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时间:2022-08-28 05:38:46

试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摘 要:正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朗读技巧;情感体验 ;语感

中图分类号:G 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3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内容部分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朗读教学, 培养学生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英语常常要读、要背,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还有一个培养语感的问题。随着考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同学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问题重心的揣摩、词句运用的作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还屡见不鲜,个中原因,就是分析文章的能力还不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悟性”还不高。此时,我们有些同学就不能仅从分析文章的方法上找原因,更应当多多朗读,这样,会使你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语言上通顺流畅,做到简洁正确,明白无误。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学生朗读时,还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当然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等等。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加强朗读指导,提高朗读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朗读指导的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集理解、感悟于一体。有时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面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常听一些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些,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三、在激情范读中激发兴趣

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显而易见,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比细致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模仿教师的声音、表情,教师只要适时的引导,就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老师与其经常对学生说:“用欢快的语气读”,“用愤慨的语气读”,“用同情的语气读”……不如老师适时的范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有人在赞誉课堂朗读教学艺术时说:“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如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感情纯正地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了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就差不多达到一半了。”

新教材七年级第一课是诗歌《在山的那边》,诗歌朗读的感染力是不容置疑的。授课时我没有进行过多的理论指导,而是一边范读;一边放音乐,让学生们闭着眼睛,尽情地想象。读完后,我问学生:“你们都看见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思维开阔了,诗中的“山”、“海”在他们的脑海里都“活”了起来。我再范读了一遍,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再让学生读,效果就非常好了。同学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朗读教学超出了预期的目的。

上一篇:如何将高中物理课堂转化成学生的舞台 下一篇:优化课堂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