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09 07:04:14

试论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朗读是语言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现实教学中却往往不被重视,所以重新探讨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朗读 语言学习 教学

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性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古人说过:“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不能言,何以为人?”同时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载体,因为它,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正如西方哲人莫里斯所说:“人类文明是依赖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既然语言在整个社会中是如此重要,作为语言教学工作者的我们,无疑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语言,是我们应该思索探究的永恒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朗读在整个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朗读的作用,先辈们已有一定认识,在旧式的国文教学中,备受重视,“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三字经》),现在我们可以从一些图像资料上看到老先生捋着胡须领着弟子们在那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吟诵的情景。现代文学家、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也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蜜咏甜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国文教学》)尽管如此,朗读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重视,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

(一)考试的压力。虽然在我们的初高中语文、英语的课程标准中都明确要求我们学生的朗读应达到何种水平,但在我们现行的语言科目考试中,却都没有对朗读能力的测验。所以,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他们会重点抓看似可以立竿见影的语法、词汇、写作等,而忽视朗读这一项。

(二)教师自身的原因。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但由于自身朗读水平欠佳,会有意无意地回避范读这一环,而让学生自己读。从形式上看,省略掉教师范读无碍大雅,但正是少了它,学生读起来没有一个心理目标,会显得参差不齐。同时,教师也没法给学生的朗读给予高屋建瓴式评价和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难达到一定高度。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即使在短短30分钟的早读课上,仍有教师在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的讲着各种习题。教师的敬业精神固然可嘉,但殊不知这样往往会事倍功半,换来的有可能是学生的恹恹欲睡。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知道,学习一样东西时,只有调动各种感官学习效果才会达到最佳状态。我们来比较一下朗读、默读、听教师讲授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感官运转过程:朗读――目―脑―口―耳―脑,默读――目―脑,听――耳―脑。后两种方式从程序上简化了不少,这样,朗读看起来似乎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方式,但实际上,出声朗读这一身体行为给大脑带来了紧张感,使注意力得以集中,同时,朗读出声会促使自己用耳朵听,即眼、口、耳、脑得同时工作,会增强对左右脑的刺激,激活脑细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可以增进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说,语言是文化思想的载体,所以学习语言,也是对情操的陶冶,是一种审美活动。如果我们把这一审美活动比作是参拜真善美的殿堂,那么教师的范读就是为学生庄严地开启殿堂的大门。教师动情的朗读会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其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润物有声”,学生会禁不住心为之动、神为之摇,随教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通过自己的朗读,实现与文本零距离的对话,寻觅美的殿堂。而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常常会成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情感依据。有了学生这种从心底的尊敬和爱戴,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形成,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该语言学习的兴趣,很少有喜欢这个教师而不乐意学习这门课的情况。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系统的感受能力,是一种心理行为能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旦形成较好的语感,那么对语言的学习就会有轻车熟路之感。正因为如此,现代神经语言学家华生指出:“所有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语言学习关键在于语感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缺少语感就永远谈不上掌握和精通。”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件至关重要但也费心的事。其实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方式,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训练,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中,只有通过多读、熟读方可全面把握。充满感情的朗读就会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尽可能地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从而使其语感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

朗读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做一个朗读的践行者,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也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更动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2][日]小田晋著.陈苏译.记忆力的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3]邓萍萍.谈朗读教育与语言审美活动.教育科学,2006年2月.

上一篇:媒体舆论监督分级现象研究 下一篇:智慧不能言传――少教而多学教学观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