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群体文化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

时间:2022-08-09 07:26:31

浅谈研究生群体文化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研究生群体作为高校校园中较高层次的文化群体,其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进行科研创造。研究生群体文化作为研究生参与最直接、最深入的文化活动,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加强研究生群体文化的建设来培养研究生创造力。

关键词 研究生群体文化 创造力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Influence of Graduate Student Culture to the

Innove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YANG Yingrui

(School of Education Scuenc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progress, it is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for national prosperity. Graduate group is a higher level culture groups of the campus, whose main task is to conduct research to learn and create. The graduate culture is the most directly involved by graduate students in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rain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is article is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e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groups to train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 cultur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graduate students

0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迅速发展,文化日渐的丰富而复杂,但其反过来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研究生群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各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研究生群体文化的建设为研究生创造力的培养服务成为当代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研究生群体文化的内涵探析

1.1 研究生群体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若想给其下一个严谨、准确的定义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由于分析事物的角度不同及自身的主观性,造成了大家对其概念内涵的不同见解。同样的,教育界对研究生群体文化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处在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各家对研究生群体文化的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研究生群体文化的主体特征、生活特性、学术特点和创新特质四个方面。

笔者从文化的内涵的定义的角度,认为研究生群体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上:研究生群体文化是研究生与研究生、研究生管理者以及与社会之间在互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研究生群体文化主要是指以校园为内部环境,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及其管理者之间互动的总和,主要表现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情感、人格等三个方面的交往互动。①

1.2 研究生群体文化的特点

群体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没有群体的存在就没有文化。研究生群体文化是为整个研究生群体所共享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研究生在年龄结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与高校校园内的其他群体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群体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群体文化的特点。

研究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习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使其群体文化具有稳定性、社会性的特点。而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追求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因此其群体文化带有明显的独立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2 研究生群体文化促进研究生创造力发展的功能

2005年1月 21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试图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养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中提出: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何为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创新能力呢?

2.1 创造力的内涵及生成条件

创造力是指利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本领。创造力是潜伏于主体体内的一种隐性的能力状态,主体的潜在创造力被激发而最终产生以创造产品的形式为标志的现实的创造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生成条件从主体方面来讲分为三个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劲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②

2.2 研究群体文化培养研究生创造力

一个人的创造力的高低,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包括先天的基因遗传和后天环境。创造力的生成会受到一定的情境的激发和刺激。著名创造力理论家吉尔福特认为,每个人先天都具有创造力的潜能,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异。这种潜能需要某种情境的激发,这样的情境包括成功的欲望、改变现实的需要、对专业知识的热衷和与人攀比的心理等方面。那么自然研究生的创造力的高低与他们所处的情境――研究生群体文化的氛围密不可分。

研究生群体文化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最深远、最深刻的。因为研究生群体文化是研究生最直接、最长时间接触的文化,它对研究生创造力生成条件的三个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劲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推动了研究生创造力的生成,而且甚至会对研究生的一生造成影响。

3 对研究生创造力培养的思考

一个人能够表现出创造力的最根本因素是要具有强劲的创新意识,如果行为主体没有这种意识,所有的行为都是盲目被动的,那从何谈创新呢?那么该如何利用研究生群体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呢?

3.1 丰富研究生群体文化,提供创新舞台

要通过网络、校报、广播、图书馆等传播媒介,在校园中为研究生营造一个绿色的、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应通过让研究生积极参加一些学术研究创新活动,也可以邀请一些国内外的专家来学校开讲座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让研究生了解相关学术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以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很多研究生认为只了解与自己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最新动态就可以了,其实这远远是不够的。现在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社会,各种知识的融合、各种思想的碰撞和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反而能引发出创新点,因此研究生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3.2 加强研究生群体文化的渗透功能

研究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其过程是一种文化浸润的过程,需要某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为其创造条件。研究生在这个文化氛围中会无意识地受到文化的隐性渗透作用。应从研究生的内在心理特征与需求出发,建设具有较强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作用的文化环境,渗透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研究生群体文化中创新、自由的积极因素对研究生的创造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研究生群体文化中要坚决抵制消极的、低俗的文化侵袭,将社会主流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融入研究生的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能力,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

3.3 加强研究生群体的合作意识

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通过合作可以创造出大于单个单独发展的研究成果之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研究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自然也少不了合作。通过与同专业的研究生的合作,这样的学术交流可以更深、更广的认识所要研究的问题;或是和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合作,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要研究的问题,引发创新点;也可以加强和导师的合作,导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但眼观现在的研究生群体文化,合作的氛围比较弱。很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科研成果等大部分属于单干行为。因此,要加强研究生与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或是和其它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力图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科研。

3.4 重视导师的指导

影响研究生创造力的培养因素众多,但导师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全面的。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可谓是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其影响的不仅是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最主要的是导师自身的性格、价值观、学术素养等对研究生造成隐性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并建立导师的榜样形象,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的直接指导,以其自身人格魅力来塑造创新型的研究生。

4 结语

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给研究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通过文化的渗透来影响研究生,激发研究生创造兴趣的基础上,在探索中去培养创造的能力。

注释

① 鲁满新,刘彬.研究生群体文化及其功能[J].文教资料,2007(20).

② 易小明.研究生创新能力生成的主体条件[J].齐鲁学刊,2007(1).

参考文献

[1] 鲁满新,刘彬.研究生群体文化及其功能[J].文化艺术研究,2007(10):49-50.

[2] 曹建民,,张波.创新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亚文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3] 张淑锵.研究生文化研究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4] 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48.

[5] 黄为民,陈林.论导师的指引与研究生创造力开发[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264-26.

上一篇:关于地方高校制定发展规划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全纳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