督不够,除财务部门外,其他教学、科研、基建、后勤等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往往预算安排下去后,用钱有人关心监督无人过问,各有关单位的监督职责不清晰、监督岗位不明确,支出的随意性在某些主要领导身上还存在,管钱的与用钱的沟通不够,归口管理力度不够,导致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流于形式,有的甚至严重失去控制。

3.资金使用环节方面的问题。发展快、用钱多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也出现用钱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例:有的学校引进人才,一个人就拨给几十万或百万以上,但学科建设成效低微;有的把资金拿出去投融资有去无回,使学校蒙受巨大损失;有的科研项目投入多成本耗费大,中途出现与他人合作不下去提前解除合约,甚至还赔钱;有的出现投资决策失误、铺张浪费搞花架子、设备重复购置与闲置等问题。

(三)提升绩效管理理念,实现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并重

财务管理涵盖筹集资金、预算管理、收入分配、制度建设、会计核算、信息、协调服务等方面,不是一项孤立禁止的简单工作,而是一项充满动态发展关乎学校全局的复杂工程。因此,提升绩效管理理念,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绩效管理的理念实质就是保证有限的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绩效管理是科学分配各种资源加强监督的有力手段之一。绩效管理说到底是三个符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财务管理的需要;符合财务改革的潮流。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运作资金越来越多,做什么事都要讲绩效,学校不仅要重视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更重要的是重视效益情况。在实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努力做好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较好地满足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财务处、归口部门、项目负责人等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

三、全面提高财务管理的施政能力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各种挑战,使财务部门的施政能力受到严峻考验。施政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学会审时度势,提高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

财务管理首先要坚持规范管理,但也要学会创新管理、审时度势,看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势头,判断学校的发展重点和趋势,该花的钱要提前做预算安排,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在关键时刻拿不出钱贻误战机,管钱也要熟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对于急功近利的工程要从持续发展的需要加以控制。

(二)置身改革发展,提高推进和谐发展的能力

健全、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由过去只管资金支出,转向统一预算管理;由过去事后算账转向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由过去只注重微观事物管理,转向紧密联系学校中心工作跟踪问效,置身于改革发展中,提高推进和谐发展的能力。

(三)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营造良好环境的能力

学校在发展的进程中,单靠国家财政单一的资金来源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日益扩大的资金需要。各学校要适时分析现状,尽快建立起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拓展筹资融资空间,优化办学资金结构,确立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校产物业收入、校办产业上缴、社会捐资、引资兴建、存款利息、回收水电费、金融机构贷款等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模式,使学校自筹资金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基本形成“财政拨款保证工资和专项,教育收费保障正常运转,银行贷款支撑基本建设”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良好理财环境。

(四)全面规范管理,提高驾驭财务工作的能力

全校实行校长领导下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经济责任制。主管财务校长统领全校各项财经工作;财务部门负责预算总编制、资金总调度、贷款总控制、二级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管理等;学院、部(处)长负责分管本级和归口各项经济事宜。全校非法人基层单位,全部收支纳入财务处统一管理,统一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监控,有效集中全校财力,提高资金调控能力,从而保障“985”建设、“211”工程建设、学科点建设、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和新校区的建设顺利进行。

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应财政改革和学校发展要求的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理顺管理关系,调动学校、院系、部门与教职工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学校理财环境,更好地适应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校一级财务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的综合管理职能;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理财环境,学校每年要召开一次财务工作会议;校长与财务处每月要共同深入研究一次财务工作;建立财务监察审计联席制度,定期研究财务管理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设立总会计师岗位,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让财务负责人有更多的机会享有知情权、发言权和参与决策权。要创造条件搭建财务管理高级平台,条件成熟时筹建成立“省高校财务管理研究中心”机构等,挂靠一所高校日常管理,以全面促进财务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型、高层次发展。

上一篇: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模式比较 下一篇:高校会计确认基础的缺陷与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