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时间:2022-08-09 07:50:27

注重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深入实施的今天,教师要达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整体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主体意识、效率意识和训练意识、反思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就要活化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知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教学,强化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成效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学习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在新课程理念深入实施的今天,教师要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整体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主体意识、效率意识和训练意识、反思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转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和“扬声器”式的角色,废除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忽视学生能动性培养的单行线、就范式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强化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活化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成效的整体进步。

一、注重学生的内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能实现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参与热情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有着同样深切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用关爱之心和关怀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往,主动深入学生中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畅谈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令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协调好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发表见解和观点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见解,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实际,创设动画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挑战性情境、游戏情境、发现情境、实践情境等教学情境,如,教学一次函数内容时,可以设置动画情境;在学习幂的知识时,设置小组抢答的游戏情境;在学习几何知识圆与圆位置关系时,设置挑战性情境。教师通过这些情景的设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增进学生探求新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数学的生活性,增进课堂教学趣味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的基础知识学科,其定理、法则、性质等相关内容“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如,进行货物买卖,测量山体的高度,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统计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趣味性,通过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笔者借助丰富的教学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采用小组抢答的游戏形式,看哪个小组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找出最多的对称图形,又让两个学生进行动作相对性的演示。学生在进行找寻的过程中,将知识的巩固融入到游戏之中,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灵活,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三、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解题技巧后,通过对知识的有机融合,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再创造”出新的学习成果。学生在创新知识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教师靠灌输的方法,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发现与创造,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进行知识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转变课堂统治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使其在知识的创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进行探索创造的兴趣和动力。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后,笔者提出问题:“已知ABC,在AB和AC边上取两点E、F,如果要使AEF∽ABC,则应具备什么条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通过认真思考,小组讨论,提出了满足条件的各个结论。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热情,又提高了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能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独立个体,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师的教授,形成了探究知识、实践探索等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的良好氛围,注重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内容后,笔者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实践题目:“小明今天不小心将一块圆形的玻璃镜打破成了两块,现在小明将其中的一块带了过来,你能帮他重新画一块完整的玻璃吗?”笔者通过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谈 下一篇: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