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0 05:33:26

试论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从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作品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能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朗读是推动语言规范的基本途径等方面论述了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54-02

朗读是我们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功夫。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循着这种途径进行朗读,可以使朗读进入更自觉的境界。可以使体会更深入,使表达更准确,使学生获得更大的美感享受。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而且还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地运用朗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而且有助于他们深刻分析、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想象力;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一、有利于了解作品内容深入体味作品情感

朗读,是把课文变为有声语言,增加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这首先需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文字作品的语词涵义和精神实质,达到耳与心谋,眼与口一,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兴味灵气,活现于外,融会于心从中领会其笔墨之外的笔墨,情趣之外的情趣。使学生在欣赏中揣摩,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在朗读中培养、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丰富了想象能力。在教授《山中访友》这篇记叙性散文时,我以朗读即诵读寻美、听读入美、品读析美、选读思美、演读悟美这五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美、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总之,朗读有利于学生从遣词造句到思想感情的融会贯通,步步深入。正如吉林省特级教师魏治明所说:“从诵读入手进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熟读以至背诵,这样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体会,对一篇文章才能晓其理、感其情、品味其精当美妙之处。”

二、有利于培养语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又密切相关,因为语感的培养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及其引起的身心反应而实现的语言模式的内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

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读书时就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不仅如此,还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读”是前提,“读”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当背过的东西,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前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缘于此。

初中学生有的语文基础薄弱,语感不强,但让学生通过朗读则可以广泛地吸取其丰富的营养。我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对作品有了深入的体会,特别是文中那准确的语言文字,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怡人的情景描写,优美的韵律配置等,不断地启迪学生的思路,而用有声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的愿望又迫使学生不能不运用各种技巧,以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文字作品的精妙。这种要求,无论是对学生听话,说话抑或是阅读、作文都起着自觉学习运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自然而然地贮存了许多可资借鉴,可供取用的表现手段,这一切仅仅通过分析、讲解文章是不易得到的,也是靠眼看手写所不易达到的。于是,常常朗读,不断朗读,那潜移默化的成果就会日益显露出来,不但可以在学生作文时摹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那词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于准确和生动。在“写”或“说”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吸取文章的精妙之处。长此下去学生的听话、说话、作文时运用语言的能力必然明显提高

三、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

朗读比作品本身给人的东西更多,感人的力量更强烈。在朗读语言里饱含着浓缩着朗读者的深刻体味独特感受,熟练技巧,声音魅力,高水平的朗读会使作者惊喜,听者动容。

朗读不但能表达出原作的精髓,使学生尽情欣赏文章中那画龙点睛,一唱三叹的妙言警句,不断加深学生语言艺术造诣,提高学生对语言艺术的表现力和鉴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在讲授《黄河颂》时,通过朗读把诗中饱含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输入学生的心灵。首先,我以充满真挚情意的声音朗读,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当学生全神贯注被吸引之时,我又抓住作者表达爱国之情的层层深入,扣击学生心扉。把握诗歌豪迈、激昂的情调和诗人的爱国情感,让学生的心潮随着作者的感情荡漾起伏。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更能净化学生的精神境界。

四、朗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朗读能加强记忆,有益于开发学生智力。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通过音韵调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形象,并使之牢牢印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总之,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声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从而起到促进大脑积极思维的作用。

在朗读和欣赏作品时,使学生似乎可以看到、听到、嗅到文章中的种种事物,也可以知道时间发展、空间移动、事物运动。这就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不断地用自己的知识和蓄积的生活经验去补充和增补文章内容,去多姿多彩地想象文章中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我常用朗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如《安塞腰鼓》我先录制配音朗读,上课时,音乐的前奏声让学生进入氛围,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了很多人气势磅礴表演腰鼓的情景,后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他们进一步进入到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竟至于如痴如醉的气氛之中,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深刻立即了作品的意境和感情。因此,朗读所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的课文,即是思想和感情的结晶,又是作者观察思维方法的范文。这些作品在逻辑上是很严密的,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全篇文章各层次、各段落、各语句之间的联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情节、矛盾、问题的连绵起伏。这些通过朗读感染、熏陶都强烈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在朗读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朗读是推动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普通话的要求之一是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我们所学习的正是典范的作品。

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同学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有些还有唱读的坏习惯,更不用说传达神情意态了。但是这种现象通过正确的朗读教学则是能够改变的。

首先,学生进行朗读必须使用普通话,从语音上要求标准,从词汇语法上要求正确。虽然文字作品多种多样,在朗读时要尊重原作,但是声、韵、调、轻重格式、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声音样式不能不讲究规范。

其次,朗读既要准确表达作品的内容,精神实质以及具体的思想感情,还要不把一切技巧巧妙地综合、融会到语流中去,精雕细刻,使文章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赋予文章丰富的色彩。

朗读活动对学生,除需要严格的识字、组词、造句、谋篇方面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积极思维能力、感情引发能力,语言驾驭能力之外,还需要声音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都离不开朗读教学。此外,如作品体裁,文章风格方面的鉴赏审美能力,独特感受能力,艺术创新能力等,更是高水平的朗读所不可缺少的。朗读活动对学生来讲,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这“厚积”当然是长期朗读实践作用的表现,正是沉积作用,才造就了学生语言艺术的深厚功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2]刘淑杰.于朗读教学――教师业务讲座材料[EB].教师成长记录网,2008年4月

上一篇:创意在这里流淌 下一篇:如何在英语教学的天地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