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和县大豆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09 06:35:12

浅谈太和县大豆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3大豆生产的制约因素

3.1年度间降水不均衡

我县地处南北气候交替区,年度间降水不均衡是主要气候特点,特别是夏季,就年降水量而言,最高达1 170mm以上,最低仅430mm,6~9月,最高降水量在850mm以上,最低仅143mm。群众形象地说: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而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抗旱和排涝的强体力劳动无人完成,干旱和涝渍是制约我县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

3.2投入较少,耕作粗放

由于多年粗放耕作的习惯,加之近年来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民对种植大豆不愿投入较多劳动力和财力。据调查,大豆平均投资1 050~1 350元/hm2(不包括工时费,下同),而我县农民种植小麦的投资额为3 675~4 200元/hm2。投入较少,耕作粗放制约了大豆生产的发展。

3.2.1土壤板结,根系难以下扎。大豆是直根系作物,需要耕层疏松,而我县农民种植大豆均采取麦收后免耕直播。小麦播种时,多采用旋耕,耕作深度只有15cm,经播种机、收割机碾压,田间管理时人为地踩踏,雨水的下压,致使小麦收获后的耕层板结,通透性差,大豆根系难以下扎,根瘤的固氮效果降低。据近年来大豆收获期多点调查,60%以上大豆主根不能垂直下扎,直接影响着植株的健康生长。

3.2.2不施肥或减少施肥,高产潜力难以发挥。我县农民种植大豆的习惯是不施肥,只有少数农户在花荚期施少量化肥,用肥量一般75~150kg/hm2,使得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3.3品种老化,优质率不高,缺少专用品种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多、乱、杂。加上农民在生产上混收混贮,盲目引种,从而造成大豆商品性较差,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限制了大豆生产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对策

4.1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大力推广良种繁育、足墒下种、化学除草、增磷补钾、合理密植、松土保墒、防旱排涝、综合防治病虫为主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加大科技示范带、示范园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并使之成为田间现场新技术的培训基地。有关部门积极组织良种繁育与推广普及群众性的高产竞赛活动,力争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

4.2开发生产绿色大豆,走品牌战略之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越来越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优势和生产优势,按照企业拉动、科技助力、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方针,开发生产绿色大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扶植加工转化企业,培育专业交易市场

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转化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做好外地大豆加工企业在太和的引进落户工作,促进商品大豆就地转化,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着力培育大豆专业交易市场,建立协调管理机制,解决商品大豆交易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大豆外销,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使我县的大豆产业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什么样的公共利益才是合法的?——三论私权优... 下一篇:三口镇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