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2-08-09 08:36:32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我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素质高、学识渊博。地理作为中学教育中唯一既跨自然学科,又跨人文学科的一门学科,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与我们日常生活(天气、气候)、工农业生产、城市、国防、军事建设等密切相关,综合性强,实用性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素材。地理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教学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怎样才能发挥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作用,关键是要正确确定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一直以来,我们都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只重视教师的“自我展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获,学生只记住了地理知识,而没获得地理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素质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效果来决定其成功与否,那么如何发挥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让学生明确“目标”

这是学生的心理准备阶段,旨在创境设疑,明确的目标,宛如醒目的靶子,为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地把目标交给学生,目标的明确可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有时目标可由教师在课前直接告诉学生,有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逐步揭示,如学“美国”一节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回顾前面的“日本”,“印度”“德国”的内容,用类比的方法,由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时可以由学生课后整理归纳得出。

2、让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问题的设计,要经常采用讨论、争辩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如学习新课时,让学生分组看书、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然后归纳各组问题,对有意义的问题再自学、商讨答案,如学习“水资源”一节时,教师可出示几幅漫画,配上材料,让学生看着漫画,读着材料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

3、让学生剖“疑难”

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和重要的知识点,学生认识往往较模糊、欠深刻,在教学这类知识时,教师应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如教学“时区和日界线”时,对于“区时的推算和日期的变更 ”及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讨论“ 区时推算和日期变更”的规律,并总结出应用的方法,这样学生思维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4、让学生探究“思路”

对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教师应用最少的时间去点拨诱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主动探求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如教学“局部读图题”时,一些学生对“图”的整体观念较强,但对“局部图”却不知所措,教师可先让学生讨论、思考、说做这类题目的方法和思路,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做题步骤:最知点(猜想)――联想(确是)――依所学知识(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让学生归纳“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指导已成为各科教学改革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些学法,进而让学生学会归纳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自主研学的能力。如世界地理中分区地理,各大区的教材安排结构大体相似,固此学过两大区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两大区的内容和组织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分区地理的学法。依此让学生自主学习后几个大区。

6、让学生学做“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系统课堂所学知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为培养学生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必须打破每课由老师小结的专利,通过让学生个人想小结,同桌之间说小结,小组内部议小结,学生单人讲小结等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如学习完“澳大利亚”一节内容后,让学生依据题目“我印象中的澳大利亚”完成本节的小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编导,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主持者,是“配角”,要为学生量身定制自主研学模式并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等。教师应如何发挥编导、设计者、主持者的教学“配角”作用呢?1、要根据不同课题,制定不同形式的研学形式。其基本方式有四种:①研读型:适用于介绍新的概念或了解阅读内容,例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概念等,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经过进一步思考讨论达到透彻理解,②探索型:适用于学生根据地图或实物学习的内容,例如利用地球仪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学生根据地球仪知识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然后研究其形成。③讨论型:多适用于根据地图学习知识点的课题,例如四大高原的学习,根据地图册先分组讨论出从哪些方面比较四大高原,再找出比较好的答案。④整理型:多用于复习课或小结,根据课文整理知识点,然后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归纳系统,整理或表格的形成,便于记忆。四种类型不是绝对的,有时课题需综合使用以上方法,边学,边做,边议来完成。2、采用开放型的教学材料。教学中不能囿于地理课本,要从学生生活中挖掘地理教学素材、案例。如本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状况,有无生态破坏(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有哪些厂矿企业,布局是否合理,本地农业结构是否合理,应如何调整农业结构才能增产增收等。使学生感觉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并能利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完善的人文精神。总之,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定位并发挥好师生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议”的时间交给学生,把“练”的情趣留给学生,让主体唱好主角,让主体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地理知识,才能应用地理知识,才能提高人文素质。教学中教师虽然退出了绝对支配地位,但其重要作用并没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准备学生学习用品,灵活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做出及时评价,要认真地备课,广泛查阅资料,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上一篇: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下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